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普法古诗词

1.关于法制的古诗词

1、《长歌行》——宋代梅尧臣

富贵拘法律,贫贱畏笞榜。生既若此苦,死当一切平。

白话译文:富贵不应该拘束法律,贫贱的人,也不需要畏惧法律。人生下来就是这样的痛哭,死去也应该一样的安静平和。

2、《自尤》——宋代 苏洵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白话译文:这就是法律的无奈了,我依然可以抬头问苍天为什么会这样。天这么高,鬼神没有办法相信,但是后世的人们一定还是会听闻我们现在听见的话。

3、《寄卢仝》——唐代韩愈

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穷终始。

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

近来自说寻坦途。犹上虚空跨绿駬。

白话译文:先生事业不可量,只有用法律自己纠正自己。春秋三传束高阁,独自抱着经卷彻底终结。

去年弄笔嘲笑相同,怪辞惊吓众人诽谤不停。最近,我从喜欢寻坦途。还上空中跨越绿色駬。

4、《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宋代 陈襄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

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白话译文:我爱仙居好,你多天在房。忧虑百姓极其反复无常,责备自己没有周详。

法律行为随手,《诗》、《书》坐满箱子。老来要去学,多病喜平康。

5、《秋怀》——宋代陆游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

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

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

白话译文:下巴必须在全好落寞,开始读法律亲自打榜。诉讼民满院子闹到市场,官吏文书围坐高在城。

不嫌我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糖。平时供养自己很同意,虽然我还可以吞司都。

2.有关法制的古诗词

自从四方多法律宋并叙 《次韵子瞻见寄》 8、不将法律作春秋宋陈普 《咏史上·宣帝》 10、扫除诗书诵法律宋苏轼 《石鼓》 4、法律渗商君宋何梦桂 《和夹谷书隐先生寄题蛟峰石峡书院三十韵》 14、司马八法律以规宋毛直方 《赠督师曹将军》 15 1、法律忌脱遗宋张镃 《次韵傅景夏见赠兼简徐季益》 20、法律行随手宋陈襄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11、前人唯法律宋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17、兼通法律吏能精宋苏辙 《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7、富贵拘法律宋梅尧臣 《长歌行》 16、耻言法律羞丘戎宋苏辙 《新作南门》 19、先公法律自治身宋陈宓 《送师道弟守德庆》 9、惟用法律自绳己唐韩愈 《寄卢仝》 2、自従四方多法律宋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6、此虽法律所无奈宋苏洵 《自尤》 18、法律存 *** 《唐受命谶》 3、始读法律亲笞榜宋陆游 《秋怀》 5、法律剡章真未尽宋陈造 《次韵黄簿》 12、法律森严信殊绝宋高斯得 《孤愤吟上十韵》 13、且说高王宽法律宋郑刚中 《楼枢蜜过华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谨用韵作》 21。

3.有关“法制”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关“法制”的古诗词有1.《石桥歌》年代: 宋 作者: 张伯端吾家本住石桥北,山镇水关森古木。

桥下涧水彻昆仑,山下有泉香馥郁。吾居山内实堪夸,遍地均栽不谢花。

山北穴中藏猛虎,出窟哮吼生风霞。山南潭底隐蛟龙,腾云降雨山蒙蒙。

二兽相逢闹一场,玄味隐伏皆真祥。景堪美,吾暗喜,自斟自酌醺醺醉。

醉弹一曲无弦琴,琴里声声教仔细。可煞醉后没人知,昏昏默默恰如痴。

仰观造化工夫妙,日还西出月东归。天是地,地是天,反覆阴阳合自然。

识得五行颠倒处,指日升霞归洞天。黄金屋,白玉椽,玉女金童日侍前。

南辰北斗分明布,森罗万象现无边。无昼夜,要绵绵,聚散周天火候全。

若问金丹端的处,寻师指破水中铅。木生火,金生水,水火须分前后队。

要辨浮沉识主宾,铅银砂汞方交会。有刚柔,莫逸意,知足常足归本位。

万神齐贺太平年,恁时国富民欢喜。此个事,好推理,同道之人知此义。

后来一辈学修真,只说存养并行气。在眼前,甚容易,得服之人妙难比。

先且去病更延年,用火烹煎变阳体。学道人,去思已,休问旁门小法制。

只知目下哄得人,不觉自身暗憔悴。劝后学,须猛絷,莫徒抛家住他地。

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莫因循,自贪鄙,火急寻师觅玄旨。

在生若不学修行,未必来生甚胎里。既有心,要终始,人生大事惟生死。

皇天若负道心人,令我三涂为下鬼。2.《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年代: 宋 作者: 胡寅美禄无过酒,星泉奠两仪。

端由皆作圣,意趣少人知。肇命惟元祀,迎春祝寿祺。

功深资药石,力厚起疲赢。若羡千钟美,休嫌九酝迟。

忘情惟大禹,无量乃宣尼。抔饮觞初滥,留连祸始基。

先王防以礼,后世利其资。默识人情异,参稽俗羽移。

放怀无事矣,问口纵言之。惑溺终长夜,奢残竟作池。

包茅齐服楚,奏鼓胤征羲。大泽斩蛇后,当炉折券时。

彭城正高会,睢水已填尸。谪去忧占鵩,归来喜受厘。

瓶盆感田父,哺餟念湘累。壑谷中宵问,糟丘一篑亏。

怒排樊哙盾,吐卧允之颐。击帻笼钱凤,争权杀魏其。

脱靴惭力士,飞燕忤杨妃。司隶要殊切,虞人猎已驰。

魏文敦信义,王猛用钤锤。有客言虽吃,何人字识奇。

裸身荒已甚,涤器事还卑。软饱深形颂,醒狂屈受讥。

虽将齐物我,亦合悼功缌。渭朋歌初阕,高阳伴蚤稀。

湖船回太白,水殿燕西施。薤露停杯唱,鲸鱼入海骑。

缅怀七子会,怅望八仙期。潇洒斜川影,风流曲水湄。

日斜休百拜,罍耻便三辞。头上巾频漉,腰间锸自随。

谅难操北斗,且复坐东篱。西海桃垂实,南山豆落萁。

无违商士诰,宜葺杜康祠。李脱朱温阱,刘为石勒縻。

死生当有在,王伯岂由斯。五斗酲方解,三人影对嬉。

高谈倾坐听,痛饮亦吾师。责味曾围鲁,提筒更忆郫。

安能洗晏粉,聊复涨黄陂。章子以孝显,酆舒因俊危。

夫妻不成属,父母或贻罹。讵比华茵污,宁虞窟室隳。

壁悬疑角影,车载号鸱夷。口不挂臧否,醯犹和薄醨。

立苗讽锄恶,种秫待充饥。雨落香檀注,春融绿髓脂。

云轻浮蚁子,金嫩写鹅儿。滴滴葡萄颗,涵涵鹦鹉卮。

胸吞九云梦。笔走万蛟螭。

风月江山好,宾朋笑语宜。绣帘初静卷,银烛已高垂。

俨雅神仙坐,纷罗水陆奇。色深迷琥珀,光溢艳琉璃。

绿笛翻罗袖,红潮上玉肌。献酬俱缱绻,沾洽尽融怡。

不问檐花落,惟愁画角吹。初筵何抑抑,屡舞忽僛僛。

寒食梨花发,重阳菊蕊披。龙山犹可想,洛浦尚能追。

月满倚琼树,雨余攀柳枝。高飞鸿鹄远,左手蟹螯持。

贤圣分清浊,青齐辨等衰。市沽难共食,家酿恐成私。

算爵商壶矢,忘杯泥夹棋。资深酣道韵,端的露天倪。

翠竹沉云色,酴醾浸玉蕤。过咽输浩渺,赴吻重涟漪。

卷尽青荷叶,颠飘白接篱。野畦供鼓吹,幽鸟奏埙篪。

但看朱成碧,那知玉作瓷。长瓶卧荒草,山郭飐青旗。

目井欣投辖,窥门怅絷骊。提壶留客住,杜宇劝人归。

碧嶂下红日,飞霜点黑髭。邴原良自苦,毕卓未为痴。

处士林泉适,骚人景物悲。放臣离国恨,迁客去乡思。

须藉杯中物,聊舒镜里眉。暂时浇磊磈,到处吐虹霓。

但戒零霜露,无劳洒涕洟。从教禁纲密,莫遣醉乡迷。

为沃尘生肺,应防水尅脾。破除闲病恼,断送老头皮。

埋玉空烦酹,挥金莫计赀。三行何法制,五齐孰官司。

喜怒或交作,阴阳因并毗。达人眇天地,曲士谨毫厘。

夜汲文园井,朝餐大谷梨。渴心便渌醑,大户怕甘酏。

滋味将何比,经纶倘在兹。一尊常准拟,三顷要耘治。

吾道久榛莽,世途多虎貔。黄封忆内酝,絺绣念宗彝。

傅说膺新命,曹参守旧规。群生思覆护,寰海厌浇漓。

倘负膏肓疾,须凭国手医。欲传方汉者,把盏咏吾诗。

3.《题盐仓壁》年代: 宋 作者: 葛立方破贼须缗钱,箕敛困郡县。孰若严矩矱,溟海恣煎炼。

僚寀课惰勤,息入计亏羡。连艘走群商,金帛委神甸。

小人堪底用,吏鞅縻卑贱。怪来符似火,法制适中变。

省览几牛腰,十日了未遍。凫行摘纸尾,挥扫同掣电。

盈车笔摧颖,溢匣印销篆。壮士缚朱墨,食废枕弗奠。

忍饥危肠吼,失睡两眼眩。我本丘壑姿,素乏封侯面。

胡为浪自苦,刚作五斗恋。会当还此笏,归云送苍弁。

4.《送许希元尉德清》年代: 宋 作者: 陈深士生天壤内,所抱者奇气。当观人品高,岂尚名爵贵。

子真第一流,。

4.关于法制的古诗词

歌诗谣》之一百八十六 遵纪守法三句半

姒传双

引言

1.旧有《莫争打》一诗

时闲愤怒便引拳,

招引官方在眼前。

下狱戴枷遭责罚,

更须枉费几文钱。

2.旧有《莫应对》一诗

人来骂我逞无明,

我若还他便斗争。

听似不闻休应对,

一支莲在火中生。

3.旧有《戒争地诗》

他侵我界是无良,

我与他争未是长。

布施与他三尺地,

休夸谁弱又谁强。

5.写法制的古诗词有什么

1、《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还家彩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2、《送师道弟守德庆》

年代: 宋 作者: 陈宓

乃父高皇侍从臣,汝今潜邸牧疲民。天低日近偏临照,士旷人稀费抚循。得暇诗书休释手,先公法律自治身。舟来勿寄南方物,只寄平反惬老亲。

3、《咏史上·宣帝》

年代: 宋 作者: 陈普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

4、《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襄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5、《次韵黄簿》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先生不著惠文冠,须信论才当价难。法律剡章真未尽,盍言粹学辈豪韩。

6、《新作南门》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于公决狱多阴功,自知有子当三公,高作里门车马通。定国精明有父风,饮酒一石耳目聪。汉家宰相仍侯封,左右中兴始且终。我家读书自我翁,耻言法律羞丘戎。中年出入黄门中,智巧不足称愚忠,虽云寡过亦无功。不忮不求心粗空,举世知我惟天工。恃此知不累儿童,作门不庳亦不隆。陋巷正与颜生同,势家笑唾傥见容。

6.写法制的古诗词

《送许希元尉德清》

年代: 宋 作者: 陈深

士生天壤内,所抱者奇气。

当观人品高,岂尚名爵贵。

子真第一流,瀹迹南昌尉。

至今疑仙去,风节照百世。

希元人中豪,未识我深愧。

赏闻畜爱马,童子剌而汪。

略不动声色,度量有馀地。

岂易语浅深,是固余所畏。

陆子少许可,欣然纪其事。

迩聆尉山邑,芒刃聊小试。

苕水清且迅,苕民号难治。

顾言化以德,勿但施法制。

令闻起在今,微言毋我弃。

7.有哪些关于法制的古文

臣非非难言孔,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々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总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为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

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 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大王若以此不信,而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故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

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

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包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

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候炙;鬼候腊,比干剖心;梅伯酸;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伯里子道乞;传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公叔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关龙逢斩;苌弘分胣;尹子罕于棘;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田明辜射;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董安于死而陈于市;宰予不免于田常;范雎折协于魏。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

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赠,臣因而毁之。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

夫取舍合而相与逆者,未尝闻也。此人臣之所以取信幸之道也。

夫奸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非参验以审之也,必将以曩之合己信今之言,此幸臣之所以得欺主成私者也。故主必蔽于上,而臣必重于下矣,此之谓擅主之臣。

国有擅主之臣,则群下不得尽其智力以陈其忠,百官之吏不得奉法以致其功矣。何以明之?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今为臣尽力以致功,竭智以陈忠者,其身困而家贫,父子罹其害;为奸利以弊人主,行财货以事贵重之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处哉?治国若此其过也,而上欲下之无奸,吏之奉法,其不可得亦明矣。故左右知贞信之不可以得安利也,必曰:“我以忠信事上,积功劳而求安,是犹盲而欲知黑白之情,必不几矣。

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趋富贵,事上而求安,是犹聋而欲审清浊之声也,愈不几矣。二者不可以得安,我安能无相比周,蔽主上,为奸私以适重人哉?”此必不顾人主之义矣。

其百官之吏亦知方正之不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以清廉事上而求安,若无规矩而欲为方圆也,必不几矣;若以守法不朋党治官而求安,是犹以足搔顶也,愈不几也!二者不可以得安,能无废法行私以适重人哉?”此必不顾君上之法矣。故以私为重人者众,而以法事君者少矣。

是以主孤於上而臣成党於下,此田成之所以杀简公者也。 夫有术者之为人臣也,得效度数之言,上明主法,下困奸臣,以尊主安国者也。

是以度数之言得效于前,则赏罚必用於后矣。人主诚明於圣人之术,而不苟於世欲之言,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是以左右近习之臣,知伪诈之不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不去奸私之行,尽力竭智以事主,而乃以相与比周,妄毁誉以求安,是犹负千钧之重,陷于不测之渊而求生也,必不几矣。”百官之吏,亦知为奸利之不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裕谷之下而求生,必不几矣。”

安危之道若此其明也,左右安能以虚言惑主,而百官安敢以贪渔下?是以臣得陈其忠而不弊,下得守其职而不怨。此管仲之所以治齐,而商君之所以强秦也。

从是观之,则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

夫君臣非有骨肉之亲,正直之道可以得利,则臣尽力以事主;正直之道不可以得安,则臣行私以干上。明主知之,故设利害之道以示天下而已矣。

夫是以人主虽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奸邪,而国已治矣。人主者,非目若离娄乃为明也,非耳若师旷乃为聪也。

不任其数,而待目以为明,所见都少矣,非不弊之术也。不因其势,而待耳以为聪,所闻者寡矣,非不欺之道也。

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天下不得不为己听。故身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也?暗乱之道废而聪明之势兴也。

故善任势者国安,不知因其势者国危。古秦之俗,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而主卑。

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

8.关于法律的古诗

1、《长歌行》宋代梅尧臣

富贵拘法律,贫贱畏笞榜。生既若此苦,死当一切平。

白话译文:

富贵不应该拘束法律,贫贱的人,也不需要畏惧法律。

人生下来就是这样的痛哭,死去也应该一样的安静平和。

2、《秋怀》宋代陆游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白话译文:

胡子头发已经全部发白,才开始发觉自己落寞孤独,开始研读法律为自己伸张正义。

诉讼的流氓在法庭上吵闹像在市场一样,小吏的案牍堆积在座位上跟城墙一样高。

3、《寄卢仝》唐代韩愈

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穷终始。

白话译文

先生的事业没有办法丈量,只能由法律来约束自己。这个案件已经经过了春秋三代,却依然被放在高阁之上,自己一个人抱着遗留的经书,重新开始诉讼。

4、《自尤》宋代苏洵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白话译文

这就是法律的无奈了,我依然可以抬头问苍天为什么会这样。天这么高,鬼神没有办法相信,但是后世的人们一定还是会听闻我们现在听见的话。

5、《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宋代陈襄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白话译文:

我爱仙居好,你多天在房。忧虑百姓极其反复无常,责备自己没有周详。

法律行为随手,《诗》、《书》坐满箱子。老来要去学,多病喜平康。

6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处:《出师表》汉·诸葛亮

译文: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7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出处:《陈涉世家》汉·司马迁

译文:褚先生(褚少孙)说:“地形险阻,是便于用来固守的;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是便于统治国家的。但这些还不是最可靠的。先王以仁义道德作为治国的根本,而把巩固边塞制定法律条文看成枝叶,难道不是这样吗?”

9.关于法制的古诗

校不可一日无纪,日月交替,公输子之巧。

规矩者:“离娄之明,变化也,斯乃规律变化之谓也,依规矩而方圆乃成,上日下月,方形该怎么做。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意思是说比如就象巧锤自己制作画圆和方形的工具留给后人才使后来的工匠们知道圆应该怎么画战国?,矩以制方,家不可一日无规,不成方圆,方圆之器也,规以制圆;孟轲《孟子?。

易玄概而括之曰,国不可一日无法,无规矩不成方圆也,阴阳之道也,变易也,圆周也:“周者;易者,乃规律之要义。古人也把它叫做规矩绳墨,不以规矩,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邹?。

周易周易。” ——题记 尝有人不解《周易》何意而问易玄;离娄上》。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