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古诗词鉴赏

1.求八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内容及赏析还有重点字词,

1、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思想内容】写了劳作的艰辛,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名句赏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具体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而折腰强.一切艰难,与此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而自己确做到了“愿无违”,也是颇值得自我欣赏的.【艺术特色】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是陶渊明的特长.即使读者并不知道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单是诗中的情调、气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传送到读者的内心深处.2、唐王维的《使至塞上》【思想内容】记叙了这次出使的经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名句赏析】⑴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被排挤出朝庭的幽微难言的伤感和怨愤.⑵“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景色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第三它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3、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思想内容】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家乡,所以念念不忘是故乡的水把他送到这里.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他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名句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四、写作特色:【艺术特色】写出了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写景灵动,情韵悠长,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流露了诗人喜悦开朗4、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思想内容】诗歌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ōu)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名句赏析】⑴ “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⑵“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表现出作者的惆怅之情.。

2.人教版八上语文课后古诗赏析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3、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

4、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

5、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不废江河万古流。

7、_______________,青春做伴好还乡。

8、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9、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10、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1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

1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

1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

14、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

15、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

17、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18、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19、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20、_______________,占尽风情向小园。

21、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

22、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

23、壮志饥餐胡虏肉,_______________。

2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

2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

26、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28、金玉其外,_________。

29、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31、莫道桑榆晚,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__。

33、他山之石,_______。

34、_________,行万里路。

35、业精于勤,_________;________,毁于随。

36、非淡薄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俭以养廉。

38、_________,行者常至。

39、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

40、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

41、_________,勿施于人。

42、_________,其怪自败。

43、_____招损,____受益。

44、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45、_______有所短,_______有所长。

46、城门失火,________。

47、________,不如归而结网。

48、人无远虑,________。

49、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

50、__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

51、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

52、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

54、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

55、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56、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

57、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58、_________从鱼跃,________任鸟飞。

59、_________,则不如无书。

60、前事不忘,___________。

3.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语文 十首古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赤壁(唐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写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本诗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机遇。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记叙)。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比喻、对偶)描写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偶)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千古传诵。前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

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归去”,作者交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

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第一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后用“表里山河”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写景是为写情。第二层:“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都城长安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伤心的是朝代在不断更替,百姓的痛苦却没有改变。

暗喻,含蓄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的复杂感情,情调压抑低沉。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这首小令,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宕荡起伏,将描写抒情议论融汇贯通,寓意深刻,耐。

4.初二(上册)语文(人教版)全部古诗

八年级上册课内:1.《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6.《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八年级上册课外:1.《长歌行》(《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7.《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8.《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9.《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后十首古诗赏析

翻译么? 《长歌行》鉴赏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 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鉴赏】 这诗题又作《早寒江上有怀》,是作者离开长安以后,东游吴越,滞留江上,因早寒思归而作的。

首联,起调高致,意境辽阔,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接着的第二联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这是何等的亲切。

千里迢迢,远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怅。所以第三联用“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

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惨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最后两句,因欲归不得,怅望云天,迷津有问,世路崎岖,“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绪。

"诗人用“平海夕漫”这样的景语,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蕴藉不露,悠然不尽。

全诗形象结合抒情,融洽浑成,饶有韵致。这江上思归,是和仕途失意紧密连在一起的。

而思归,就常常是抒发仕途失意的一种表现 崔颢《黄鹤楼》原文与译文 原文 译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注释: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6.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后古诗重点句+赏析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由秋色描写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写出羞愧之长歌行》赏析 作品简介: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今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心,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

7.八年级上册语文后面十首古诗赏析不要注释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烈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仰郁的心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点评

点评: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然矣。(古唐诗合解)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评析】: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