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蜜蜂采蜜勤劳“的诗句有哪些1、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朝诗人的《 蜂》,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2、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 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出自唐朝耿讳的《寒蜂采菊蕊》,诗人选取了蜜蜂为采蜜从空中落下到开始采集的这一个瞬间,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似乎看到了它那在香气氤氲中时隐时现、紧张忙碌的身影。 3、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出自明代诗人王锦的 《咏蜂》,蜜蜂们不辞辛劳地采蜜、酿蜜,却不知他们纯粹是在做无用功。千辛万苦采来的蜂蜜成了人类口腹之欲的牺牲品,真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我们却还觉得理所当然,毫无怜悯同情之心。 4、采酿春忙小蜜蜂, 何消振翅蛰邻童。应愁百卉花时尽, 最恨烧烟取蜡翁。 出自明朝诗人王欣的《咏蜂》。 5、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 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当代诗人葛显庭的《咏蜂》,赞美了 蜜蜂的勤劳。 扩展资料: 蜜蜂(Bee/Honey bee)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时酿造储存成蜂蜜。 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 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多样。 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蜜蜂。 2.形容蜜蜂采蜜勤劳的诗句蜂 【解题】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1]。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2]? 【注释】 [1] 占:占有,占据。 这两句说,蜜蜂占尽春光,到处辛勤采蜜。 [2] 为(wèi未):替,给。 【简析】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 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3.关于“蜜蜂在花下采蜜”的古诗有哪些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唐代 罗隐 2.“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寒蜂采菊蕊》唐代 耿湋 3.“寻香粉蝶应随梦,采蜜黄蜂不趁衙。”--《题水墨蓼花草虫》--明代 刘基 4.“蜂采群芳酿蜜房,酿成犹作百花香。”--《蜡梅三绝》明代 陈棣 5.“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咏峰》宋代 姚勉 1.《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赏析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2.《寒蜂采菊蕊》 唐代: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3.《题水墨蓼花草虫》 明代:刘基 为爱江头红蓼花,秋来独作草虫家。 寻香粉蝶应随梦,采蜜黄蜂不趁衙。 络纬语残凉露滴,蜻蜓立困晚风斜。 画图水墨惊初见,却似扁舟过赤沙。 4.《蜡梅三绝》 宋代:陈棣 蜂采群芳酿蜜房,酿成犹作百花香。 化工却取蜂房蜡,剪出寒梢色正黄。 5.《咏蜂》 宋代:姚勉 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4.形容蜜蜂采蜜勤劳的诗句蜂 【解题】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1]。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2]? 【注释】 [1] 占:占有,占据。这两句说,蜜蜂占尽春光,到处辛勤采蜜。 [2] 为(wèi未):替,给。 【简析】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5.关于蜜蜂采蜜的佳句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寒蜂采菊蕊 【唐】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 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 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蜜蜂 无名氏 腰肢何纤纤,惯向花底潜。 勤劳成蜜后,辛苦为人甜。 唐诗人孟浩然有这样的诗句:“燕入巢窝处,蜂来造蜜房”。(意为燕子筑巢的邻近之处,蜜蜂也造起了酿蜜的蜂房)。 唐诗人杜甫在《徐步》和《秋野》诗中,曾用如下诗句描述蜜蜂:“花蕊上蜂须”和“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其意思分别是:蜜蜂的触角上沾满花粉及风停了,收拾粉子;天寒了,采割蜂蜜)。 6.关于蜜蜂的诗句1、《蜂》 【唐】李商隐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2、《蜜蜂》 【宋】连文凤 群居崖谷间,不食人间食。 春风百花场,来往无虚日。 采花酿为粮,仓廪自充实。 歘罹割裂殃,操戈穷入室。 何异误国人,腹剑而口蜜。 3、《蜜蜂》 【宋】释云岫 生涯未足怕征科,一日园林几度过。 股倦不嫌花粉重,年年只爱子孙多。 4、《咏蜂》 【明】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5、《咏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大山,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6、《蜂儿诗》 【宋】杨万里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 扩展资料1、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为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 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为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 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为少,腹末有螯针。 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2、蜜蜂不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后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 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如同对花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 3、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之花粉。 7.描写蜜峰采蜜的句子口器舌昆虫的嘴,蜜蜂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口器。它的口器保持着一对左右对称刀斧状的上颚,具有咀嚼固体花粉和建筑蜂巢的本领。而下唇延长,和下颚、舌组成细长的小管,中间有一条长槽,有助于吸吮的功用。如果把这小管深入花朵中,便可源源吸取蜜汁。蜜蜂有了这样的口器,既能采花粉,有能吸吮花蜜。 非洲菊的雄蕊较多,但是蜜蜂并不会因此而乱了阵脚。当蜜蜂飞落到花盘上时,是从外向内一层一层地进行采蜜。它将小管沿雄蕊底部插入,吸取花蜜,采完一朵后再接一朵。在一盆花中,蜜蜂一般只采三四朵,而后飞向另一盆花,并且两者的颜色不同。在将所有颜色的花采过一遍后,蜜蜂又飞回第一盆花,将已经采过蜜的花重新细致地再采集一遍(就盆栽花而言)。它动作轻盈持续。欣赏蜜蜂采蜜,可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蜜蜂不仅采蜜,而且采集花粉。它的脚就是它的好帮手。 在千姿百态的昆虫脚中,蜜蜂的后脚跗节格外膨大,在外侧有一条凹槽,周围长着又长又密的绒毛,组成一个“花粉篮”。当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往来采集花粉花蜜时,那毛茸茸的脚就沾满了花粉,然后,由后脚跗节上的“花粉梳”将花粉梳下,收集在“花粉篮”中。最后用蜜将花粉固定成球状。蜜蜂的这种能携带花粉的脚,叫携粉足。 小蜜蜂嗡嗡嘤嘤的,浅唱出一支和谐的歌曲。 8.古代有关蜜蜂的诗句有哪些古代有关蜜蜂的诗句如下 醉中天·咏大蝴蝶 元代: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济源寒食 唐代:孟郊 风巢袅袅春鸦鸦,无子老人仰面嗟。 柳弓苇箭觑不见,高红远绿劳相遮。 女婵童子黄短短,耳中闻人惜春晚。 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糜一瓷碗。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 饥童饿马扫花喂,向晚饮溪三两杯。 莓苔井上空相忆,辘轳索断无消息。 酒人皆倚春发绿,病叟独藏秋发白。 长安落花飞上天,南风引至三殿前。 可怜春物亦朝谒,唯我孤吟渭水边。 枋口花间掣手归,嵩阳为我留红晖。 可怜踯躅千万尺,柱地柱天疑欲飞。 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村中万木花。 君家瓮瓮今应满,五色冬笼甚可夸。 菩萨蛮 宋代:晏殊 高梧叶下秋光晚。珍丛化出黄金盏。还似去年时。傍阑三两枝。 人情须耐久。花面长依旧。莫学蜜蜂儿。等闲悠扬飞。 浣溪沙(丙辰腊,与俞商卿、銛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 宋代:姜夔 花里春风未觉时。美人呵蕊缀横枝。隔帘飞过蜜蜂儿。 书寄岭头封不到,影浮杯面误人吹。寂寥惟有夜寒知。 临江仙(访梅) 宋代:刘辰翁 西曲罥衣迷去路,雪销断岸无痕。寻花不拟到前村。暖风初转袖,小径忽开门。 却忆临塘桥下马古心旧居,暗香不是黄昏。人生南北与谁论。岭梅花树下,闲听蜜蜂喧。 古代就叫做“蜜蜂”。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在《诗经·周颂·小毖》有“莫予荓蜂”的诗句,这是“蜂”字的最早文献记载。“蜜”字则首见于《礼记。内则》(前3世纪)。东周时期(前770~前256),出现了现存最早的有关养蜂的文献——《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约前3世纪)。其中,“蜂蜜”二字开始组合成双音节词并沿用至今。该文描述了“其状如人,而二首”的原始蜂窝形状和“用一雄鸡禳而勿杀”的祭祷蜜蜂的习俗。 9.关于蜜蜂的古诗大全一、醉中天 元代: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译文: 挣破了那庄周的梦境,来到现实中,硕大的双翅驾着浩荡的东风。 把三百座名园里的花蜜全采了一个空,谁知道它是天生的风流种,吓跑了采蜜的蜜蜂。翅膀轻轻搧动,把卖花的人都搧过桥东去了。 二、偶成 宋代: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译文: 松下柴门紧闭长满一院子青苔, 只有那蝴蝶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蜜蜂两腿上的花粉团大的如蚕茧, 大概是前面山上春花又盛开 三、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四、雨晴 唐代: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五、芳心苦·杨柳回塘 宋代: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译文: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 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