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采茶有关的诗句《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赠隐者》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徐君猷挽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一舸南游遂不归,清江赤壁照人悲。 请看行路无従涕,尽是当年不忍欺。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山城散尽樽前客,旧恨新愁只自知。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夔州竹枝歌九首》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白头老媪篸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2.作文采茶女采茶的动作细致一点天边那朵彩云,染尽了日出的金黄,江边粼粼的波光,闪耀着优雅的微笑,柳儿伸展飘逸的长发,对镜梳妆,青山眉黛,燕语重重。雾气升腾,隐隐约约,你的一袭白衣,在遥远的山涧妩媚山花的烂漫。柳叶为你画眉,溪水清澄你的双眸,花香缭绕你坚挺的鼻翼,山茶花绽放你的朱唇微启。笑语盈盈,紫色的面纱轻挂你面容,茶园的嫩芽,在你纤细的指尖折弯了腰,你的美貌,只有它们知道,纷纷亲吻你柔香的指肌,欢快的跳入你背后的竹蒌。 天边那朵云彩,渐红渐亮,太阳升到半空,浓雾渐散。大山的姑娘,唱起了山歌,袅袅余音,在山间回荡。闻声而至,只听歌声如黄莺般清脆,如流水般清澈,如糖水般清甜。你的歌声,分外的婉转妩媚,高而圆润,如珍珠落玉盘,抑扬顿挫,柔韧如丝,音调错落有致,音色甜美,有声却似花开的声音,悄然幽静,缓缓而放,纵层叠脆,别味韵致。静如莲花,动如飞雀。高潮之处,动静相宜。你的嗓音,宛如天籁之声。听之品之,想象若飘至太空,似银河般美妙蜿蜒,闪烁银铃,绝纶之美。动听之处,花儿为之羞涩,鸟儿为之助唱。 天边那朵云彩,忽然变成乌云。天色暗沉,细雨连绵。众采茶女戴上竹帽,纷纷奔回家中。那一片茶园,油绿绿,亮晶晶,荼香飘万里。你跑到茶亭中,取下竹帽,从香囊中轻拉一条手帕,拭去脸上的汗珠。无人在此,你依然优雅至极。长辫上粘满了水珠,你玉手拉下一条红绳,乌发如瀑布般飘洒开来,发丝柔细,闪亮灵动。风儿吹来,发丝阵阵清香随雨飘散。见无人,你松开面纱,只见少女的天真无邪,善良美丽,顺着你的眼眸,天然浑成于你的整个脸庞。此时,你又哼起了采茶的小调。雨儿为你流下激动的眼泪,风儿为你旋转着透明的衣裙,花儿因你收敛了笑容,鸟儿因你低声吟唱。你取出木制的茶壶,长长的,飘着淡淡的竹香,里面的荼还暖暖的,散发着一股微微的热气。你轻轻的抿一口,不自觉的闭上眼睛,呼吸着这浓郁的荼香,不禁朱唇微翘,一丝甜蜜向上的曲线如弯弯的月芽儿,那样宁静,那样甜美,那样令人陶醉。再抿一口,你的脸,你的心,彻底醉了。你微微抬起头,嗅着荼香、花香、草香、雨香,可是,你是否知道,天地万物也被你的倾世之貌,绝世之纯,旷世之雅所倾倒。 雨过天晴,彩虹从天边架起了一座七色的桥,阳光复现,明媚耀眼,你重拾采茶时的打扮,望着天边那朵重现的云彩,你的眼里流泻着满满的期许,是期待着茶叶的好收成,盼望着那个梦中的真命天子,还是憧憬着童话般君来耕田,我来绣花的美好生活? 3.与采茶有关的诗句《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年代: 唐 作者: 杜牧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赠隐者》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 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 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徐君猷挽词》年代: 宋 作者: 苏轼一舸南游遂不归,清江赤壁照人悲。 请看行路无従涕,尽是当年不忍欺。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山城散尽樽前客,旧恨新愁只自知。《送江学士睦州通判》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夔州竹枝歌九首》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白头老媪篸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4.形容采茶的句子形容采茶的句子 采茶_词语解释 【拼音】:cǎi chá 【解释】:采摘茶叶采茶是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体裁。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的汉族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茶篮灯”等。采茶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丰富精神生活积极作用。 【例句】:“口唇茶”是将柳条编的工具放置在胸间,接收采茶女咬下的嫩茶叶。 5.求《采茶姑娘》全文这篇课文叫《碧螺春》 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产于太湖的东山和西山。 关于碧螺春,有这么一个传说。据说碧螺春原是一种野茶,生长在太湖东山的碧螺峰石壁上。有一年,野茶长得特别茂盛,采下的茶叶竹篓里装不下,采茶人就把多余的茶叶放入怀里。谁知茶叶沾着热气,透出阵阵异香。“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人们嚷了起来。从此,这种野茶就被叫做“吓煞人香”。后来,大家觉得这个名字不雅,就根据此茶原产于碧螺峰,以及古代常用“春”字来代称茶的习俗,便给它起了一个颇为雅致的名字——“碧螺春”。 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刚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整个湖山醒来了。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太阳升起来了,在湖山的上空铺开万道金光,茶园也被染上一层金色。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入夜,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焙茶手短衣紧袄,利索地把拣好的鲜叶芽倒进滚烫的大锅,叉开五指,在嫩叶中不住地翻拌。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