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2.古诗词手抄报简单漂亮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3.关于自然风光的古诗词关于自然风光的手抄报怎么做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诗经.思妇)碧漳红林春雨后,小桥流水夕阳西.牧童归去家何处,不是桃溪是柳溪.(梁伯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李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4.古诗手抄报有关于古诗的手抄报作品,中小学生古诗手抄报图片,古诗诗词手抄报大全,古诗手抄报图片大全。 古诗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讲究诗韵,又称之为古体诗。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古体诗,别称古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 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它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之一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之五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行路难》-----李白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近体诗 《月下独酌》----李白 古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5.最简单的古诗词欣赏手抄报怎么画简单画古诗手抄报的资料 一、古诗名句 1)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____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2)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____佚名《伯牙绝弦》 3)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____佚名《留别妻》 4)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长相思·其二》 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____刘禹锡《乌衣巷》 7)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____李白《妾薄命》 8)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9)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中华古诗文手抄报古诗文名句(转贴自唐晓勇网志)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苟子?劝学》)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7.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 《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 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体裁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颔联、颈联对仗)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组成:词牌名、题目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风格:婉约派、豪放派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文学风格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 《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 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 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 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表现的手法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中国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