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老课程古诗分类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 农 李 绅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悯 农李 绅春 种 一 粒 粟,秋 收 万 颗 子。四 海 无 闲 田,农 夫 犹 饿 死。 寻隐者不遇 贾岛松 下 问 童 子,言 师采 药 去。只 在 此 山 中,云 深 不 知 处山 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 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春 杜 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2.小学所学过的古诗分类快,急~~~~~~~~~~~~~~~~~~~你问得有点模糊~~~古诗分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四类。 我小学课本好象没乐府诗,现在的小学新教材我没看过,不敢断言。律诗和绝句很容易区分啦,律诗八句,绝句四句。 律诗绝句又有五言、七言之分。 比如《草》是一首五言律诗。 草 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登金陵凤凰台》是一首七律--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五言绝句--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早发白帝城》是七言绝句--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我们学校要编校本课程,内容是古文古诗,让我写序,该怎么写求大家找找别的课本上的序的格式,参照格式呗,在看看大多大同小异,不一定写古文的序,写写古文古诗的重要性以及现代问题,中华文化不可丢的原因,文化侵略的严峻,因为有人说会说英文走遍天下,简略外国诗歌的优美,重点强调中华文化的繁荣时代的百家争鸣,旁征博引些有意境的古文,提到中国文学的严谨,每字千金的斟酌, 写写这本书的推荐和重点,以及给同学们的帮助,简介一下出这本书的目的和严谨程度以及价值。 顺便简略写写流传甚广的小故事,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剩下的就靠文笔了,希望你妙笔生花吧。 4.四年级下册校本12首古诗您好!【素墨】为你解答!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龙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越女词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白云泉唐·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渡浙江问舟中人唐·孟浩然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种豆南山下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5.语文教学:怎样判断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6.小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哪些古诗新华书店有>;可供参考 一年级(掌握前7首) 1.江南/汉乐府民歌 2.敕勒歌/北朝民歌 3.古朗月行/ (唐)李白 4.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甫 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6.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唐)卢纶 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8.咏鹅/(唐)骆宾王 9.咏柳/(唐)贺知章 10. 悯农一/(唐)李绅 11.悯农二/(唐)李绅 12.蜂/(唐)罗隐 13..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14..村居/(清)高鼎 二年级(掌握21 首,1年级14首+以下前7首) 1..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王之涣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3..静夜思/(唐)李白 4..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5..乐游原/(唐)李商隐 6..竹石/(清)郑燮 7..所见/(清)袁枚 8..春晓/(唐)孟浩然 9..别董大/(唐)高适 11..游子吟/(唐)孟郊 12..忆江南/(唐)白居易 13..清明/(唐)杜牧 14..乡村四月/ (宋)翁卷 三年级(掌握35首,1、2年级28首+以下前7 首) 1..出塞/(唐)王昌龄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4.望天门山/(唐)李白 5.枫桥夜泊/(唐)张继 6.山行/(唐)杜牧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8.凉州词/(唐)王翰 9.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10.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杜甫 12.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唐)杜甫 13.夏日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宋)范成大 14.春日/(宋)朱熹 四年级(掌握49首,1、2、3年级42首+以下前7首) 1..风/(唐)李qiao 2..江雪/(唐)柳宗元 3..望洞庭/(唐)刘禹锡 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刘禹锡 5.元日/(宋)王安石 6.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宋)范成大 7..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 8..池上/(唐)白居易 9..江南春/(唐)杜牧 10.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11.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13.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14.小池/(宋)杨万里 五年级(掌握 63首,1、2、3、4年级56首+以下前7首) 1.鹿柴/(唐)王维 2.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3.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4.题西林壁/(宋)苏轼 5.示儿/(宋)陆游 6.墨梅/(元)王冕 7.石灰吟/(明)于谦 8.赠汪伦/(唐)李白 9..渔歌子/ (唐)张志和 1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1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1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14..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六年级(掌握以上70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