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笛在古典时期的地位和作用长笛,又名横笛。不论在东西方,这是一种历史相当悠久的吹管乐器,在它数千年的岁月中,经过了很多的变化与改进。 尽管长笛属木管乐器,但现今的长笛,都是用银、金和白金等金属制成,取材上较旧法用木材来得方便,且在音质上比木质制成的更具弹性。 (一)长笛音色 长笛的音域很广,从中央C开始,可以吹奏三个八度的音程;它的低音域音色温柔中带有忧郁的色彩,中音域的音色清澈而甜美,它的高音音色则尖锐而嘹亮。如果双簧管相当于抒情女高音、单簧管相当于戏剧女高音的话,则长笛无异是花腔女高音了。因它含有广阔的音域及多彩的音色,使它在现代管弦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果是室内乐,它有引导全部乐器的功能,如果是管弦乐团,长笛则有引导木管乐器的作用,可说是在所有木管乐中,表现最为活跃的。 (二)长笛著名乐曲 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作曲家,大都把它和小提琴重叠使用,而现代的作曲家,则尽量让它有单独的表现机会。莫扎特在二十二岁时,曾为它写了两首协奏曲(G大调、D大调);另在作曲家圣桑的「死之舞蹈」中,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钳组曲」中,以及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响曲」中皆有很好的例子可寻。除了管弦乐曲外,长笛还拥有相当数目的独奏乐曲,其中包括从巴哈的六首长笛和键盘的奏鸣曲、莫扎特的协奏曲到亨德密特的作品等。 长笛的流传已有好几个世纪,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当时它还只是竖吹的上面开孔的 粘土管。最初由德国人律利(1633-1687)和罕德尔(1685-1765)发明创制,称德国笛。到了海顿所在的年代(1732-1809),长笛已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19世纪初, 随着特奥巴尔德·波姆发明的按键装置(后来亦被用于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等),长笛完成了定型。 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 而且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独奏乐器。 长笛的种类很多,除常见的普通C调长笛外,还有降D、降E调长笛,G调次中音长笛,C调低音长笛等,不过应用较少。 它的家族横吹笛最早于12世纪从亚洲传入欧洲,形似中国笛子(无膜的闷笛),约600余年不断改进,始成现代长笛。中世纪期间,早期的无键长笛主要用于军乐。至17世纪中叶始作为重要乐器,用于歌剧和宫廷乐队。长笛的首次重大改进,在17世纪后期,由法国人木管乐器制造家J.奥特泰尔及其家族完成。而更重要的根本改革,则是在19世纪30年代初,由慕尼黑的T.伯姆作出。 历代大作曲家都有长笛曲目创作,如巴赫的 6首奏鸣曲,3首《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组曲》;L.van贝多芬的《B大调奏鸣曲》;莫扎特的3首协奏曲;A.维瓦尔迪的13首协奏曲;G.P.泰勒曼的12首幻想曲;G.F.德尔的7首奏鸣曲;J.海顿的协奏曲与3首奏鸣曲。 中国作曲家的长笛曲目,主要有贺绿汀的《幽思》、《牧童短笛》、田保罗的小奏鸣曲《清晨》和黄虎威的《天山之歌》等。 以上为参考资料,有点乱~~~LZ加油吧 2.笛箫在古诗词中十分多见,诗人往往借它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笛声,是一种悲凉凄切、清远悠扬的音乐,在万籁俱静的黄昏,在暗霜凝聚的深夜,在夕晖余照的古城,在秋风瑟瑟的边塞,永恒地回响着一支支清旷悠远的笛声,诉说着人生中的迷离风景和风景中深重低沉的呜咽.飘泊颠踬的游子闻笛伤怀,归心似箭;戍守边关的将士闻笛兴感,思家念亲;宦海沉浮的迁客闻笛嗟怨,自伤自悼.……凡此种种,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真可谓“玉笛横吹,离情万种”. (一)游子思乡,归心似箭.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借满城飘荡、无处不在的笛声传万千游子飘泊天涯、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天的喧嚣热闹也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一阵嘹亮悦耳的笛声,这凄清婉转的曲调随风飞扬,飘飘洒洒,铺天盖地,笼罩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举头望明月,张耳闻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不是欢快明朗的《欢乐颂》,而是饱含离愁别绪的《折杨柳》曲.本来,古人离别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依依,暗含恋恋难舍的心情.现在,在这样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以这样一种飘泊不定的身份,听这样一支哀怨痛楚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夜深人静,春风吹拂,笛声飞扬,溢满洛城,一个“飞”字,一个“满”字,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似乎万千游子也耳听笛音,心盛乡思,随风飞扬,魂归故里,这是怎样一种急不可待,归心似箭的情思啊,非有饱受离别之苦者不能体会. (二)征人思乡,嗟怨连连.王之涣千古名篇《凉州词》借羌管悠悠,抒万千感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是勾联全篇,统摄全诗的关目.羌笛之怨实乃戍边将士之怨,具体分析,其怨有三:一怨环境之苦,处境之孤.一、二句以远川高山反衬“一片孤城”,特别是万仞高山,百匝千遭,把边关孤城围堵得严严实实,可见将士们驻守荒寒,倍感孤危;二怨春风不度,杨柳不青.如此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留给将士们的不是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而是天荒地老,满目凄凉;三怨皇恩浩荡,不度边关.“春风”又可隐喻皇恩,玉门关以西是一片荒寒绝域,王维有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尚且不见,更别说皇恩普照了.几乎可以说,这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城,住着一批冷落见弃的将士.他们与孤城高山为伴,与寂寞凄凉为友,长年累月,忍怨负重.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不过,诗中“何须”二字又让我们心神一震,当边防将士在乡愁难襟时,也能意识到卫国戍边的重大责任.何须怨,即不须怨,怨也无用之意,战士们不怨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有比“怨”更重要的责任.这三个字展示了将士们哀怨之余胸襟旷达的一面.在艰难困苦中始终能为国家大义着想,这正是将士们最可宝贵的地方. 边塞诗人李益的《从军北征》更是将戍边将士的荒寒苦怨、思家念亲之情渲染得格外悲壮动人.“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横笛遍吹,声情哀怨,意涉离别,思乡之情暗含其中.着一“遍”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稀稀拉拉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吹奏的曲目《行路难》又照应首句的环境描写,大雪纷飞,寒风凛冽,行军之艰难困苦可想而知,这也是横笛哀怨的内容之一.结尾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更是典型的“望乡”特写.皓月当空,白沙茫茫,几十万征人闻笛感怀,回首望月.这是一个多么宏阔壮观、凄清深远的场面啊,诗人以大夸张、大手笔写出了行军将士无人不有、无处不在、充盈天地的浓厚乡情.这种大规模、高密度的乡思离愁全是横笛遍吹引发出来的.诗人就是这样通过“横笛遍吹”将荒寒苦怨与望月怀乡巧妙地统一起来,使得诗歌感情表达怨而不哀,悲而能壮.李益的横笛声声,简直达到了惊天动地,感物应心的境界. 3.中国竹笛在艺术表现中有什么作用中国竹笛(Chinese BambooFlute),具有多个调性、“贴膜变声”以及演奏控制等生成的多种不同音色特征。 一、中国竹笛的音色特征 (1) 中国竹笛的多个调性音色特征 在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由于中国竹笛具有独特的发音原理和制作方式,因而,具有多个调性音色特征。众所周知,中国竹笛是以竹管制作并与气鸣发声原理相结合的乐器,由于制作竹笛的竹料与制作原理简便,中国竹笛可以按照乐音体系十二平均律各音名的结构,制作出十二支以上调性不同、大小不一的竹笛。 各种不同调性的竹笛,具有着不同的音色特征。 (2) 中国竹笛的“贴膜变声”音色特征 唐代,中国竹笛进入了“贴膜变声”时期。 所谓“贴膜变声”,即在竹笛的吹孔与指音孔之间开一个膜孔,贴上芦苇管内壁的一层薄膜,使竹笛发出的音色清脆、明亮,并且使竹笛的音量也得以增强。竹笛演奏者正确地选用笛膜与调整笛膜的松紧,是掌握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的关键。 (3) 由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 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即竹笛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由于射出气息速度的快慢不同,控制口形的松紧状态不同,以及下唇盖压吹孔边沿的多与少各各异等,使竹笛发出的音色具有“音色可变”的总体特征。竹笛演奏者如能充分掌握、运用由演奏控制生成的各种不同的音色变化,对提高竹笛的艺术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不同的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1) 多个调性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常用不同调性的竹笛有三类:①大曲笛类(一般包括大A调笛、大bB调笛、大C调笛等);②中音笛类(一般包括E调笛、F调笛);③小梆笛类(一般包括小G调笛、小A调笛等)。三类不同调性的竹笛各有其独特的调性音色特征。 此外,竹笛演奏者在艺术表现中可交替使用不同调性的竹笛,充分运用竹笛的调性音色变化进行艺术表现。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先生演奏《今昔》这首作品时,使用了两支不同调性的竹笛(大C调曲笛与F调中音笛),由于调性音色的不同产生了较强的音色对比,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再如,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先生在演奏《水乡船歌》这首作品时,将三支不同调性的竹笛捆扎在一起(称谓“排笛”,)拓展了竹笛调性音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2) “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中国竹笛“贴膜变声”的音色特征,决定着中国竹笛的基本音色,即通过“贴膜变声”,使竹笛的音色清脆、明亮、且富有较强的穿透力度。 根据中国竹笛“贴膜变声”的基本原理,竹笛演奏者在掌握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①竹笛演奏者首先应不断增强对竹笛“贴膜变声”的感生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演奏过程中,逐渐提高对竹笛良好音色的辩别能力,这是掌握好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的关键。 ②竹笛演奏者应选择优质笛膜,科学地加以粘贴,并且尽可能将笛膜的松紧度调至最佳状态,使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得以充分展现,这是进行竹笛艺术表现的基础。 ③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是竹笛艺术表现的基本手段,竹笛演奏者无论是在独奏、重奏还是伴奏、合奏中,都要充分重视竹笛的“贴膜变声”音色特征,时刻把握好音色的明亮度和穿透力度,这是中国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原则。 (3) 由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①竹笛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由于射出气息速度(简称“气速”)的快慢不同,使竹笛的音色产生变化,这种“气速”不同所产生的音色变化对竹笛的艺术表现有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演奏中运用气速较快者,所发出的音色较闷暗、紧张度较强;运用“气速”较慢者,所发出的音色较松润、秀雅。根据上述原理,竹笛演奏者在艺术表现中,应充分运用“气速”变化的演奏控制手段,使其产生的音色变化适合竹笛作品艺术表现的要求。 如:竹笛演奏者在演奏《牧民新歌》这首竹笛作品时,应充分运用较快的气速,使其音色既柔美,又带有一定紧张度色彩,以此表现辽阔的大草原宽广、壮观的动人景象,以及牧民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同样,竹笛演奏者在演奏《姑苏行》这首竹笛作品时,应运用较缓慢的气速,使其音色松润、秀丽,以此表现出江南亭、台、楼、阁的俊俏以及溪水潺潺的秀丽景色。 ②竹笛演奏者控制口形松紧的状态不同,其音色也有着显著不同,这对竹笛艺术表现有较大的影响。在吹奏过程中,控制口形较松者,发出的音色较明亮;反之,控制口形较紧者,发出的音色较闷暗。 根据这一原理,竹笛演奏者在艺术表现中,应根据不同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不同艺术风格的要求,对口形松紧的状态做相应的调整,使其发出的音色变化适合作品的艺术表现。如:竹笛演奏者在演奏《江河水》这首情感悲痛的作品时,不可使用过于明亮的音色,而是应根据控制口形松紧的原理,使发出的音色较闷、暗,以适合这首作品的艺术表现。 此外,演奏者除了运用调整口形松紧产生音色变化手段外,还需要运用其它调整音色的手段进行协调、综合运用。如:运用选择笛膜的厚薄、调整笛膜的松紧、以及增强笛管。 4.和笛子有关的诗词闻笛 赵嘏 (唐朝)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长安晚秋 作者:赵嘏 年代:唐 体裁:七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5.急用`有关于乐器笛子的诗词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推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北谢碑 李白 [推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从军行 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听胡人吹笛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晚携酒泛江 杜甫 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采舟。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 出塞 王之涣 [推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闻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宴边将 张乔 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听笛歌 刘长卿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横笛能令孤客愁,绿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上寂历江枫愁。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吹笛儿 李中 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见尔樽前吹一曲,令人重忆许云封。 咏笛 宋之问 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连昌宫词 元稹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李谟压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华清宫 张祜 天阙沉沉夜未央,碧动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塞上闻笛 张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李谟笛 张祜 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夜宴观石将军舞 李益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寒秋。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村笛 韦庄 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 华清宫和杜舍人 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