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小学生的书本应不应该添加古诗词

1.今年学生课本大幅增加了古诗词的内容 1 老师如何看这件事 2 对学生有

【现状】 小学课本诗词约60首 新学期开始了,学生们拿到的语文新课本中,还有多少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昨天记者特地找来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一一进行了统计。

合肥市小学教材是“苏教版”的。记者发现,现在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散文一般有三种呈现形式。

一种就是纯粹的古诗词,作为一课的内容;另一种就是“文包诗”,在现代文中放进古诗词;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放在课后练习题中,让学生在课后学习。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只有3个地方涉及到古诗词。

这些诗歌都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其中一首就是数字诗歌《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小学二年级课本也只有3首诗歌,分别是《静夜思》、《长歌行》(节选)、《登鹳雀楼》,也都是比较简单的。三年级课本中的诗歌相对多一些,一共有6首,分别是《枫桥夜泊》、《春雨》、《山行》、《夜书所见》、《梅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四年级课本中出现的诗歌最多,也相对难度大一些,共有8首,包括《元日》、《江雪》、《望洞庭》等,还有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这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宋词。五年级课本中有5首诗词,包括《寻隐者不遇》、《所见》、《题秋江独钓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平乐·村居》。

六年级课本中出现的诗歌也是5首,分别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大风歌》、《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第一学期上册的诗词一共有30首”,包河苑小学语文老师许道平说,下学期课本上的诗词基本上也是这么多,小学12个学期课本上的诗词加起来大约有60首。

【要求】 一二年级就要会50篇诗文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小学生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2012年开始启用的新课标,对这个问题有过明确的要求。语文新课标明确,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到每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能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从上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即使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掌握50篇(段)优秀诗文,而从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来看,即使算上少数现代诗歌,也远远达不到50篇的标准。课本上提供的诗歌有限,学生们该从何处去学?这给老师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必须要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来补一补,否则连课标中的最基本要求都达不到了。

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目的,新课标也进行了明确,可不是为了考试。“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探索】 经典诵读多年前已开始 将诗词与教材融合起来 合肥市包河苑小学从去年开始开设了专门的经典诵读课,列入到课表之中,每周一节,雷打不动。

不过由于开展的时间不长,所以现在老师们还都处于摸索阶段,不断总结好做法。已经做了29年语文教师的许道平,在这方面很有一手,“除经典诵读课之外,我把古诗词经典篇目跟教材结合起来,融入到了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

许道平现在跟班带二年级语文,她翻开课本举了个例子:在第一课识字部分,有“烟波、水乡、荷塘、渔歌、归舟、枫叶、灯火”等词语,这些富有诗意的词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描写江南水乡的那些诗词。许道平就在课堂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都有哪些相关诗词,然后再加以解释和延伸。

学生们在学习词语的同时,就把古诗词顺手也学会了。这个办法还真的特别有效。

许道平从去年开始给一年级的学生尝试这个办法,一年过去了,现在班上很多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一两百首唐诗。“一般都是在上新内容前,把相应的古诗教给学生,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再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般两三天学生们就能学会一首诗。

一年下来,有些聪明的孩子就能背诵200多首诗了。” 现在学生们进入了二年级,许道平又给学生们准备了宋词,她已经根据教材,将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宋词都挑出来了。

“计划利用二年级这一年时间,教学生们了解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宋词,让他们从小就对古诗词有一个大致了解。” 部分学校有系统教材与课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新学期开始后,每天早晨,路小学又开始传出了经典诵读的悦耳声音。

这是所有学生每天的必修课:正式上课前诵读10分钟的古文经典。除此之外,所有班级每周还有一节经典诵读课。

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这样的经典诵读已经有十几年了。早在2002年,就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

2.古诗词五个字小学书本上没有的

。。。.很多啊

41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413.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

41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431.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43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山中送别》)

43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43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3.小学必背古诗词(不是课本上的,加意思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â

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ïng庐lú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0、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鸯yāng

1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小学必背古诗词(不是课本上的,加意思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â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ïng庐lú,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0、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鸯yāng。

1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一、反复诵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诵读是传统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道:“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初学一首古诗,教师应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参照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不读错,不丢字,不加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巩固汉语拼音。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出几名同学大声朗读,让其他同学当裁判,评一评,议一议,看谁朗读得最好,谁朗读时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声情并茂地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律美。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朗读、配乐朗读的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学会欣赏,领悟古诗的意境深

学习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领悟古诗的深邃意境,这样的学习方式才会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1.巧用插图感受情境。在教学《山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辆马车停在路旁,诗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欣赏着漫山遍野的枫叶。让学生通过插图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解析语言进入情境。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让学生理解“绿”在这里作动词用,使人眼前一亮,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这个“绿”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这首诗更加出神入化,拥有春天的色彩感觉,仿佛春风吹过,江南就开始变绿了。

3.利用多媒体深入情境。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的照片,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观看鹳雀楼以及周围的景物,想象着自己正站在鹳雀楼上,夕阳下波涛滚滚的黄河流向远方,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色,您想说些什么呢?同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鹳雀楼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媒体讲解学生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到更多古代文人墨客对鹳雀楼的讴歌之词。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深邃意境。

6.辩论赛怎么辩论,比如课本上的古诗文该不该删除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失去传统文化的国家恰如无根的浮萍,而古诗正是传统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拿古诗开刀就是在摧毁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使我们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又要向何而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言:“当中国人的下一代忘记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去攻打这个民族。”难道要等到美国打到自家门口,我们才醒悟吗?为此,传统文化必须传承下去。有了正确的方向,也要有正确的做法,拿古诗开刀明显违背了正确的方向,更遑论正确的做法。小学生,简单地说,就是一张白纸,删除古诗文,这张白纸就不会有古诗的痕迹。环境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但环境很大程度影响一个人。在一个没有古诗的环境,很难唤起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也不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其实,相对于减少物质上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少学生精神上的负担。删除古诗本不应该,但非要在古诗方面“做文章”,还不如积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古诗中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愉悦。这不比删除古诗更有价值吗?如此轻率地拿古诗开刀,会使学生误以为古诗无足轻重;待他们日后学习古诗时,很可能会产生轻视、厌恶心理。对古诗美的感受是如此空乏,那么他的精神田野也必是贫瘠荒芜的。若真的如此,所谓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简直是痴心妄想,中国迟早变成无根的浮萍。 真正的减负,是避免“书包比学生重”闹剧的重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愉悦。删除古诗,是驱使小学生远离中华文化的土壤,使学生从此失去对古诗美的感受。真是悲哀!

7.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读诗能够修炼气质和涵养。苏轼就曾经说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使是穿着破旧的衣裳,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高中课本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也提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以说,古诗词、古文就像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哺育这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对于孩子来说,"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

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

可是当下,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授比较简单,对于古诗的诠释也不够到位,孩子难以对古诗词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阅读古诗词,了解其中的意涵,弥补课堂上老师教授时的缺憾,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古诗词的烦恼,叮当派团队研发了“叮当读书会”这一小程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将小学期间课内外古诗词汇总起来,交给清华北大名师团拆解,让古诗词的解析更有分量;拟选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叶嘉莹先生《给孩子的古诗词》,秉承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文字典雅动人,讲述深入浅出,赏析和诠释见解独到;专业的话剧社团队配音讲解,让音频内容充满戏剧性!通过读诗和演绎诗歌的形式,每天只需5分钟,就可以让孩子熟悉一首诗!

当然,不仅如此,我们的小程序还主推新课标必读名著,让名著学习更简单。和其他孩子一道,只读精华。每天5分钟,7天1本书,一年50+本名著,让孩子在阅读中成就文化自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