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令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令”表示对对方的尊称,或者是指古代政府官员。 一、令的释义 [ lìng ] 1、上级对下级的指示。 2、古代官名。 3、使,使得。 4、时节。 5、美好,善。 6、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7、短的词调,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 [ líng ] 令狐。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复姓。 [ lǐng ]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二、说文解字 令,发号也。从亼、卪。 译文:令,发号。字形采用“亼、卪”会义。 三、字形演变(如图) 四、组词 口令、号令、责令、勒令、令堂等。 扩展资料: 一、口令 1、战斗、练兵或做体操时以简短的术语下达的口头命令。 2、在能见度不良等情况下识别敌我的一种口头暗号,一般以单词或数字表示。 二、号令 1、军队中用口说或军号等传达命令。 2、指挥军队行动的命令和指示。特指战斗时指挥作战的命令。 三、责令 命令(某人或某机构)负责做成某事。 四、勒令 用命令方式强制人做某事。 五、令堂 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2.诗词中“令”的定义是什么诗词为文学体裁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又称诗余,是诗的一种)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但词中称“令”的,并非都是小令,如《百字令》即有百字之多。 (小令是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 音乐方面,曲令还有花儿曲令等意义 3.古诗词中带令字的诗句22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菊花》 唐 · 李商隐 23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游子吟》 唐 · 陈陶 24 雨旸春令煦,裘冕晬容尊 《元日》 唐 · 温庭筠 25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 唐 · 李白 26 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如梦令·唐庄宗制》 宋 · 苏轼 27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 · 李白 28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 先秦 · 佚名 29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卖痴呆词》 宋 · 范成大 30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新婚别》 唐 · 杜甫 31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 唐 · 刘禹锡 32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对雪二首》 唐 · 李商隐 33 峨眉螓首聊我仇,圆红阙白令人愁 《长歌行》 唐 · 李咸用 34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无家别》 唐 · 杜甫 35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凯风》 先秦 · 佚名 36 小令尊前见玉箫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宋 · 晏几道 37 问何物、能令公喜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 · 辛弃疾 38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悲愤诗》 汉 · 蔡文姬 39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美女篇》 魏晋 · 曹植 自网络。 4.令是什么意思,文言文[ líng ]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lìng ] 1.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法~。朝(zhāo)~夕改。 2.古代官名:县~。~尹。尚书~。 3.使,使得:~人兴奋。 4.时节:时~。节~。 5.美好,善:~名。~辰。~闻(好名声)。 6.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尊。~堂。~岳。~郎。~爱。 7.短的词调(diào),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如梦~。 现代汉语还有 [ lǐng ]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