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教学中的“三种关系”和“三个层面”分别是指什么三种关系: 1、就是诗和画的转换。苏轼评王维的诗说过,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句话是评王维的,其实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是诗词艺术的一个共同的特点。 2、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初中生的诗词欣赏,一定要由内而外,不能由外而内。 这个“内”是指: ①作者的内心世界。“诗言志”也好,“言情”也好,都是诗人寄意于中,然后要表达,所以我们一定要去把自己的,这个所体验的目标,投射到诗人的内心去。 ②怎么走向诗人的内心世界呢?从文本入手,要文本式,所以不要跳到文本外面去。 3、就是初中诗词的欣赏呀,特别强调一个浅与深之间的把握,初中生你必须要深入浅出,那么要体现这一点,就是方老师讲的,只有自己的积累非常厚,你才能做到深入浅出。 三个层面: 第一层:由诗到画 第二层:由内到外 第三层:深入浅出 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不是一个互相割裂的三代关系,首先是由诗到画,然后就是由内再到外,最后达到一个深入浅出。 启示: 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来说,要切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特点,不能盲目教学,宜因材施教,把握好上述三种关系、三个层面,由诗到画,由内到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赏析、理解,从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如何看待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渗透,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语文学科;其他学科;整合渗透 一、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渗透的背景 叶圣陶先生曾经就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基础工具,认为语文是学习其他一切学科的工具,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只有学会熟练地使用语言,才能进行阅读与表达,这是其他学科学习所必备的条件。2013年贵阳市中考开始在综合性考试中设置“学科渗透”题型,设置“学科渗透”内容的目的是为了遵循“大语文”“注重语文实践”“语文的学以致用”“彰显语文工具性”等理念。 简言之,就是运用语文能力来帮助解决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语文课标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标进一步突出素质教育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学科不仅限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便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做好准备。 它还有向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的德育价值,具有向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育价值,具有向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的教育和审美教育等等,要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德、智、美等方面的价值,也只有在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完成。 三、通过学科整合培养学生能力 1.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内容相融合,也与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内容相通,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邓稼先》引导学生阅读“两弹”的物理学相关内容和我国研发“两弹”的历史背景。在教学《看云识天气》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查阅我国传统谚语知识。 在教学《春望》《石壕吏》《公输》等课文时,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的介绍。 2.整合其他学科,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的整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乐、视频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贵阳市中考中学科渗透与学生能力考查典型题例及分析 一般立意新颖,思维角度多元化,答案灵活,呈开放性特点。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主要是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知识和能力的渗透。 考查的题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图表题、概述归类题等;主要借助多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提升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语言的表述 正确规范严谨与错误残缺随意(基本概念表达不准确,个人观点表达不清,答非所问,不严谨等而造成的答题失误往往屡见不鲜),重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完整性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表述要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逻辑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最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根本上是思维的发展。要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批判性、独立性与深刻性。 语言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言本身要准确、精练;二是语言条理清晰,前后一致,层次清楚。这就要求学生的表述要严谨周密,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3.筛选提取主要信息 善于筛选提取中心句、关键句和关键词。往往各学科中一些概念、定律总是需要用较长的语句、较长的篇幅才能正确无误地表达清楚、完整。 学生要善于在较长的句子、较长的篇幅中提炼精华,总结规律,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中考中的学科渗透已经囊括了初中阶段各学科,考核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五、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师通过学科渗透整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自身的综合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 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学科整合的自觉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为单纯学语文而教语文,各学科要有整体观念,把语文课本看成综合性课本,基础性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合渗透其他知识,提高学科整合和渗透的自觉性。 2.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素质和水平。一是坚持在职进修,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二是要关注其他学科教材改革动向,为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源头活水”。三是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上网查找资料,因为网络是一部真正的大百科全书。 3.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提倡跨学科听课和小综合教研。从其他学科获得语文教学法的启示。 譬如数、理、化、生等学科的图文转换,公式与文字的转换以及数字与文字的转换,英语学科的完型填空,各学科所共有的演绎、归纳等,都能给语文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给语文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 六、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 3.古诗教学可以跟哪些学科整合历史。 鄙人觉得可以和历史整合,要说为什么,大约是文史不分家吧。了解历史,了解诗人生平事迹和其创作背景,整个朝代大的环境,对理解古诗词是很有帮助的。例如陶渊明的《饮酒》我们知道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和谢灵运一起被称为“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为什么是他们不是别人呢?就要联系到魏晋时期的朝代背景了: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大融合,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汉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等等一系列的特点。所以诗歌或者说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是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这时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形象,以及言意关系、形神关系等,并且形成了重意象、重风骨、重气韵的审美思想。 了解这些,我们就不难得出陶渊明的田园诗了 4.语文与其他学科关系拟写一篇发言稿1.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我们毕竟生活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21世纪,“数理化”思想的禁锢,使人们越发不重视语文了。甚至有中学生狂言:“数学、物理和化学是固体;音乐、美术和体育是液体;而语文是气体。” 由此一语,就可以推想语文受重视的情况可见一斑。 2.语文,难道真的是整天的题海战术,一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作文?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到生活中寻找。 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美饲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当你发表演讲、主持会议,甚至一个饱含深意的眼神,别忘了,这也是语文。既然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那么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3.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 诚然,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也离不开语文。如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 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但是如不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你也只能望着沉甸甸的书,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4.语文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处处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你不必再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也不必再抱怨英雄日暮,而是在于你是否能毛遂自荐,孔雀开屏般自我展现一番。诚然,三寸不烂之舌再加上一副铁齿铜牙一定会招来别人的明眸睐眼,相信任何人都乐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口吐连珠妙语。 而广疏学浅的你,只能在灰暗角落垂头丧气,抱怨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太少。 5.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 相信你一定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吧,小说以沉重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那是一个被侵略的小村庄,正在上学的孩子们被告知将来不能再上语文课了,还被禁止使用自己的语言。 然而他们的老师,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失落又不失骄傲地告诉他们:“我们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永远不会中断,犹如不落的太阳!”而在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手捧着墨香的语文书,还有什么理由不学好它呢?我们的先人前辈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的瑰宝,如琅琅上口的唐诗,竟境深远的宋词,拨人心弦的元曲和包罗万象的小说,对于我们来讲,不正是一次次文化的洗礼吗? 6. 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如此重要的生活宝藏,正在以一个巨人的形象从狼籍着败叶的林薮中屹立起来。让我们衷心祝福语文之路越走越好。 7.语文,是一门科学,一门关乎国民的文化素质、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科学。正如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所言:“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 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是何等重要啊! 8.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学习上。语文是学习各科的基础。 许多同学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做数、理、化题目时,往往会遇到一类实际运用题,觉得无从下手。而这并不是因为题目本身多难,而是题目太长,读了半天也不知所云。 所以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其他学科往往也很难学好。 9.其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没有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出门旅游,不认识路牌和地图上的字行路难;工作时,不识字就不可能掌握好先进的技术,甚至连起码的留言条、请假条也写不了……。 这些虽都只是一些假设,而历史上因为语文未学好而产生的教训也是有的。想当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论文就是因为语言难懂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未被人们所理解,直到另一位科学家以流畅、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这一发现,世人才为之惊叹。 10.第三,语文水平是体现一个人内在气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往往可以通过他那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的言谈、充满智慧的文字、一手漂亮的好字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而这一切都需要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文学素养。 11.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心与心的交流。 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总结了一个问题:语文的重要性。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已不是单纯的,用“是”与“不是”来回答,它已达到中国语言外恩学的最高境界,是我国的母语。 所以,我们不仅要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还要了解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怎样学好语文。 5.唐诗宋词与科学之间的关系1、气候学,山雨欲来风满楼 2、地理学,这个比较普遍常见,随手就有。 3、生物学,各种鸟兽。"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对野鸡,蚕的生态就描述的很到位。 4、物理学,这个是有的,可是我没想起来。。 5、心理学,这个贡献比较多,可以通过一些描述探讨封建社会的一些读书人心理 总之比较多,我也没这水平总结,希望能给帮上点小忙。 6、天文学,对星,月,风,云,也有一些见解。 7、历史学,这个是很直观的 不过唐诗宋词犹如今天的流行歌,真正涉及的科学的也是些当时的共识,主要在记事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