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三”的古诗杜甫《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白居易《放言》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龚自珍《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李清照 《渔家傲》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古文三分之二怎么说“三分之二”在古文中就是这样说的。 如: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三国志 诸葛亮传》) 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三国志 孙破虏讨逆传》) 人亡三分之二。(《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四》) 《史记》中有“三分之一”的用例,如: 故关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货殖列传》。“什三”是十分之三。) “几分之几”这种用法,后来被现代汉语的书面语采用,又逐渐进入口语之中,而原先口语的表达方式反而被淘汰了。从前口语中表达“三分之二”的意思,有的地方说:三股里面有二股;有的地方说:三停里面有两停。 3.带三的古诗句有哪些带三字的古诗句有以下这些: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独立三朝识,轻生一剑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4.古代朝代诗歌 例:三分魏蜀吴一统秦两汉1、版本1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版本2 商周秦汉,商周秦汉,隋唐宋,隋唐宋。元明清,元明清,新中国,新中国。 3、版本3 五帝夏商两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晋。 凉燕赵,夏汉秦,北继胡,南承晋。 隋唐两宋夏辽金,蒙元明清中华民。 扩展资料: 朝代列表: 1、 2、 3、 4、 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5.含有“三”的古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故人昔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万里河入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长竹犹带三分翠,老杏已开七成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