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鉴赏还山宅

1.还山宅翻译

我在暮春时节归还旧日林中山宅,在山林里徜徉享受年华。山中久无行人,茂密的芳草覆没旧时行径,空无一人的山中正处落花时节。

低垂的藤蔓随风轻抚过幽寂的岩石,掉落的柳条阻碍了木筏自由漂浮。我到了山宅惊扰了鸟群,屋檐上一下安静了下来,白云飘在山间的人家之上。依然是这熟悉的泉路,这似曾相识的烟霞尤为亲切。

还山宅【作者】杨师道 【朝代】唐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扩展资料:

《还山宅》描写芳草茂盛遮蔽山路小径,但是作者仍旧走入山中,回到山宅,表明了诗人很熟识道路,太久没家的思归之情。

第二联写芳草茂盛,遮蔽了路径,但诗人依旧走入了山中,表明这是诗人曾经熟识的道路,隐含着“还”的意思。第三联写横卧的柳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因诗人太久没有还家,不知道柳枝生长茂盛,已经挡住了水路。

第四联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久未还家,山宅已被鸟儿占据。第五联写诗人回到山宅之后,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

2.诗歌鉴赏

小题1:示例:曾诗酒风流的梁园笼罩着暮色,天空中稀疏地飞着几只乌鸦。极目望去,萧条冷落之中,远远近近只横陈着两三户人家。(符合原句内容,语言通顺,突出萧条即可。2分)

小题1: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开的春花反衬梁园的萧条(1分,前后两个要点,写出任一个即可得分)。这样写,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沉痛心情。(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绝句 边塞(2分,每空1分)

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小题1从诗句内容角度理解和描绘画面。

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小题2从诗歌写作手法角度赏析诗歌主题。

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小题3能够了解诗歌常识。

3.如何鉴赏诗句方宅十余亩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出自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荫:遮蔽阳光。

罗:排列。这几句大意是:住宅占地十余亩,草屋盖有八九间,房后有高大的榆树柳树遮蔽阳光,使人感到舒适凉爽,堂前有繁茂的桃树李树排列成行,供人们惬意地观赏。

此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后的作品。山村庭院风光的闲适恬静与官场生涯的纷繁喧闹形成强烈对比,使诗人对眼前的田园景色欣喜不已,涉目成趣,写出了为后人千古传诵的佳作。

此名句语言朴素近似农家语,看来平平常常,而在极平淡的口语后边,充满了作者对田园生活自得自足的强烈感情,又非大手笔不能为。张戒说“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田园;而后人咏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岁寒堂诗话》),说得很有见地。

此名句后成为表现农村庭院风光的典型诗句。

4.潇湘图二首诗歌鉴赏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前两句写潇湘图上面所画之景,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突出辽阔江天、烟霭迷蒙的,另一方面对比之下更显得孤村微渺。后两句写观图感受,结尾揭示画得真实、意境动人,好像置身其中一样,结合前一句“孤篷听雨”是个想象中的假设情景,不仅让人进入画中境界,更吸引人,让人想泛舟听雨其中。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前两句写图上所画之景,山、水、雾、岸(沙),山被晨晓淡雾遮挡,远远流淌的水在烟霭迷茫中和沙岸相齐,居中用了两个叠字“淡淡”“茫茫”,突出意境淡然而悠远。后两句写观图感受,看了这样的画作,让人情感起了变化,“绿蓑青笠”用典,切合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自在自然的生活,一是说画作动人,想要生活在这样的宁静淡然之中,另一面是感慨哪里能够寻到这样的地方安放身心呢。

总得来说都是前两句写图中景色,后两句抒发感慨,意义上一方面褒赞画作,一方面抒发自我想要归于自然、平淡、宁静的生活。

5.赏析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描写的是园田的环境和安居的心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充分显示着乡村宽敞、朴实、繁茂的自然氛围,与前面抛弃了的“尘网”相对比,一种自一由安详、情性*兼适的心情也就荡漾其间了。

远村暧暧,墟烟依依,狗吠深巷,鸡鸣树颠,这是多么温馨静穆的意境呀!虚实并举,动静相生,益发洋溢着一种田园诗画的韵一律之美。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却出自于诗人自我欣赏的目光,可见无处不浸含一着诗人本性*的恢复,理想得以满足的欣然。

原诗:

《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释义: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扩展资料: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这首诗在写作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看不出刻意追求技巧的痕迹,又有着绝高的技巧。这种绝高的技巧,主要的就是优美意境的构造。在作品中,主要的不是抒情言志,也不是写景抒情,而是情景交一融。例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等,都是用及自然的语言描绘这极质朴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则蕴含一着一种醇厚的感情,形成着一种优美的风格。这种特点是陶渊明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园田居 (陶渊明组诗作品)

6.还山宅山在这首诗中第三联哪两个字用的好

您好。

《还山宅》是唐朝时代的一首诗,作者是杨师道。

原文: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杨师道:字景猷,华阴人,隋宗室也,清警有才思。入唐,尚桂阳公主,封安德郡公。贞观中,拜侍中,参豫朝政,迁中书令,罢为吏部尚书。师道善草隶,工诗,每与有名士燕集,歌咏自适。帝每见其诗,必吟讽嗟赏。

后赐宴,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宿构者,试为朕为之。”师道再拜,少选辄成,无所窜定,一座嗟伏。卒谥曰懿。其诗题材丰富,咏物应诏诗相对较多;风格如溪流清音,澄澈明丽。代表作有《陇头水》、《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初宵看婚》、《春朝闲步》、《还山宅》等。其中《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二)借用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指出“罕有知音者,空劳流水声”,写得很是令人感伤。另外诗《春朝闲步》中的“雾中分晓日,花里弄春禽。野径香恒满,山阶笋屡侵”,《还山宅》里的“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等都是难得的佳句。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四)。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其中的“扫”,“碍”,我个人认为用的好,很生动,读起来容易有画面感。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7.山居即事 王维 诗词鉴赏

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

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莫,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

“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莫之感。

首(引庾信《拟咏怀诗》)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

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莫,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

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莫之感。 颔(对比)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

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颈(引庾信《入彭城馆》) 故衣指莲花败叶。

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

此句即为力证。 尾(“烟火”一作“灯火”)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

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