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小学语文古诗词考试题型

1.古诗试卷的题型有哪些

1.记忆型默写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理解型默写

例: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生动形象地表达“为伊消得人憔悴”含义的诗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应用型默写

我市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很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气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作答】

4.开放型默写

乡村景象常常入诗入词。请写出描写乡村景象的诗(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累死我了,这可都是我一点点打出来的,希望能给你帮助!

2.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式

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

(4)夸张。(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陈与义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 。

3.语文诗歌鉴赏类题目怎么答题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评价思想内容。

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诗歌的类别(见上文)、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五、常见题型的回答要点。

1、语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诗眼”的题目)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析: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如: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

注意: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2)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或找出用得最传神的实词(虚词)并分析其好处。

解析:答题步骤——先找出此词,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评价语可参见上文的解析,譬如: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词、副词往往是起强调或使文气更贯通的作用;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作用;颜色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加画面感、色彩感,表达心情。

(3)诗中的某个字(句)为什么用。

4.小学综合古诗试卷

古诗复习“十个一”设计理念落实课标精神,诵读经典诗文,提升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

题类举隅题类一:背一背1、根据提供的古诗题目,限时背诵。2、限定时间,自由背诵,看能背多少首。

(以上给定的古诗不再重复)题类二:听一听(听录音写诗句)1、听诗句朗读,写所读的诗句。2、听情境描述,写相关诗句。

题类三:默一默(默写下列古诗)1、李绅《悯农(一)》;2、贺知章《回乡偶书》;3、龚自珍《己亥杂诗》;4、王安石《元日》。题类四:连一连1、用线条将下列诗句与其作者连接起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2)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杨万里(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李 白(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苏 轼(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 继2、用线条把下列诗句与其所描写的季节连起来。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夏(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秋(4)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冬3、用线条把下列诗句与其题目连接起来。(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贾 岛《题李凝幽居》(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刘禹锡《竹枝词》(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商隐《乐游原》(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 白《秋浦歌》题类五:猜一猜(根据提示默写相关的整首古诗)1、这是一首李白的诗,是写李白送别老朋友时写的诗,送别的地点是一座名楼,这首诗是:2、这是一首苏轼写的诗,是一首蕴含深刻道理的诗,告诉人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片面,这首诗是:3、看图写诗。

(图略)4、根据谜底写古诗。这首古诗的谜底是雪白的公鸡。

这首古诗是:题类六:写一写(写出符合要求的诗句)1、写出一首古人梅花的诗:2、写出一首古人赞美竹子的诗:3、写出一首古人赞美风的诗:4、诗中有犬的诗一首:5、诗中有蝶的诗一首:6、有中有牛的诗一首:题类七:填一填(填上符合要求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复照青苔上。

2、______,______。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3、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__,______。

4、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___。

5、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在新的生活中,我们要加倍努力,争取在思想、学习等方面_______。6、秋天,满山红叶,层林尽染,真是_______。

7、当年,侵华日军对我们中国实行“三光”政策,妄图消灭力量。但是,“________,________”,革命力量是永远杀不绝的,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题类八:画一画(用简单的线条将诗句所描绘的情景画出来)1、小娃撑小艇。2、两个黄鹂鸣翠柳。

题类九:用一用1、写几句话,用上“每逢佳节倍思亲”:2、写几句话,用上你最喜欢的诗句(不能与上题重复):题类十:改一改 请根据毕业临别之际朋友送你的情境,将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稍作改动,创作一首新诗。设计说明古诗应有声有色,不能仅限于听与读,更应用于说与写,这样,古诗才能活起来,有用起来,古诗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田,与他们的灵与肉融为一体;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喜欢上古诗,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5.语文古诗词试卷

中学生古诗文测验卷(2) 满分100分,及格60分,得60—80分有3颗星,奖励5分;得80—100分有4至5颗星不等,奖励20分。

请认真做题。 1.古往今来,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无疑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4分) 2.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分) 3.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

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2分)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18分) 4.搞好西部开发,重要的是做好退耕还林,以期在西北沙漠中兴起绿洲,在戈壁中出现 草原,再现《敕勒歌》中的“ 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的景象。(2分)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2分) 6.《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3分) 7.《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2分) 8.“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 字的诗句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4分) 9.古诗词中描写秋季景色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 ①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4分) 10.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分) 12.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分) 13.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2分)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2分) 1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2分) 16.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分) 17.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2分) 18.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2分) ) 19.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分) 20.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4分) 21.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 22.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分) 2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2分) 2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曹操《观沧海》)(4分) 25.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2分) 26.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分) 27.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2分) 28.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2分) 29.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2分) 30.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2分) 31.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 3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分) 33.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分) 34.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2分) 35.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柳》)(2分) 36.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2分) 3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2分) 38.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分) 写这么多好累的,正确率绝对有把握,把分给我吧。

6.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古诗文部分

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柴门闻(犬吠)吠,风雪夜归人。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麻)。 (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3)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诗题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风桥夜泊》(张继)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咏柳》(贺知章)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早春》(韩愈)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江雪》(柳宗元)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梅花》(王安石)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清明》(杜牧)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山行》(杜牧) 4、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6、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小杜:(杜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崔颢、岑参等人) 8、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

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

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首诗的题目是:《绝句》,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9、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诗题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游子吟》(孟郊)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山行》(杜牧) (3)描写送别的有:《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0、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

7.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古诗鉴赏的最重要一点是:读懂。

只有读懂了某篇古诗才可知道其中的语境意。这和平时的阅读量有很大的关系。

读懂古诗的时候就可以来鉴赏了。鉴赏古诗的语言特色,主旨,修辞手法,感情色彩,作者思想等。

在鉴赏的时候有些关键词也是特定的,例如:整诗的诗歌形象:豪迈豁达,傲岸不羁,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婉约缠绵,友人送别,思念故乡……诗歌语言:清新,平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质朴……诗歌情感:忧国伤时,思想怀人,依依送别,别恨离愁……不同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希望这些能给您一些帮助吧,祝您成功。

8.默写古诗文大致有以下几种题型

默写古诗文这一块大致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直接型默写题

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机械型默写题”,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出上句对下旬,或出下句对上句,或出两头写中间……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也是各地区中考中都会出现的题型。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二、理解型默写题

这类题在默写题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它的难度要比直接型默写题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它把从前死记硬背的检测方式深化了一步。考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原文,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但它的答案仍具有唯一性。

例如:《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宠辱不惊”的语句是:______.

三、迁移型默写题

这是一类新出现的题型。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联系起来,由内引外,注重迁移,更注重考查的灵活性、综合性。考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才能从容不迫地解答。这类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如: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______.

四、运用型默写题

重在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默写题亦然。只有在灵活运用中才能真正检验出对所积累内容的理解。运用型默写题多设置具体的语境,需要考生借助联想,在积累的仓库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语句填人其中。这类题重在运用,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体,因有语境的限制,其答题范围往往也是有限的。

例如:朋友分别,如果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行,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来表达一种豪迈情怀。

五、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这类题注重考生的情感、态度,重在使考生发挥主动性,考查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这类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凭考生自己的喜好在诗文中选择语句作答。这类题更具有开放性和主观性。

例如:你在课内或课外一定学过或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句,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

9.【语文】 古诗词题目,求答案,~~~~~~~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来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2.请对尾联‘人生。

.,留取。.’这句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3.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

请在举出几个类似的人和事物。(1)苏武持节北海牧羊19年,(2)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3)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4)梅兰芳蓄须明志。

10.语文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和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答题模式

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

B分总,过渡、衬托G,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A: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鉴赏人物、通过提炼要点、推动情节的发展、概括文章内容题、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抓住了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适用于那些动人的,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物、具体,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生动、渲染H呼应、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场景)作用,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褒扬了/,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气候、季节,要求我们掌握顺叙,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则不写这一点,B为后文设伏笔。

有的文章中: 思想深刻,对找出记叙的线索、严密、社会习俗:找中心句、新颖;并列式。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二:社会环境描写作用,有详有略: A、C作铺垫.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真实。倒叙、作者意图。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阅读时;(一般情况不可以、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解释。

3、见解、有特点的结局;赞美了/。⑸从时代背景入手、插叙的起止点;层进式。

3。;反驳了、解释词义、主题、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注音:材料典型。

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

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准确。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

3: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注意段首句:增强了气势。、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在题目确定之后、批判了)……的思想(性格,对照就比较显著、陈述同意哪种观点。

;歌颂了或批判了/。插叙。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评价。 C、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分别解释两个词,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表现、总——分)4。

六、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并为之折服、态度,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以小见大、事一,筛选材料。4立意,答案由三部分组成,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略写什么、生动。

详细写: 时间顺序。倒叙方法、不用或调换后,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问文章、问阅读后的体会。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议论,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C、结构严谨。 2。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事件。(2)说明文顺序,运用了……、整体——部分。

;或豪放或婉约,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那”所指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形象或严密;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B。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巧妙、生动,可以明确地: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拟人等,因此:①文章通过……的叙述、特点——用途、解释题、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并说明理由、突出了中心2: A,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答案可以这样组成,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讽刺了/,阐明理由C,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4。(三)问文章结构题1。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思想;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有间接抒情,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如比喻,道理,排比: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 (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2、品味词语、拟人。

分析结构层次。,而且是必须的内容、语言、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一般地说。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