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巩义的思乡的诗词据历史记载,巩义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乡,因此,杜甫写的思乡诗应该都算是关于巩义的思乡诗吧!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绝句二首(之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远》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 【唐】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2.巩义市五年级下册必备古诗词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文:草铺满横野有六七里长,笛子伴着晚风发出几声鸣叫。 从外边归来已经是黄昏后,不用脱掉蓑衣枕着月亮睡到天亮。舟过安仁(宋)扬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译文: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还带着几分醉意。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还有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 3.请问,学习中国古诗词哪里最好其实我认为学习中国古代诗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想在网上随便找个学习古代诗词的网站不是很好,我认为更为恰当的方式就是买几本关于古代诗词方面的书,包括理论方面的、历代作家作品选等,当然在学习古代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融会贯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找到一些诗歌中的联系。 在古代诗词中,“意象”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不尽的意象。例如:“柳”这个意象就是文人多用的一个意象,它主要表达的就是一种惜别之意,“柳”谐音“留”,有挽留的意味包含其中,“柳”的意象最早出现与《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后来在文人的诗词中“柳”变不可或缺了。 当然还有诸如“长亭”、“明月”、“桃花”等等。从先秦到宋元,诗词中的意象始终是层出不穷。 我们言归正传,其实我上面所讲的也就是学习诗词的一小点方法而已,诗词的韵味虽博大精深,若要决心来学,只要用心,用到正确的方法,岂有不成之理? 学习诗词的道路,漫漫且修远,君必将上下而求索。 4.关于巩义的思乡的诗词据历史记载,巩义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乡,因此,杜甫写的思乡诗应该都算是关于巩义的思乡诗吧!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绝句二首(之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远》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 【唐】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