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物候学的古诗词有哪些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4、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戏答元珍 欧阳修 2.关于物候学的古诗词有哪些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 九月授农。 一之日觱发, 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 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 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 九月授农。 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 爱求柔桑。 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 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 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 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 猗彼女桑。 七月鸣贝鸟, 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 我朱孔阳, 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 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 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 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 载缵武功。 言私其豖从 , 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 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薰鼠, 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 曰为改岁, 入此室处。 艹 六月食郁及奥, 七月享葵及菽。 八月剥枣, 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 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 采茶薪樗,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 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 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 我稼既同, 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 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 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 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 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 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 万寿无疆。 3.找一篇用气象学知识解读一首古诗的文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东坡的『定风坡』完成於被眨黄州(汉口附近)和家人清苦度日期间某一个『中途遇雨』的日子。那天他在雨中穿著蓑衣、草鞋,持竹杖而疾速而行,就像有些人郊游遇雨一般,有股突发的亢奋,似乎一切都想通了,因而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景。对於这首著作的点点滴滴,文人墨客落笔者甚多,用不著像我这样的外行人弄斧,此地要说的是原词第一句中的『穿林打叶声』。 能造成穿林打叶声,以气象观点而言,约可分为两种状况。一是小雨,雨滴直径约一千微米(百万分之一公尺),它们的下降速率约每秒四公尺:会形成『沙沙』之声。一是正常或较大的雨,雨滴直径二千至五千微米,下降速率每秒六.五至九公尺,所造成的声音就会愈来愈像『打叶』了。值得注意的是雨滴愈大,代表上升气流愈强,发生雷雨的机率亦增大,因而您如果在山林中行走,转到雨滴打叶声应移至路中央(不靠树),并迅速进入室内或低洼处躲避以免遭遇雷击。如果附近没有房屋,那就在低洼处等一下,学学苏东坡的『且徐行』,因为这是最安全的措施,而且,形成大雨滴的对流雨是一阵阵的,一阵通常只会持续二、三十分钟,用不著冒雨疾行。 4.有关天气的古诗20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 《观刈麦》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虞世南 《咏风》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 白 《清平调》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杨万里 《兰花》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杨万里 《腊前月季》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 南 《绝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王安石 《元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 《渔歌子》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 《长恨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乐 府 《敕勒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 湾 《次北固山下》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王 勃 《咏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 熹 《春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 护 《题都城南庄》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 牧 《赠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 郊 《登科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 牧 《江南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无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 白 《行路难》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 操 《观沧海》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春晓》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 纶 《塞下曲》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 维 《观猎》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 适 《别董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风吹仙袂飘飘举 (唐·白居易)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宋·郑文宝)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宋·赵师睾) 大风起兮云飞扬 (汉·刘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 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 (明·刘基)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 (清·袁枚)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宋·苏轼)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 许有壬《荻港早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杨万里。《庚子正月五日》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张轼《立春偶成》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江城子》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王实甫《滚绣球》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除州西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 牧 《江南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节气,当春乃发生。 杜 甫 《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 甫 《春夜喜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 南 《绝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除州西涧》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杨万里 《小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 维 《送梓州李使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 牧 《清明》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 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竹枝词》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韦庄《台城》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刘长卿 《酬张夏》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江雪》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 维 《观猎》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 甫 《绝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 白 《行路难》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 5.【找一篇用气象学知识解读一首古诗的文章,忘记是哪首古诗了,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东坡的『定风坡』完成於被眨黄州(汉口附近)和家人清苦度日期间某一个『中途遇雨』的日子.那天他在雨中穿著蓑衣、草鞋,持竹杖而疾速而行,就像有些人郊游遇雨一般,有股突发的亢奋,似乎一切都想通了,因而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景.对於这首著作的点点滴滴,文人墨客落笔者甚多,用不著像我这样的外行人弄斧,此地要说的是原词第一句中的『穿林打叶声』. 能造成穿林打叶声,以气象观点而言,约可分为两种状况.一是小雨,雨滴直径约一千微米(百万分之一公尺),它们的下降速率约每秒四公尺:会形成『沙沙』之声.一是正常或较大的雨,雨滴直径二千至五千微米,下降速率每秒六.五至九公尺,所造成的声音就会愈来愈像『打叶』了.值得注意的是雨滴愈大,代表上升气流愈强,发生雷雨的机率亦增大,因而您如果在山林中行走,转到雨滴打叶声应移至路中央(不靠树),并迅速进入室内或低洼处躲避以免遭遇雷击.如果附近没有房屋,那就在低洼处等一下,学学苏东坡的『且徐行』,因为这是最安全的措施,而且,形成大雨滴的对流雨是一阵阵的,一阵通常只会持续二、三十分钟,用不著冒雨疾行.。 6.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有关气候的诗句及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找一篇用气象学知识解读一首古诗的文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东坡的『定风坡』完成於被眨黄州(汉口附近)和家人清苦度日期间某一个『中途遇雨』的日子。那天他在雨中穿著蓑衣、草鞋,持竹杖而疾速而行,就像有些人郊游遇雨一般,有股突发的亢奋,似乎一切都想通了,因而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景。 对於这首著作的点点滴滴,文人墨客落笔者甚多,用不著像我这样的外行人弄斧,此地要说的是原词第一句中的『穿林打叶声』。 能造成穿林打叶声,以气象观点而言,约可分为两种状况。 一是小雨,雨滴直径约一千微米(百万分之一公尺),它们的下降速率约每秒四公尺:会形成『沙沙』之声。一是正常或较大的雨,雨滴直径二千至五千微米,下降速率每秒六.五至九公尺,所造成的声音就会愈来愈像『打叶』了。 值得注意的是雨滴愈大,代表上升气流愈强,发生雷雨的机率亦增大,因而您如果在山林中行走,转到雨滴打叶声应移至路中央(不靠树),并迅速进入室内或低洼处躲避以免遭遇雷击。如果附近没有房屋,那就在低洼处等一下,学学苏东坡的『且徐行』,因为这是最安全的措施,而且,形成大雨滴的对流雨是一阵阵的,一阵通常只会持续二、三十分钟,用不著冒雨疾行。 8.有关气象与物候的古诗词句有哪些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冬风御柳斜。 -----韩翎《寒食》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佚名《杂诗》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李白《春思》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李白《子夜夏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指银河。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许浑《早秋》 …… 暂时就想起这么多了,手也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