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信息传递的诗1、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寄外征衣》唐代:陈玉兰 译文: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 2、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宋·陆游《渔家傲》 译文:流着泪面对这空白的书信纸,心中的思念之情怎么能一张纸就能表达出来的,当书信寄出再收到的时候,这已经是明年的事情了。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译文: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唐代:张籍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5、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 译文: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6、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袁凯 《京师得家书》 译文: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2.有关书信的古诗词并且是信息交流方式《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3.古代书信传递的古典有哪些烽火传军情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弄盏传杯】:弄:酒宴中戏弄;盏:浅而小的杯子;传:传递,传送。指酒宴中互相斟酒。【青鸟传信】:青鸟:传说中受西王母役使的神鸟,后借指传递信息的使者。比喻使者传递信息。 【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风筝通信 汉初楚汉相争时,刘邦围困项羽于垓下,韩信向汉王刘邦建议用绢帛竹木制作大型风筝,在上面装上竹哨,于晚间放到楚营上空,发出呜呜的声响,同时汉军在地面上高唱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从而瓦解了楚军的士气,赢得了战事的胜利。 竹筒传书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用竹筒传书的故事。 竹筒传书的故事,得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说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纷纷发生叛乱,为了平定叛乱,稳定江山,隋文帝紧急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前去讨伐。 杨素率领水军渡江进入江南,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收复了京口、无锡等地,士气非常旺盛。于是,杨素一鼓作气,率领主力部队追踪叛军,一直追到了海边。面对绵延的山脉和茫茫的大海,杨素一面命令大部队就地驻扎,一面指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领军队两千人,翻山越岭穿插到叛军的背后发动进攻。 史万岁率部猛进,转战于山林溪流之间,前后打了许多胜仗,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当他想把胜利的战况向上级汇报时,却因交通的阻绝和信息的不畅而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一日,他站在山顶临风而望,看到前面茂密的竹林正波浪状随风而舞,忽有所悟,立即派人截了一节竹子,把写好的战事报告装了进去,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几天后,有一个挑水的乡人看到了这个竹筒,便打捞起来打开一看,发现了史万岁封在里面的报告,便按报告上的提示将它送到了杨素手中。史万岁一去无音讯,不知生死,为此杨素正焦急不安,忽见乡人送来报告,大喜过望,立即把史万岁部队接连取得胜利的战况向朝廷作了报告。隋文帝听到喜报,龙颜大悦,立即提拔史万岁为左领军将军。然后,杨素率领大部队,继续乘胜追击反隋散兵,没用多久,就彻底平定了叛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