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别字的古诗句去年一别如今又逢春, 双鬓银丝添生了几缕? ---《长安遇冯著》 作者:韦应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长干行》 作者:李白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石鼓歌》 作者:韩愈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列女操》 作者:孟郊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作者:李商隐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古从军行》 作者:李颀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哀江头》 作者:杜甫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作者:杜甫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作者:王维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贫女》 作者:秦韬玉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作者:沈全期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 作者:张祜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寄令狐郎中》 作者:李商隐 2.带有"不"字诗句隋末唐初孔绍安不意馀花落,翻沈露井中。 【咏夭桃】王绩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戏题卜铺壁】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 【独酌】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 【山夜调琴】李义府上林如许①树,不借一枝栖②。 【咏乌】李百药不辞逢露湿,祗为重宵行。 【咏萤火示情人】唐七岁女子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一作飞)。 【送兄】不详春风三十载,不尽罗衣香。 【青衣春条诗】不须赛神明,不必求巫祝。 【陕州语】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 【李白名许云封谜】不怕上兰单,惟愁荅辨难。 【两京童谣】西鄙人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歌】佚名不知君意里,还解忆人摩? 【晚秋 其七】灵一纵令山鸟语,不废野人眠。 【送朱放】灵澈空悲虎溪月,不见雁门僧。 【远公墓】河湄鬼不得家人哭,劳君行路悲。 【愧谢诗】临淄县主不意何郎至,黄泉重见春①。 【与独孤穆冥会诗 其三】皎然不住东林寺,云泉处处行。 【酬李补阙纾】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 【赠韦早(一作卓)陆羽】不惯人间别,多应忘别时。 【留别阎士和】上官婉儿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其二】于武陵惟③应东去水,不改旧时声。 【长信(一作春)宫】元稹不知他日事,兼得似君无。 【与乐天同葬杓直】孔氏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 【赠夫诗三首 其一】王轩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题西施石诗】王昌龄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答武陵田太守】王勃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春庄】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春游】王适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江滨梅】王涯相欢在尊酒,不用惜花飞。 【送春词】妆成对春树,不语泪千行。 【闺人赠远五首 其二】不省出门行,沙场知近远。 【闺人赠远五首 其四】王维看花满眼④泪,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辋川集 文杏馆】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辋川集 柳浪】不相①东山去,日②令春草深。 【赠韦穆十八】韦处厚不资冬日秀,为作暑天寒。 【盛山十二诗 竹岩】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盛山十二诗 桃坞】韦应物不遇无为化①,谁复得闲居。 【荅崔都水】不惜沾衣泪,并话一宵中。 【话旧】不见城郭事,沈沈唯四山。 【夜望】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咏露珠】不悟风花冷,翻令梅柳迟。 【咏春雪】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 【九日】韦承庆不知何岁月?得与尔②同归。 【南中咏雁】韦璜不得长相守,青春夭蕣华。 【赠夫二首 其一】东方虬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春雪】唯望南去雁,不肯为传书。 【昭君怨】乐仲卿不能欺暗室,所以带明飞。 【咏萤】卢仝不及儿童日,都卢不解愁。 【守岁二首 其二】。 3.含有别字的词语辨别 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真假|~方向。 别称 正式名称以外的名称,如湘是湖南的别称,鄂是湖北的别称。 别管 连词,跟‘无论’相同:~是谁,一律按原则办事。 别号 (~儿)旧时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 别集 收录个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如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区别于‘总集’)。 别离 离别:~了家乡,踏上征途。 别名 (~儿)正式名字以外的名称。 别扭 (1)不顺心;难对付:这个天气真~,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他的脾气挺~。(2)意见不相投:闹~|两个人素来有些别别扭扭的,说不到一块儿。(3)(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别人 1另外的人:家里只有母亲和我,没有~。 别史 编年体、纪传体以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 别是 莫非是:他这时还没来,~不肯来吧! 别墅 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别提 表示程度之深不必细说:他那个高兴劲儿啊,就~了。 别样 (1)另外的;其他的。(2)其他式样。 别择 鉴别选择。 别针 (~儿)一种弯曲而有弹性的针,尖端可以打开,也可以扣住,用来把布片、纸片等固定在一起或固定在衣物上。 别致 新奇,跟寻常不同:这个收音机样子很~。 别子 (1)线装书的套子上或字画手卷上用来别住开口的东西,多用骨头制成。(2)烟袋荷包的坠饰。 别字 (1)写错或读错的字,比如把‘包子’写成‘饱子’,是写别字;把‘破绽’的‘绽’(zhàn)读成‘定’,是读别字。也说白字。(2)别号。 差别 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缩小三大~。 辞别 临行前告别。 分别 1离别:暂时~,不久就能见面。 告别 (1)离别;分手(一般要打个招呼或说句话):他把信交给了队长就匆匆~了。(2)辞行:动身的那天清早,我特地去向他~。(3)和死者最后诀别,表示哀悼。 个别 (1)单个:各个:~谈话。(2)极少数;少有:这种情况是极其~的。 各别 (1)各不相同;有分别: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事物,应该~对待,不应该一视同仁。(2)别致;新奇:这个台灯式样很~。(3)特别(贬义):这个人真~,为这点小事生那么大的气。 话别 别离前聚在一块儿谈话。 级别 等级的区别。 饯别 饯行。 鉴别 辨别(真假好坏):~古物|~真伪。 诀别 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阔别 长时间的分别:~多年。 类别 不同的种类;按种类的不同而做出的区别:这一章讨论土壤的~|~一栏中填写商品种类的名称。 离别 比较长久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三天之后咱们就要~了|~母校已经两年了。 临别 将要分别:~赠言|~纪念。 流别 (1)水的分流。(2)文章或学术的源流与派别。 留别 离开某地时赠送礼品或做诗词赠给留在那里的朋友。 派别 学术、宗教、政党等内部因主张不同而形成的分支或小团体。 判别 辨别(不同之处)。 区别 (1)把两个以上的对象加以比较,认识它们不同的地方;分别:~好坏。(2)彼此不同的地方:我看不出这两个词在意义上有什么~。 识别 辨别;辨认:~真伪。 送别 送行。 特别 (1)与众不同;不普通:~的式样|他的脾气很~。(2)格外:火车跑得~快|这个节目~吸引观众。(3)特地:散会的时候,厂长~把他留下来研究技术上的问题。 握别 握手分别。 惜别 舍不得分别:老师们怀着~的心情,送走了毕业的同学。 细别 (1)细微的差别。(2)仔细地分别。 性别 雌雄两性的区别,通常指男女两性的区别。 叙别 临别时聚在一块儿谈话;话别。 永别 永远分别,多指人死。 甄别 (1)审查辨别(优劣、真伪)。(2)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 职别 职务的区别。 作别 分别;分手。 4.写离别的古诗有哪些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 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 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 5.常见的古诗词错别字有哪些期中考试前的一次小考后,我重点抽查了学生的古诗词默写。 一查之下,发现问题还真是很严重。这里举一些学生错误的例子:“猿(鸢)则百叫无绝”“怀旧空吟闻笛赋”(赋的错字有很多种,常见的是多了一撇)“留取丹心照汗(汉)青”(丹字有多写下面一点的)“瑟瑟(涩涩)谷(古、鼓)中风”“城阙辅(府、俯、铺)三秦(琴)”“铜(有写成钢的)雀(鹊)春深锁二乔”“念天地之悠悠(攸攸、忧忧),独怆(伧、创)然而涕(悌)下”……在检查错别字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即这些错别字多是一个班的学生出现的。 我带了两个班的语文课,我做班主任的那个班错字真的很少,而我不带班主任的那个班错字就很多,竟然有很多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的教学要求是一样的呀。 6.含离别字的诗句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或《阳关曲》(《阳关三叠》),在唐、盛时代广泛流传。 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境内。渭城在长安附近。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当时行人到西北去,都要经渭城,出阳关(或玉门关)。 此诗所写,即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在唐代,西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各民族之间也经常有政治上的交涉,军事上的冲突,因此,往来道途的人很多,而在当时,两地的生活水平、风俗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当亲友到这种辽远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人们自然会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别之情,如这首诗所写的。 从诗中可以看出,元二并非离家作客,而是已经游宦长安,这一次,又奉使到更远的西安去。 王维也是在游宦之中,并非居家,这一次,乃是客中送客。元二从长安出发,王维送到渭城,置酒饯别,诗即从渭城风物写起。 前两句布景。地是渭城,时是早上,细雨濛濛,沾湿了微细的城土。 天气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难,当然也就增加了别离的怅惋。客舍写明客中送客,并显示远送渭城,暂留复别的情况。 古人送别,都要折柳为赠,所以柳色青青,见之不免触目惊心。朝雨画出凄清之景,新柳勾起离别之情,只写景物,而别情已有丰富的暗示。 后两句抒情。使命在身,分手在即,虽然远送,势难再留,这时,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劝元二再饮一杯,再待一会而已。 用一“更”字,则此前之殷勤劝酒,此刻之留恋不舍,此后之关切怀念,都体现了出来。所以这一个字的容量是很大的。 为什么如此地殷勤、留恋、关切呢?因为元二一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象自己这样的知心朋友了,何况他还越走越远,要到安西呢?从此以后举目无亲,还是在故人面前多饮一杯吧。只这廖廖十四个字,就将好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抒写无余。 言简意赅,语浅情深,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 赏析: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4、《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