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描写塞外风光的古诗词*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3.描写“塞外风光”的古诗词有哪些1、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 李白《关山月》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王昌龄 《出塞》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 《使至塞上》 5、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唐 李白《关山月》 6、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7、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唐 李白《关山月》 8、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唐 王维《陇西行》 9、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唐 杜甫 《前出塞》 10、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11、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七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 王昌龄 《从军行》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出塞》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出塞》 15、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 16、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1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王贺.《南国》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 李白《关山月》 19、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 20、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2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22、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唐.马戴.《出塞》 2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5、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唐 李白《关山月》 26、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唐 王维《陇西行》 27、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2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29、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唐 王维 《使至塞上》 30、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 李白《塞下曲》 31、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唐 李白《关山月》 3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唐 李白《塞下曲》 33、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凉州词》。 4.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从军行唐代: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5.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句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 jiàn” 应读 xiàn ; “野yě"应读yǎ。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作者简介 北朝是指公元4——6世纪,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五个政权所经历的历史时期的总称。北朝人民主要过着游牧生活,有许多民歌流传下来。这些民歌豪放爽朗、慷慨激昂、语言朴实、极富生活气息,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现存的北朝民歌大约有60多首,大都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6.李白与王之涣的《凉州词》同样描写了边塞的景色的诗句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李白好像没有写过凉州词 写过将进酒 如果想要将进酒的资料 可以在问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个是李白的将进酒 纯手打 勿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