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集前言在这次旅行中,你将尽情的漫游。 生活有多么广阔,古诗的世界有多么广阔。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于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华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间,人才辈出惊世绝,诸子百家齐争鸣。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让我们骄傲良多,铭表、词赋、杂说、诗歌……在这万古奇妍中,唯有诗歌是万古不倒的青松,是万千瑰丽的亮点,长存于世,永不消逝……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传诵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被那朋友间诚挚的关怀深深感动;吟唱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为那至爱真情而热泪盈眶。 更有那浸着桃花潭水的酒情,令远行的朋友热泪沾巾;面对楼高危栏的关切,令多少愁男怨女彻夜难眠。这一句句诗,一幅幅画历久弥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始于《诗经》,历唐风宋雨的濡染,经元曲明戏的扩张,千里万里,千年万年,生出多少流韵生香的诗文?没人能数得清,说得明。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文,我们被它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丰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 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强我们的修养,丰富我们的思想。 为了便于中学生朋友更好地领悟必背古诗文的意境、思想、内涵,我们除了对“课标”指定篇目和人教版七至九年级教材指定“课外背诵古诗词”作以翻译、介绍外,还对其作了精辟的赏析。 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相信你读了它,一定会感觉与众不同,受益更多。 除此之外,我们依据“课标”精神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了赏析类思考题。它实用性强,对于我们加深对诗文工团的理解以及应对考试,都是大有裨益的。 此乃本书亮点之二。为了扩大朋友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史知识,我们还适当地选编了一些“资料链接”短文。 相信朋友们一定会喜欢它。此乃本书亮点之三。 胭脂红散着鲜艳的色,招示明媚的美; 碧螺春沁着迷人的香,透着醉人的绿。 谁人不爱那胭脂红?谁人不爱那碧螺春?让我们一起到本书中去找那胭脂红,寻那碧螺春吧! 我还有故事集一起发给你吧 古诗中的花鸟鱼虫 带“花”的诗句 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渔歌子》 赏析: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 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 (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 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 2.帮忙写一个古诗集的前言和编后语,20分编后语 后记 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文化艺术的瑰宝,其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古诗。在古诗中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兴盛,作者的志向情怀,美丽的山水风光与人生的离情别绪。而我们几位小组成员所编排的内容是“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在这一个星期中我付出了很多,都积极的参与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不少。在查找好诗期间,我接触到了很多好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字句的意思,体会到了古今诗人创作的伟大。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努力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曾未想到的困难和分歧,但这些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每个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赞赏,才能协手共进。 也许这本书的内容不是很多,但充满了乐趣,希望此书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收获! 3.古诗书的前言前言: 《诗词三百首》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把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完美地结合起来,继承了白居易简洁明快、清新自然的表现手法,兼具苏东坡的豪放风格和辛弃疾的爱国情怀。神奇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体诗词的无限辉煌和永久魅力。在时间上架起了一座横跨九个世纪的宏伟桥梁;在空间上引起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强烈共鸣。 “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诗词三百首》的诞生,给华文诗坛带来了新的生机,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 唯其如此,高唱《诗词三百首》的歌声才永远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4.古诗集的前言[琴]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棋] 少年不识棋,但见剥剥琢琢更相围。 有人指授予,冲关夺角劫复持。 少年不识星,但见腷腷膊膊还如棋。 亦有告予者,缩赢伏见元有期。 七年五溪读书暇,时把二事相悦怡。 久之剨然悟,是闲有数人不知。 三百六十一棋子,此是乾策藏其奇。 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星,若以三十六乘之。 乘之既尽除坤策,恰与棋数无参差。 此理极精密,归后不复思。 罗生挟二长,过我沪之湄。 恍如著我五溪上,欲与之语无闲时。 此须静观乃有得,而我家住西山西。 生揣我,何时归。 ——罗五星善奕棋干诗 宋代魏了翁的 [书] 君谟善书能别书,宣献家藏天下无。 宣献既殁二子立,漆匣甲乙收盈厨。 锺王真迹尚可睹,欧褚遗墨非因模。 开元大历名流夥,一一手泽存有余。 行草楷正大小异,点画劲宛精神殊。 坐中邻几素近视,最辨纤悉时惊吁。 逡巡蔡侯得所得,索研铺纸才须臾。 一扫一幅太快健,檀溪跃过瘦的颅。 观书已毕复观画,数轴江吴种稻图。 稻苗秧秧水拍拍,群鹭矫翼人荷锄。 陂塍高下石笼密,竹树参倚荆篱疏。 大车立轮转流急,小犊欺愿稚小驱。 令人频有故乡念,春事况及蚕桑初。 虎头将军画列女,二十余子拖裙裾。 许穆夫人尤窈窕,因诵载驰诚起予。 余无书性无田区,美人虽见身老癯。 举头事事不称意,不如倒尽君酒壶。 同蔡君谟江邻几观宋中道书画,这个是梅尧臣的 姑且算,还有一首七古 大令书法美少年,玉函金签随飞烟。 累累一百又五字,岂意近出黄閍砖。 字奇文古两超绝,保母从兹倾众帖。 谁将瓦合嘲玉碎,一片孤衷本相接。 快剑横斫铁山摧,戏龙猛蹴银河欹。 方庭无月天地黑,仰视别有星离离。 浪言贞石志千载,不及永和洼砚在。 白石已仙千里死,千百人中几人爱。 兰亭信美如捕风,贵耳残目人响从。 三日呕血饥捶胸,叶公画龙惧真龙。 这个是宋代白珽的,这首是从四库里找到的 [画] 画的可就多了 随便说几个都行。 不过多是诗人说的画中之事。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 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 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荒村风雨杂鸡鸣,轑釜朝厨愧老妻。 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 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 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 唐伯虎在《贫士吟》中有此调侃。哈。 李白的《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比较推荐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 还有白居易一首也比较推荐:题旧写真图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止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5.前言古诗范例陆游词集 前言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 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 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 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 大夫,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后记 诗有四要三弊:骨力坚苍为一要;兴味高妙为一要;才思横溢,句法超逸,各为一要。 然骨力坚苍,其弊也窘;才思横溢,其弊也滥;句法超逸,其弊也轻与纤;惟济以兴味高妙则无弊。 《宋诗精华录》四卷,以初、盛、中、晚四期划分宋诗,注重艺术上的比较分析。 陈衍认为苏轼诗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水平。《宋诗精华录》选苏诗八十八首,为数最多。 第二推崇陆游、陈与义、戴复古诸人,对杨万里诚斋体清新自然的风格和艺术上的独创亦十分赞赏,《宋诗精华录》中常常能看到对杨诚斋“工而自然”、“用心而不吃力”、“体物浏亮”之类的赞语,甚至以为“作白话诗当学诚斋,看其种种不直致法子”,足见推许。 钱钟书(1910--1998)的《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第一版)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宋诗选本中最受关注者,在海内外影响颇大。 然此书编选之际(1957年),中国大陆的学术环境很不正常。这部书作为文学研究所编校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读本丛书的第五种,它的选目必须经过所内集体讨论才能决定,编者本人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因而在今天看来,这个选本的入选篇目令人颇有遗珠之憾。后来钱先生曾为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宋诗选注》而写了一篇前言:《模糊的铜境》(又载《人民日报》1988年3月24日),文中说:“这部选本不很好;由于种种缘因,我以为可选的诗往往不能选进去,而我以为不必选的诗倒选进去了。” 6.四季 古诗 前言春 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 ”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小 池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注词释义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全部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2.江枫:水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3.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4.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凭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简析】本诗妙在自然,创造出一种不寻常的艺术境界,突现了诗人的抑郁心情和傲睨一切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