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李白写的,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原文: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 : 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哦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扩展资料: 《把酒问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月抒怀诗。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 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其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历来为人所激赏。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定。根据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 2.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原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出处: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白话文释义: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我的名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扩展资料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裹生涯”词语搭配新颖巧妙。本应是“生涯裹麤缯大布”,但词序一颠倒变成“麤缯大布裹生涯”,就有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生活已是常态。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这两句是说董传的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学人。 “烹瓠叶”是用典。《诗经·小雅·瓠叶》,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瓠叶味苦,诗中以瓠叶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但主人并没有以其微薄而废礼,而是情真意挚地“采之亨之”(“亨”同“烹”)。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寻春马”是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这里苏轼是说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择婿车”是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所载唐进士放榜日公卿家倾城选取佳婿,“钿车珠鞍,栉比而至”的典故。 苏轼的意思是说,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有钱没钱不是问题,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时什么都会有。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苏轼写到这里,似乎完全忘记了此诗开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剩下的就只有对一个不得意书生的一点祝福了。 这首诗的特点是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至今让人传诵于口的名句。“诗书”在这里泛指书籍;“气”是指气质风度;“华”指有光彩,与众不同。 脱开诗中赞扬董传的语境,单独来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就是:那些勤于读书的人身上总会一种儒雅之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 正因为它概括出了读书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才成为了有关读书学习方面的诗词名句,被广泛引用。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和董传留别 3.形容终于看透一个人的古诗词古代没有形容终于看透一个人的诗词。 推荐一些关于看透人或事的古诗词: 1、[宋] 朱敦儒 《念奴娇·老来可喜》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 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 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 白话释义 老来可喜,这是历遍人间,熟知事物之外。看透空,将恨海愁山,同时搓碎。避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 2、[宋] 陈著 《瑞鹤仙·云无心出岫》 云无心出岫。游戏间、声名掀揭宇宙。 红尘事看透。任高官惟有,鹤随诗瘦。 白话释义 云无心出帕。游戏间、名声掀揭宇宙。红尘事看穿过。任高官只有,鹤随诗瘦。 3、[宋] 京镗 《汉宫春·看透尘寰》 看透尘寰。 更禅心似水,道力如山。 前身青冥跨鹄,紫府乘鸾。 世缘一念,便等闲、游戏人间。 须信道,云霄步武,不应权牧西南。 白话释义 看穿过尘世。更让心如水,道力堆积如山。前身青天跨天鹅,紫府乘鸾。世缘一个念头,就等闲、人间游戏。要相信道,云霄几步,不应代理管理西南。 4、[宋] 陈著 《次韵内兄舒通叟太博寓云南僧舍》 河海翻飞信有由,相逢莫学楚囚愁。 人方椎髻说苏子,天把布衣存武侯。 世变古今张与翕,人心造化去中留。 云南高处应看透,许得溪翁入坐不。 白话释义 河海翻飞相信有理由,相逢莫学这个楚囚愁。人方椎形发髻说我,上天把平民生存武侯。社会变化古今张与协调,人心制造化去中留。云南高的地方应看穿过,许得溪翁入坐着不。 5、[元] 马钰 《苏幕遮 赠李哥缘再要出家》 李先生,难舍俗。出去还来,坏了昆山玉。覆水重收弦断续。一事无成,惹得空捞漉。 悔前非,明性烛。火灭烟消,心上休怀毒。欲与马风闲厮逐。直待年深,看透伊心腹。 白话释义 李先生,很难舍弃世俗。出去回来,坏了昆山玉。覆水重收弦断续。一事没有成就,惹得白白捞漉。后悔以前的过错,明性蜡烛。火灭烟消,心上休怀毒。想和马风闲厮驱逐。直到年深,看透过他心腹。 4.有哪些今人创作的堪称千古绝唱的豪放派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