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一道残A、平静的水面犹如一面镜子,“一道残阳铺水中”,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高声”指说话的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从高处流下,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此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荷花是红色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荷花只反射红光,其他色光都被吸收了,所以会显得荷花更加鲜艳.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的意境、含蓄的情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清平乐村居——古诗改写 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宋代诗人辛弃疾来到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上漂浮着一朵朵碧绿的荷叶。岸上铺了一层绿茸茸的青草。小溪边有一座小茅屋,粗壮的南瓜藤爬上了茅草屋黑色的屋顶,南瓜藤上还挂着几个又大又红的南瓜。茅草屋的后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群山环抱着。在这美丽的农家小院中,住着幸福的五口之家。 诗人辛弃疾隐隐约约地听到茅草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坐在窗边边喝酒,边说话取乐。 老翁抿了一口酒,骄傲地说:“你看,我们这三个儿子真是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 老妇忙为老翁斟上一杯酒,颔首点头,目中尽是欣慰。 他们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除杂草。只见他光着膀子,两只粗壮的手紧紧的握着锄头,弯着腰,一下一下地锄着,虽然他已经汗如雨下,可嘴角还是有一丝笑意。在离豆地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他专心致志,手法娴熟,手指灵敏,很快,一个精致的鸡笼就完成了。老翁的三儿子呢?原来他正趴在小溪边,翘着两只小脚丫,摘下一个莲蓬,剥出一颗莲子,乐呵呵地送入口中。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茅草屋·小溪·青草·快乐的一家人,汇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是多么和谐,多么美妙。诗人辛弃疾被深深地感动了,吟下了千古名句——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