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词派 2. 宋词派别 宋词派1.余传棚的《唐宋词流派研究》简介余传棚先生《唐宋词流派研究》的问世,是唐宋词流派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从流派角度切入研究唐宋词,是近年来词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成果累累。其中既有对唐宋词史上某一流派的细致考察,又有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时期所有流派的综合描述。余先生新著实际上是关于唐宋词流派研究的研究。全书以唐宋词流派及有关研究现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有破有立,建构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与前人的单一流派研究相比,有全局与局部之别;与前人的所有流派综合描述相较,有纲要与全景之分。余著重心不在细致描述流派的面貌,而在提纲挈领,着力勾勒流派发展的线索脉络。余先生书中绪言有云:“烛微知著,始称有识;由显索隐,方见深心。”移以相衡,其书足以当之。 目录 第一章 前流派词索隐(代绪言) 一、敦煌民间词的逻辑指向 二、隋唐文人词的历史走向 第二章 花间词派评辨 一、花间词派不宜又名西蜀词派 二、花间词派的创作纲领见于《花间集序》 三、花间词派的主导风格是柔靡绮丽 四、花间词派创立“艳科”传统功大于过 第三章 南唐词派定位 一、南唐词派与花间词派同源异流 . 二、南唐词派的主导风格是哀婉凄丽 三、南唐词派直接开启婉约词派 第四章 婉约词派究真 一、婉约词派之时空界定不宜过泛 二、婉约词派主导风格是清切婉丽 三、婉约词派之功过是非评判宜允 第五章 颓放词派探微 一、颓放词派的客观存在不容忽视 二、颓放词派的主导风格是颓靡放逸 三、颓放词派有过有功,芝大于过 第六章 豪放词派质实 一、豪放词派为抗争颓放词派而兴 二、豪放词派风格由苏辛主导 三、豪放词派分苏、辛二派 第七章 雅正词派正名 一、雅正词派名从何出 二、雅正词派得失何在 三、雅正词派亦能分派 第八章 唐宋词派鸟瞰(代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总跋 2.以定义形式归纳宋辽金时期的诗歌流派特色中国宋辽金时期文学流派及其特色: 1.二刘 北宋文学家刘敞、刘攽兄弟的并称。 刘敞善制诏,刘攽则通史学,曾帮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影响更大。诗作方面,刘敞诗较为呆板,刘攽诗则较为工练。 “二刘”博学多才,为文敏赡,世人注目。 2.二安 宋词人辛弃疾、李清照的并称。 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 易安 居士,故称。“二安”分别是宋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在宋词创作上都有突出的地位。 辛词大都抒写抗敌报国的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屈辱投降的揭露和批判,慷慨悲壮,笔力雄健,风格豪放。李词前期多写闺情及悠闲生活,后期则有辞乡别土、国破家亡的悲伤,语言清丽,含蓄深沉。 3.二晏 宋初的晏殊、晏几道父子,二人皆以词名,世称“二晏”,或称“大小晏”。他们的词上承南唐遗风,但没有俗艳轻薄,在词作的发展上各有自己的特点。 大晏是以从容淡雅之笔写生平富贵之态,小晏则是以凄婉低徊的吟唱,抒写“古之伤心人”语。 4.二窗 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周密。 吴文英号梦窗,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词集为《草窗词》,后人论词常以“二窗”并称。“二窗”深受南宋末衰靡词风影响,多咏物、应酬之作,很少接触社会现实,但却讲究字句工丽,音调和谐。 两人词风又各有特点:吴词晦涩、琐屑;周词凄楚、沉重。吴文英的词作较为丰富,影响也大;周密身处宋、元之际,晚年篇什也有国破城春之哀,但多散失。 5.九僧 北宋初诗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等九人的并称。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国朝浮屠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故时有集号《九僧诗》。” “九僧”不满西昆体,彼此唱和,互相影响,形成一股势力。其诗大多精思锤炼,不象杨亿辈浮华艳丽。 但九人皆推崇晚唐贾岛、姚合,追求清苦、幽僻的格调,所写又大多是日常生活琐事,多寒峻色彩,成就与影响都很小。 6.晏欧 北宋词人晏殊和欧阳修的并称。 二人词作多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表现男女恋情,符合宋词幽隐深约的传统审美风格。 7. 三苏 指北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三人。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条:“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都是北宋诗**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散文风格雄健流畅,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和“唐宋十大家”之中。 8.元佑体 指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风。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元祐体,苏黄陈诸公。”但他们的诗风并不相同。 其中黄庭坚、陈师道的诗作集中反映了江西派诗歌特点,而苏轼的诗作却别具风格。 9.中兴四大诗人 指南宋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 又称四人又合称“尤杨范陆”。四人诗歌有反映民生疾苦、批判屈节投降之作,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又能摆脱早年所受江西诗派的影响,风格清闲明丽,流畅豪放。 其中,陆游成就最大,推为南渡诗人之冠。尤袤作品多已散佚。 杨万里和范成大都写过不少具有爱国思想和关心人民疾苦的作品。四人中,尤诗平淡隽永,杨诗坦率自然,范诗清闲温润,陆诗激壮悲凉。 10.永嘉四灵 南宋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的并称。四人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而且都是浙江永嘉人,故有此称。 “四灵”反对江西诗派,走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四灵”或为布衣,或任微职,都是命运落拓的贫寒之士。他们的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有少数诗写到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 其山水诗,思想平平,而语言却自然圆熟,风格清闲淡远,写景不露斧凿痕迹,较能纠正江西派以学问为诗的习气。“四灵”中,赵师秀成就较大。 11.苏门六君子 指北宋苏轼门下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秦观、李廌六人。但“六君子”文学见解并不一致,作品成就和风格也不相同。 黄庭坚等五人以诗词为主,李廌则以文见长,成就和影响在“六君子”中最小。后有《苏门六君子文粹》传世。 参见“苏门四学士“条。 12.苏门四学士 指北宋苏轼门下四个文学家。 《宋史•文苑•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四学士”并没有继承苏轼的艺术风格,各人艺术成就和风格也不相同。 秦观以词著称;张耒以诗见长;黄庭坚诗、词在当时都有大名,在宋文坛上有很大影响;晁补之原以散文受知于苏轼,后写诗词,皆无出色的作品。其中,秦观的词和张耒的诗成就较为突出。 秦词以写情见长,又有身世之感,属婉约一派。张诗对社会矛盾有所反映,风格平易舒坦,同黄庭坚的搜奇抉怪的作风大不相同。 在宋诗中颇具特色。 12.苏辛 指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苏、辛打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扩大题材,冲破音律束缚,在宋词发展史上有杰出贡献。明王世贞《艺 卮言》:“词至辛稼轩而变,其源实自苏长公。” 二人词风豪迈奔放,纵横慷慨。苏词于豪放中含有旷达、飘逸及超尘绝俗的幻想和人生如梦的虚无色彩;辛。 3.求各位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感受美,特别是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宋词派。 最早的是《诗经》,他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的诗词基础,但是以民歌为主,辞风质朴。然后是楚辞,代表人是屈原,辞风悲伤而优美。诗歌的最高峰是唐诗,代表人很多,如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王昌龄。。.唐诗的辞风混杂,有写实,有抒情,有婉约,有批判。词的最高峰是宋词,宋词的魅力无与伦比,他是中华古典文学的一个里程碑,那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的著名词人,如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李清照和柳永,这个时期的辞风也分两种,一种是豪放,一种是婉约。简单来说,中华诗词,可直抒心意,可借物托情。 4.豪放词的发展过程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 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 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宋词派别1.宋词的派别有哪些宋词的派别主要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 明代人张铤最早提出“婉约”和“豪放”的 概念。他于明万历年间著《诗余图谱》三 卷,取一百多首宋词,用黑、白圈标识平 仄,这是最早的一部词谱。 词分婉约派和豪 放派之说,也由此传开。 婉约,即婉转含蓄。 词本是为了娱宾遗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 怨。五代时期便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人承 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 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婉转柔美之风。 婉约派 的主要特点是词的内容比较狭窄,侧重描写男女恋情,词的结构缜密深细,音 律婉转和谐,语言清丽圆润,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词风长期主宰词坛,且一 直延续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很多词人皆受其影响。 豪放派因与婉约派在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方面的不同,因 此,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其为“异军”、“别派”、“别宗”。 豪放派 的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一般认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一 词,悲壮苍凉之感溢于词间,发豪放之先声。 之后,苏轼大力提倡写豪壮词, 想要与柳永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人奠基阶段。南宋词论家王灼曾说苏轼作 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此后,经贺铸中传,加 上发生了靖康之难,使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这一时期除产生了豪放词领袖 辛弃疾之外,还有李纲、朱敦儒、陈亮等词人。 在豪放词风统领词坛之后,由 于南宋国势衰败,风雅词兴盛,词人们的豪放之气或返典雅,或转成悲叹之 感,宋词也由此而走向衰微。 豪放派的特点是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欢把军国大事之类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一样地反映生活,所 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 率。但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故有些豪放词有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 2.宋词主要分为哪两的大流派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宋词与唐诗交相辉映,并传于世.宋词数量巨大,《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 多人,作品19900 多首.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婉约派因其词委婉柔美而得名.代表人物柳永,擅长慢词长调创作,多反映市民生活.女词人李清照继承了柳词风格,其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亦被视为婉约派正宗.豪放派词风豪迈奔放.代表词人有苏轼、陆游、辛弃疾.另有周邦彦、姜夔等词人所作的辞藻工丽、音律典雅的格律词,在宋词中亦占有一隅之地.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3.宋词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李清照、李之仪、欧阳修、柳永等 李清照的《漱玉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之仪的《姑溪词》, 欧阳修的《六一词》,踏莎行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西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扩展资料: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宋词 4.宋词的两人流派是什么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 唐诗宋词并传于世,统领风骚。宋词传世之作较多,其总集《全宋词》中收录作品一万九千九百多首。 词产生之初是一种娱乐助兴、合乐而歌的文学体裁,内容仅限于对离愁闺怨的描写。早在五代时,以《花间集》和李煜的词作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就已形成。 北宋的一些词人在此基础上对题材加以拓展,对写作手法进一步精研,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主要有豪放和婉约两派。周邦彦、姜夔等词人创作的格律词文辞严整华丽,音律典整雅致,在宋词中亦有一席之地。 豪放派创作风格气势恢宏、视野远大,代表人物有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等人。 豪放派词人在填词时常用诗文的手法、句法,不过多注重格律。 豪放派的二词作在内容上拥有诗文一样“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人”的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尤其是涉及军国大事的重要题材;在形式上则追求直抒主题、阐释主旨。 婉约派是与豪放派相对的宋词流派,其创作风格和豪放派不同,讲究婉转柔美、清新典雅,代表人物有柳永和李清照等人。 柳永写词擅长慢词长调,多反映市井生活;李清照继承发扬了柳词的风格,其词被视为婉约派正宗。 。 5.宋词派别词一开始就风格不同: 文人词如李白、张致和、白居易等作品,行文雅致含蓄;民间词如敦煌曲子词,口语直白热情。 五代时词坛一般有两派: 以温、韦二人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多写艳词,近于民间词风,“词为艳科”,应由此而来,《花间集》多收录之,多为前蜀、后蜀官吏。只是韦、李几人有所不同。 以李煜父子为代表的南唐词,成员多为南唐君臣,词风文雅委婉,有贵族气质。 宋为三派: 同样是婉约派,柳永趋俗,晏、欧风格近南唐,秦观以后出现婉约,周、李之后雅词大成,白石清空…… 另外就是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了。 贺铸比较另类,兼有二家之长。 某些词人虽归于某一派别,对他的词却不能统而论之,如李清照虽属婉约,却有《渔家傲》类大气手笔,辛弃疾虽属豪放,也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类清新之作。 也有以周、姜为格律派的。 还有将以周、晁端礼为代表的北宋末期大晟府应制词臣归为“大晟词派”,歌颂太平,风花雪月。 明词于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词人群中形成不同的风格,不象宋代几派几乎囊括了所有词人,如一代词宗杨慎等很多词人都未归入以下几类: 台阁体:学大晟词风,主要特征辞藻华丽、歌功颂德,拍马远过于大晟,内容却空洞无物。以杨士荣为代表。 打油体:除了句式、合韵外,词已不词,纯属游戏之作,宣德、成化年间泛滥。 理学体:在词中表达性理或人生哲学,缺少情感和艺术的感染力。 吴门词派:以文徵明、唐伯虎、祝枝山等苏州文人为代表,都以文为业,脱离政治、崇尚自由,唐、祝等词风近曲,文徵明词雅格高。 清代: 云间词派:以“云间三子”陈子龙、李雯、宋征舆为首,形成于明末崇祯年间,追求纯情自然。 西泠词派:即陆圻等“西泠十子”,皆出陈子龙之门,是云间词派在浙江的分支。 柳州词派:以曹尔堪为代表,风近“花间”,云间词派羽翼之一,明亡前后始有豪迈悲凉之气。 阳羡词派:以陈维崧为宗,崇“意”主“情”,以悲慨激扬和凄清萧瑟等多侧面的情思,浓重表现出那个特定时代的心态。 浙西词派:以朱彝尊、厉鄂为代表的“浙西六家”、前后“吴中七子”等,主张醇雅清空。 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为代表,追求复古,更多地表现为词学理论,于词本身无多大成就。 另有吴伟业、蒋春霖、京词三家、清末四家等未归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