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词赏析-沈祖棻 2. 宋词赏析沈祖棻 宋词赏析-沈祖棻1.求比较好的宋词鉴赏的书籍,越全越好如果不要求特别专业的词论活着鉴赏,我推荐你可以看看胡云翼先生的《词选》和《宋词选》。《词选》这本选词比较广,从中唐最初的民间歌词到南宋末的优秀作品都有录入,《宋词选》只录入宋词,且多是豪放词,但是这本词选的解析更加详细,对词人的生平也都有概述。胡云翼先生的《宋词研究》里面也有一些针对个别词人的词作做整体性评价鉴赏的论文,苏辛之类大家的作品都有专门的论述。 此外有一些专业性强一些的诸如《人间词话》、《白雨斋词话》、《词论》、《词综》、《论词杂著》之类,这些著作不是对作品做鉴赏,大多是评析具体某位词人,当然这些评析其实也得建立在具体作品的基础之上,而且评析也多偏向词论范畴了。看这类词论著作之前最好读完甚至背下诸位词大家的作品,再看相关的评论会比较好体会。 宋词赏析沈祖棻1.谁对宋词的解析好书名:宋词赏析 作者: 沈祖棻 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品相: 10 成品相 库存量: 3 本 原价:22.00元 售价:15.40元 详细描述:沈祖棻,以诗词成就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当代词人。其遗作《宋词赏析》是一部以学者的博学、女性的细腻和诗人的才情将宋词的解读水平推向新的高度的典范之作。作者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不仅使宋词名作的意蕴得到新的阐释,也使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得到了新的理解和升华。作品字约文丰,诠释精审,令人回味无穷,常读常新。 还有网站:shop.kongfz.com/book/10698/72602609.html 2.沈祖棻的《浣溪沙》什么意思1、意思(白话翻译): 记得年年芳草萋萋之时,我们在春天流连忘返,那些吟诵,那双清亮的眸子,那个难忘的我——兜兜转转地融入了岁月的深处。 三月鲜花依旧如此明亮,但鼓声攒动,战云密布,人们再也没有悠闲听风弄月的时间了。 只有我一个人在扬花飞舞、落絮杂陈的环境里,带着忧郁的表情孤独地登楼远望,唉,只望见桔黄的残阳西下。 暮色氤氲,晚风扶摇,那一线线凄凉的斜晖,就像是一线线密集的刺目的春愁扑面而来啊。 2、原文及出处: 现代沈祖棻 《浣溪沙》 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 鼓鼙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 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扩展资料 《浣溪沙》的创作背景: 此篇一九三二年春作,末句喻日寇进迫,国难日深。世人服其工妙,或遂戏称为沈斜阳,盖前世王桐花、崔黄叶之比也。祖棻由是受知汪先生,始专力倚声,故编集时列之卷首,以明渊源所自。 因了“有斜阳处有春愁”的妙句,沈祖棻在词坛赢得了一个“沈斜阳”的别号,出处就是汪东先生对这首词的一段评语:“后半佳绝,遂近少游。世人服其工妙,称之沈斜阳。” 沈祖棻才情绽放,通过女性独特的笔触,追溯到国家危机的微妙感受和凄凉,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宏伟,深刻和精彩。美丽而迷人的家园的沦丧,让人感到越来越悲伤。 3.求比较好的宋词鉴赏的书籍,越全越好如果不要求特别专业的词论活着鉴赏,我推荐你可以看看胡云翼先生的《词选》和《宋词选》。《词选》这本选词比较广,从中唐最初的民间歌词到南宋末的优秀作品都有录入,《宋词选》只录入宋词,且多是豪放词,但是这本词选的解析更加详细,对词人的生平也都有概述。胡云翼先生的《宋词研究》里面也有一些针对个别词人的词作做整体性评价鉴赏的论文,苏辛之类大家的作品都有专门的论述。 此外有一些专业性强一些的诸如《人间词话》、《白雨斋词话》、《词论》、《词综》、《论词杂著》之类,这些著作不是对作品做鉴赏,大多是评析具体某位词人,当然这些评析其实也得建立在具体作品的基础之上,而且评析也多偏向词论范畴了。看这类词论著作之前最好读完甚至背下诸位词大家的作品,再看相关的评论会比较好体会。 4.宋词江梅引注释全文这首词是睹梅怀人之作。作者在小序中说:“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丙辰,是宋宁宗庆元二年,即1196年。梁溪,是指江苏无锡。淮南,是指安徽合肥。所以这是作者在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之冬,住在无锡梁溪张鉴的庄园里,正值园中腊梅绽放,他见梅而怀念远在安徽合肥的恋人,是借记梦而抒相思之作。 上片主要写结思成梦。“人间离别易多时”,开篇就写出“人间离别”的词作主题,从人生多离别的人生感喟引入。“见梅枝,多相思”,这句是写睹物思人,看到了梅枝,突然思念起他的恋人,相思之情,悄然而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作者的相思之苦。唐诗人卢仝《有所思》中也有“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的句子。此句和姜夔的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作者类似的心境。“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写两人欢会梦境,是写作者思而不见,就只能在梦中寻觅。两人在梦中相会,小窗之下,携手同游,十分惬意。这里词人相思的内容,梦见的内容都没有直接表露,是欲说还休,欲露还藏,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沈祖棻在《宋词赏析》中说:“相思在‘见梅枝’之后,似见花而怀人,然证之‘几度’一句,则固未尝一日忘也”。这不禁让人想起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都是写现实中不能相见,只能在梦中见面。“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是写另一种梦境,与前一种梦境形成对比。今夜伊人不曾入梦,毫无踪迹,作者只好在凄冷的庭院中独自徘徊,然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无限凄凉。“寒侵被,尚未知”作者太专注于在梦中寻找伊人,以致寒气侵入衾被,也感觉不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回到现实,更加表现了词人全身心的投入对恋人的追寻。两种梦境相比,前者能给予暂时的安慰,后者却带来无限的伤感。梦境,本来是虚无缥缈的,词人正是借此进一步诉说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下片是写醒后离思。“湿红恨墨浅封题”,这是写词人所思念的恋人,含泪给词人写信的情景。泪痕滴湿了香笺,满含离恨的墨迹已变得模糊不清。一个“浅”字,却恰好透露出离恨之深。晏几道的《思远人》中说:“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姜夔的这句就是化用其意。薄薄香笺,和泪写成,而无限伤心往事,尽在其中。“宝筝空,无雁飞”追忆恋人,古筝尤在,然人已在他乡,只有伊人当年弹奏的宝筝,徒然闲置。“无雁飞”有的解释说“雁”是指飞雁传信的意思,那这句是在说明通信困难,写好的信也无从传递,已经没有联系了。而有的解释“雁”是指古筝上的短柱。这句与“宝筝空”相连,还是在说词人与恋人相别离,宝筝犹在,只是再也无人弹奏。“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孤独无奈之中词人转向了对俊游旧地的揣想,“巷陌”依然而人事已非,大概只有枯树斜阳依旧,平添凄凉感伤之情。“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回想早时扁舟同游的约定,现在已经是很难实现了,这种凄苦的心境只好以低吟悲歌来抒发“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春草赋”是指淮南小山赋春草之作:“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是感叹游者不归,暮春来临,岁月悄然消逝。姜夔也是化用其句,倾尽了无尽了离思。最后两句,“漂零客,泪满衣”,总收全词,戛然而止。是既恨相见之难,兼以自叹飘泊,自伤身世,词人将对身世的感叹,离思的酸楚推到了极致。 纵观这首词,时空的不断转移是其重要特点。整首词梦境与现实,追忆过去与当下交织在一起。姜夔的这首恋情词注重的不是声色描写,也不是行动描写,而主要是反复倾诉一种难言的内心感受,以蕴藉深挚见长,可说是落落而多低徊不尽的风致。 5.沈祖棻的《浣溪沙》是什么意思原文: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 有斜阳处有春愁。 译文:芳草萋萋,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记得那些流光里的风景吗?那时的我们在春天里流连,那朵欢颜,那些吟诵,那双清亮的眸子,那个难忘的我——兜兜转转地融入了岁月的深处,而今年的三月,莺儿唱得还是那样悠扬,花儿开得还是那样鲜艳,可是鼓鼙动地,战云密布,谁还有闲情来吟风弄月,赏花听莺呢?只有我一个人在扬花飞舞、落絮杂陈的环境里,带着忧郁的表情孤独地登楼远望,唉,只望见桔黄的残阳西下。暮色氤氲,晚风扶摇,那一线线凄凉的斜晖,就像是一线线密集的刺目的春愁扑面而来啊。 赏析:这春愁在词人的笔下被描写得摇曳多姿,缥缈含蓄,既灿烂而又晦暗迷茫,既凄清而又圆润绮丽,既沉重而又飘逸空灵……唯美的文字,恰如沈尹默先生所言,正是:“小字簪花,清词戛玉”。幽婉的情怀,又恰如江南的一伞烟雨飘然来去,那般清幽,那般温婉,那般柔美。 后主写愁,是“剪不断,理还乱”。漱玉写愁,是“载不动,许多愁”。这二者的愁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沈祖棻笔下的愁则自出机杼,与斜阳混在一起来描摹,似乎看得见,却又看不见。似乎摸得着,却又摸不着。似乎是比喻,又似乎是直白,似乎是幻想,又似乎是眼前所见。她妙笔生花,别有一番风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最和沈祖棻相近的是龚定庵的那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但龚的用词更刚烈激荡,有男诗人的坚硬质地;而沈祖棻写得则更清丽绵邈,有女诗人的丝绸般温暖的天然韵致。 沈祖棻词风婉约,清新明丽,即使是急管繁弦也被她挥洒得月白风清,玉润珠圆。不过,其可贵之处却在于脱开了一般花间词人的狭窄逼仄,而是不仅仅着眼于一己悲欢,更把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国恨家仇……诸多的纷纭情愫统统纳入笔下。既情动于衷,而又情动于众。吴宓说:“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章士钊说她:“词流又见步清真。”朱光潜则题诗赞曰:“易安而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身经离乱多忧患,古今一例以诗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