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1. 宋词贺新郎

宋词贺新郎

1.【有些宋词不符合格律辛弃疾的《贺新郎》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宋]

我仔细看过一遍,辛弃疾这首词是完全合律的.那字表“什么”,“怎么”,“哪里”的时候古时是多音字,可以有平、上两种读法,现代只留下上声一种了.平声《广韵》读诺何切,上声《广韵》读奴可切.辛弃疾这里是用了平声读法.你查版本全的《平水韵》或《词林正韵》,都可以在平声歌韵里找到“那”字.其他部分也合律,有些古入声字(属仄声),今读平声,如这里的歇、别、黑等字,都是古入声字,要注意甄别,不好以今律古,认为出律.宋词是有出律的,比如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有几个字出律,但他是名家,有时候辞不害意嘛.大体上看出律的词当然占极少数,初学词的时候尽量对自己要求高点会比较好.。

2.苏轼的宋词,贺新郎

应该是这首,因为苏轼的《贺新郎》中,这首比较有名。

贺新郎

苏 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得待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乳 燕:雏燕儿。

桐 阴:梧桐树的阴影。

生 绡:未漂煮过的生丝织物,即丝绢。

白团扇:白色丝绢制作的圆形小扇

扇 手:白团扇与素手。一时:一齐、一并。

清 熟:安稳地熟睡。

枉:空、白。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传说中的昆仑山仙境。

曲:深曲之处。

蹙(与束音):皱叠的样子。

浮花、浪蕊:指浮艳争春的花朵。

幽 独:幽辟、孤独。

秾 艳:茂盛而鲜艳。

惊 绿:形容秋风吹得榴花凋谢,仿佛惊恐得只剩下绿叶。

两簌簌:指落花与粉泪簌簌同落的样子。

赏 析

《贺新郎》,宋人常用的长调之一。首见于苏轼词,因词中有“晚凉新浴”亦题为《贺新凉》。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三谓此调系苏轼所创。

这首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帘外谁来推绣户”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过片转而咏榴花,这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也即是主人公的象征。最后四句描写美人和榴花的迟暮之叹。这首词意象清楚,托意高远、隐约地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

3.宋词叶梦得贺新郎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作者】叶梦得 【朝代】宋代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作品赏析:

此词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 ,下片为想象 ,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情感波澜。

上片起首三句描绘词人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 。“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通过残花吹尽 、杨柳自舞的物象 ,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寂寥景况,渲染出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渐暖霭 ”三句 ,先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了沉思。关于“乘鸾女 ”,原本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 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 ,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 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过片“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江南”,是昔日相会之地 ;“梦断”则是说旧时情事如昨梦前尘,已成过去,故言“断 ”。梦已断而复思之,意承上“惊旧恨”而来,以下即写所思江南其地其人。洲渚横江,江水绿涨,江浪拍天,化为半空烟雨。先写江景,为下文铺垫。李白《襄阳歌》:“遥看江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这里“葡萄涨绿”即本李白诗 。“无限”三句,遥想伊人倚楼凝望,但见烟波苍茫,情思无限,能采苹花寄我否?“采苹”由上“江渚”生发,所谓“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 ”(柳恽《江南曲 》)。而采苹以寄所思之故人 ,古诗中不少见。“谁采苹花寄与”从男子方面着想 :果采苹花寄与我否?采得后能寄到否?我也只能怅然想望着她泛兰舟容与于江上吧。这里意思当从《楚辞·九歌》化出。《湘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容与”多义词,此为闲暇自得貌 ,言欲寄无由,只能从容等待。“万里”两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销。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 》。《金缕 》即杜秋娘所唱《金缕衣 》。其辞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有深悔年少光阴虚过之意。

关注在《题石林词》中对叶梦得的词评论道:“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突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此词风格婉丽,是叶氏早期之作中的精品。

4.苏轼的宋词,贺新郎

应该是这首,因为苏轼的《贺新郎》中,这首比较有名。

贺新郎 苏 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得待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乳 燕:雏燕儿。 桐 阴:梧桐树的阴影。

生 绡:未漂煮过的生丝织物,即丝绢。 白团扇:白色丝绢制作的圆形小扇 扇 手:白团扇与素手。

一时:一齐、一并。 清 熟:安稳地熟睡。

枉:空、白。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传说中的昆仑山仙境。

曲:深曲之处。 蹙(与束音):皱叠的样子。

浮花、浪蕊:指浮艳争春的花朵。 幽 独:幽辟、孤独。

秾 艳:茂盛而鲜艳。 惊 绿:形容秋风吹得榴花凋谢,仿佛惊恐得只剩下绿叶。

两簌簌:指落花与粉泪簌簌同落的样子。 赏 析 《贺新郎》,宋人常用的长调之一。

首见于苏轼词,因词中有“晚凉新浴”亦题为《贺新凉》。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三谓此调系苏轼所创。

这首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

“帘外谁来推绣户”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过片转而咏榴花,这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也即是主人公的象征。

最后四句描写美人和榴花的迟暮之叹。这首词意象清楚,托意高远、隐约地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

5.苏轼的 词《贺新郎》有哪些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

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

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

两簌簌。

【注释】

①瑶台:传说昆仑山仙人所居之处。 曲:深处。

②秋风惊绿:秋风起后,榴花凋谢,剩下的绿叶,禁不住摧残。

③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评解】

这首《贺新郎》借咏名花佳丽,以抒诗人的感怀,寄意高远,构思奇妙。上片咏佳

人,隐约流露出人物的孤独心境。

下片写石榴,然后将人物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

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苏轼在新旧两派当权时,均不愿随声附和,取媚求进,因而或遭新党排挤,或为旧

党不容。曾两次出任杭州。词中以榴花比托“幽独”的佳人,联系自己的心情和处境,

借咏物曲曲传出自己的心声,手法极为高妙。

【集评】

黄蓼园《蓼园词选》: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极写其特立独行之概。以上阕“孤眠”之“孤”

字,下阕“幽独”之“独”字,表明本意。“新浴”及“扇手”,其身之洁白,焉能与

浪蕊浮花为伍,犹屈原不能以皓皓之白,入汶汶之世也。下阕“芳心千重似束”句及

“秋风”句言已深闭退藏,而人犹不恕,极言其忧谗畏讥之意。对花真赏,知有何人,

惟有沾襟之粉泪耳。

沈雄《古今词话》曾记载:苏轼任职杭州时,曾在西湖宴会。群妓毕集,而秀兰迟

到,一府僚为此发怒。东坡即席写《贺新郎》为秀兰解围。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宁为一妓而发耶!

《唐宋词鉴赏集》:词人写作受到生活现象的触发,或从现实中摄取某些现象,这

是可能的,但决不是生活的简单记录。把一首词的内容完全坐实到一个官场的风流故事

上,刻板地句句索隐,这显然是附会之谈,不足凭信。

薛砺若《宋词通论》: 此词写来极纡回缠绵,一往情深。丽而不艳,工而能曲,

毫无刻画斧斫之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不必为官妓秀兰而作,写情景俱高妙。

写花写人,是二实一。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知交零落殆尽(交游零落,2分);年华老去(1分);壮志未酬(1分)

小题2:拟人(2分)。对知交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对追名逐利者的讥讽之意;积极进取、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情。(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这是辛弃疾的一首感伤词,题干要求概括上片词人感慨“衰矣”的原因。此词以“甚矣吾衰矣”倒装句式领起,奠定基调,统领全词,接着上片从“交游零落”“白发空垂”两方面表达了词人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由于罢职,很少与朋友交往,所以“知交零落”,眼看年华渐逝,功业五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所以,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壮志未酬。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词与辛词一贯风格一样,擅长使用典故。但此处考点却明显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