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分期为哪几个阶段

1. 唐诗分期

唐诗分期

1.唐诗分期是怎样划分的

唐代 (618─907)的诗主要可为四期: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712):约一百年。初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 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

2、盛唐 (712─675):约五十年。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当时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的诗人。

3、中唐 (766─835):约七十年。中唐的诗歌,是盛唐的延续。

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4、晚唐 (836─906):晚唐时期是唐诗由盛转衰的年代,多数的诗人以模仿前人为本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主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2.唐诗分期是怎样划分的

唐代 (618─907)的诗主要可为四期: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712):约一百年。初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 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

2、盛唐 (712─675):约五十年。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的诗人。

3、中唐 (766─835):约七十年。中唐的诗歌,是盛唐的延续。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 (836─906):晚唐时期是唐诗由盛转衰的年代,多数的诗人以模仿前人为本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主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3.唐诗的发展分期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1、初唐时期,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2、盛唐时期,代表作家李白、杜甫。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3、中唐时期,代表作家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元稹。

在中唐时期,分为代表作家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李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4、晚唐时期,代表作家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扩展资料:

1、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

代表作:

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2、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

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唐诗

4.唐代诗歌的分期问题有几种分法并且依据是什么

说起明代高??四唐说的中唐,向来一概视“白元”、“韩愈”、“刘柳” 诸大家为其代表诗人。

然而,照这种分期法的创始者严羽所说,唐诗还可以分为 五期,相当于中唐的时段被划分为“大历体”和“元和体”。“元白”等人代表 元和体,而不代表大历体。

在后代,独具特色的元和体专被视为中唐的代表,而 乍一看不太显眼的大历体的诗人则有被忽视之嫌。因此,如果不是从总体上把握 应称为中唐前期与后期的“大历体”和“元和体”的话,就不能全面地理解它们, 也很难正确地加以说明。

这一点作为唐诗研究者的共识,近年来被强烈地意识到, 考察一下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就可以了解这一点。 例如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1980)所收的诗人八成是大历诗人,刘初棠《卢纶诗集校注》(1989)、王定璋《钱起诗集校注》(1992)、贾晋华《皎然年谱》(1992)等成 果相继问世,也是很好的例证。

个别研究不用说是重要的,但要理解大历体仅此 还不够。 因为不同于元和体,大历体的物质从哪方面说都是内在的,并且大小群 像错杂。

而这一点,在大历体的总体把握上彼此都有欠缺的遗憾。足以弥补这种 缺陷的醒目的论著,是蒋寅的《大历诗风》。

该书提出的问题、视角及研究方法, 不仅对以后的中唐诗,就是对整个唐诗研究也大有裨益。 无视该书的成果,看来 是无法做进一步研究的。

本书的结构为正文九章,未附录“大历诗人名录及作品数量”、“大历诗研 究参考文献一览”、“征引书目”,提供了有关大历诗的基础资料。特别是文献一览,眼界开阔,十分可贵地勾画出中国的研究现状,日本的研究成果在正文所列举之外,也相当地吸收了。

我一直对建立在中国研究方法上的日本中国学之存在抱有怀疑,故在此意义上我实在是感到惊异和新鲜。 正文的第一章到第四章,即“从《河岳英灵集》到《中兴间气集》──由唐 人选唐诗所作的抽样分析”、“气骨顿衰──时代精神的变迁”、“时代的偶像 ──大历诗风与谢?I”、“主题的取向”,可以说是从外部特征的客观状况考察 大历诗的文学史位置与特质。

尤其第四章还详述了六个主题。在此被抽出的大历 诗的特质,在后半第五章到第八章,即“时间与空间”、“感受与表现”、“意 象与结构”、“体式与语言”中,成为阐明可以说是内部特征的诗人内心世界与 文学的关系时重要而且是基础的视点。

第九章“大历诗风的内涵及大历诗的地位” 叙述了文学史上的影响关系和对大历诗的评价。 第一章通过选集编者的眼光,探索从盛唐诗到大历诗的变化。

由《河岳英灵 集》可窥见的风貌,作者指出了自由昂扬的时代精神、内容与表现技巧相适应的 浑成美、被以“奇”来评价艺术上的独创性。他在对盛唐诗的思考上揭示,殷 所说的“风骨”不是汉魏本身,而是继承建安的才情与任气、认为凭自己的信念 可以实现一切的刚健风格和自信。

另一方面,对评说大历诗风的《中兴间气集》, 他强调如下几点:盛唐诗的特征“风骨”、浪漫诗风的骚体以及内容与表现之和 谐所酝酿出的“远韵”消失了,而被元结否定的齐梁诗的“形似”和婉丽却得到 好评。由此勾勒出雄浑而活跃着想像力的盛唐诗到写实而且现实性很强的纤细的 大历诗之间的变迁轨迹,作者这基于现代批评方式的视点与方法是妥当的。

书后 半部的展开,就是通过与盛唐诗的比较来阐明大历诗的特质的。在这个意义上, 这是决定作者基本视角和方向的一章。

殷璠于盛唐诗所见的风骚两体,骚体不久 就衰颓了,于是以风雅为中心的风体代之而受到注目。高仲武的议论虽有所保留, 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到这一点。

这是不同于向来直接于六义寻求元结之推尊风雅的 论断,值得注意。因为这可以说是更符合时代的看法。

第二章承前章从诗人的精神状态及立场来概述时代精神的变迁。作者虽未明 言,但他对“大历诗风”的把握本身多据严羽所说,将对盛唐诗很高的肯定评价 作为前提,则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作者在各章评价了大历诗的独特性,然不无 在“盛”“衰”对峙的价值框架中进行比较之嫌。因为,在何处比较什么,乃是 比较研究的核心,而对两个比较对象的比较应是均等进行的(不是说叙述的繁简) 。

书中对大历诗批评性的考察,在论盛唐诗时却往往被省略。 对著者顾虑的比较 分析一无所知就这么说,是鉴于评者认为本书的注文之多盖因于此。

第三章论述大历诗人心中崇奉的偶像谢?I。相对于被李白目为“清发”、又 被目为“清丽”的谢?I的审美意识和诗风来说,著者更重视其处世观。

他在谢?I 身上看到使政治社会里入世的愿望和隐逸的欲求统一起来、作为调和观念与现实 生活之方法的半官半隐的“吏隐”。 此外,他还举出“友情”、“乡愁”作为谢 ?I的主要文学倾向,与山水诗一起指出其与大历诗的相似,从中找出思想感情及 生活态度的类型。

这一章在书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它在逻辑结构上成为第四章 中“隐逸的旋律”、“自然的新发现”两节的前提。在此被提出的问题的意义与 评者思考的问题所在,下文还要触及。

我想先提一下的是,书中屡屡论及而且是 很重要的术语“吏隐”,定义并不明晰。全书各章确实是在与。

5.求唐诗的分期

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一、初唐:

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约一百年。

二、盛唐:

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约五十年。

三、中唐:

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35年),约七十年。

四、晚唐:

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昭宣宗天佑元年(公元907年),约七十年。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