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诗望天门山 唐诗望天门山1.望天门山古诗 全部《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释义: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简介: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扩展资料: 《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天门山。 2.《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 唐·李白 【释义】: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因为被楚江冲开,江水向东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的青山隔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像从日边悠悠驶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回:回旋 出:突出 日边:天边 【背景】: 《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鉴赏】: 《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 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扩展资料: 《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 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3.李白的古诗【望天门山】全诗的意思是什么1. 《望天门山》的翻译是: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2. 原文: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 字词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