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词宴山亭 宋词宴山亭1.【关于一首宋词《宴山亭·北行见杏花》其中一句:新样靓妆】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诗人:宋徽宗赵佶 朝代:北宋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凄凉院落,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①宴山亭:词牌名.“宴”通“燕”. ②冰绡:洁白如冰的丝织品,此处比喻杏花的花瓣. ③靓(jìng)妆:美丽的妆饰. ④蕊珠宫:道教传说中的仙宫. ⑤会:理解,懂得. 【译文】 用洁白透明的素丝裁剪.花瓣,如同淡妆的仙女.可是那娇艳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飘零,又有那么多凄风苦雨,无意也无情.这情景实在令人愁苦,不知经几番春天的消逝,院落中只剩下一片凄清. 我被拘押着北行,任谁来领会这离恨重重?这双燕子,又怎能理解人的心情?已走过了万水千山,又哪里知道故宫此时的情形?沉心思量,却只在梦里才能相逢.可又不知何故,近来竟连连无梦. 【赏析】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工书善画,知乐能词,为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才子,但在政治上,他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父子双双为敌国所俘,蒙受奇耻大辱.这首词与李煜的《虞美人》一样同属亡国之音,本词是徽宗皇帝被虏北行见杏花有感之作.在被掳北行途中,宋徽宗忽见杏花盛开如火,不禁万感交集,写下这首如泣如诉之词.上片明写杏花,借杏花的娇艳及被风雨摧残的衰败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着对帝王生活的痛苦回忆.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怜花怜已,语带双关. “愁苦”后一“问”字,使人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下片抒写离恨哀情,借燕子与做梦层层深入,道出从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绝望的哀痛心情,用“双燕何曾,会人言语”烘托极度的孤独忧伤.末尾几句写连在梦里见一见故国宫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为连梦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递进关系,真挚深沉,真可说是字字泣血,断肠之音.。 2.关于一首宋词《宴山亭·北行见杏花》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诗人:宋徽宗赵佶 朝代:北宋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凄凉院落,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①宴山亭:词牌名。“宴”通“燕”。 ②冰绡:洁白如冰的丝织品,此处比喻杏花的花瓣。 ③靓(jìng)妆:美丽的妆饰。 ④蕊珠宫:道教传说中的仙宫。 ⑤会:理解,懂得。 【译文】 用洁白透明的素丝裁剪。花瓣,如同淡妆的仙女。 可是那娇艳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飘零,又有那么多凄风苦雨,无意也无情。这情景实在令人愁苦,不知经几番春天的消逝,院落中只剩下一片凄清。 我被拘押着北行,任谁来领会这离恨重重?这双燕子,又怎能理解人的心情?已走过了万水千山,又哪里知道故宫此时的情形?沉心思量,却只在梦里才能相逢。可又不知何故,近来竟连连无梦。 【赏析】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工书善画,知乐能词,为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才子,但在政治上,他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父子双双为敌国所俘,蒙受奇耻大辱。这首词与李煜的《虞美人》一样同属亡国之音,本词是徽宗皇帝被虏北行见杏花有感之作。 在被掳北行途中,宋徽宗忽见杏花盛开如火,不禁万感交集,写下这首如泣如诉之词。上片明写杏花,借杏花的娇艳及被风雨摧残的衰败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着对帝王生活的痛苦回忆。 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怜花怜已,语带双关。 “愁苦”后一“问”字,使人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下片抒写离恨哀情,借燕子与做梦层层深入,道出从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绝望的哀痛心情,用“双燕何曾,会人言语”烘托极度的孤独忧伤。末尾几句写连在梦里见一见故国宫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为连梦也做不成。 抒情上有递进关系,真挚深沉,真可说是字字泣血,断肠之音。 3.宋词三百首》在正文中第一篇《宴山亭》是谁的作品《宴山亭·北行见杏花》由宋徽宗(赵佶)创作。 《宴山亭》这首词曾被王国维称为“血书”。这首词是赵佶被人掳掠北去途中,见杏花而怀念故国的伤怀之作。 开头描绘杏花的形态色彩,接着以杏花的美丽妆饰与天上宫女对比,透过此花,人们能看到曾为帝王、现为囚徒的作者及今日的后宫佳丽憔悴飘零的落魄之态。下阕由上阕写杏花转为写人。 题意是“北上见杏花”,并非专咏物,所以“凭寄离恨重重”承上启下。“离恨”为点睛之笔。 借对梦的期待,委婉表达,此刻的作者伤心到连梦也不做了!相思极苦,衷情哽咽,令人不忍多听。昵图网上下载。 4.宴山亭这首诗的诗句和意思和中心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 原文: 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5.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 带意思 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墓?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冰绡:洁白的丝绸。 燕脂:即胭脂。靓妆:美丽的妆饰。 蕊珠:道家指天上仙宫。者:同这。 [译文] 用洁白透明的素丝栽剪。花瓣,如同淡妆的仙女。 可是那娇艳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飘零,又有那么多凄风苦雨,无意也无情。这情景实在令人愁苦,不知经几番春天的消逝,院落中只剩上一片凄清。 我被拘押着北行,任谁来领会这离恨重重?这双燕子,又怎能理解人的心情?已走过了万水千山,又哪里知道故宫此时的情形?沉心思量,却只在梦里才能相逢。可又不知何故,近来竟连连无梦。 6.宴山亭的写作风格怎么样进行描述标题 宴山亭 作者 赵佶 年代 宋 内容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绸。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 ③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④无据:不可靠。 ⑤和:连。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 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 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 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 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 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 “羞杀”一句,总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 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 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 况蕙风云: “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唐宋词百首详解》:对杏花的描写,形神并茂,是诗画同一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