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诗望岳 唐诗望岳1.【请问古诗望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望岳【原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1、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2、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3、如何:怎么样.4、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5、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6、造化:大自然.7、钟:聚集.8、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9、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10、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11、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12、荡胸:心胸摇荡.13、曾:同“层”,重叠.14、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15、入:收入眼底,即看到.16、会当:终当,定要.17、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18、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第一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写出了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逼真的描写出了“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全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参考:百度百科【/subview/155521/12492637.htm?fr=aladdin】。 2.古诗《望岳》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第一首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第二首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第三首 西岳华山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xū)吸领地灵 ,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 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fēng)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 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 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