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佛的诗句名言名句

1. 关于佛的诗句

关于佛的诗句

1.关于佛教的诗词

1、唐·惠能《菩提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2、唐·惠能《菩提谒》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3、唐·吕岩《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4、唐·白居易《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5、宋·道潜《口占绝句》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译文:寄语东山那位窈窕的姑娘,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

禅心早已化作沾泥的杨絮,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扩展资料: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

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参考资料: 禅诗 百度百科。

2.和佛有关的古诗主要是写有关忠心向佛的.

《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谒》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3.关于佛教的诗句

刚好收集了一些佛诗,摘录几首提供您参考

插 秧 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在前。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鱼鼓颂 ——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来时无迹去无踪 ——唐•鸟巢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学道 ——唐•龙牙居遁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

悟道诗 —唐•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牛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不是众生不是相

——唐•大川禅师

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大川禅师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父子相守空山坐

——唐•庞蕴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闲。

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4.谁有关于佛的诗句啊

施主多阅阅佛书就哦了!

禅客来问念佛理,我说此问从何起。

念佛是我我是谁,佛我究竟何为体。

水中月影镜中面,水月镜面从何现。

何者是假何者真,请君问取镜中人。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桃花欲经夏,风月催不待。访觅汉时人,能无一个在。

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

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栴檀。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

弃金却担草,谩他亦自谩。似聚砂一处,成团也大难。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无一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身如菩提树,

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非树,

明镜变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求自在不自在,得自在自然自在;

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

十大经典佛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

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

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

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关于佛家的诗句

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雪窦重显

送僧之金陵

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雪窦重显

·送宝月禅者之天台

春风吹断海山云,别夜寥寥绝四邻,

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雪窦重显

忘惶

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

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 --投子义青

颂投子答月圆未圆

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

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 --投子义青

白云与我最相知

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

侵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 --湛然圆成

雪里梅花初放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憨山德清

半窗松影半窗月

半窗松影半窗月,一个蒲团一个僧,

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 --石屋清珙

憨山德清

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

寒 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好鸟关关知我意

午窗定起书沉沉,触目虚拟一片心,

好鸟关关知我意,尽情啼破绿杨阴。 --大歇仲谦

行看流水坐看云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

山 居

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

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 --丹霞子淳

统一

聂鲁达(智利)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

五祖的佛谒

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

时时勤扫佛,何处惹尘埃

六祖的佛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过崆峒山

凿破云根一径通。禅栖远在碧霞中。岩穿雪窍千峰冷。月到禅心五蕴空。

顽石封烟还太古。斜阳入雨洒崆峒。山僧不记人间事。闻说广成有道风。

五台山

名山胜概自天开。一万菩萨住五台。积雪千年僧入定。祥云一朵□初回。

奇哉金色清凉界。乐也曼殊智慧才。前后三三是多少。喜师行脚不徒来。

夜泊洱海

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

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

寄妙岩同参

岁使人归说大名。始知驻锡在杭城。廿年契阔音书杳。两地想思感概增。

禅友同参皆老大。离群索处费经营。何时再集东林寺。重把诗文仔细评。

梅开在冬至后一日

天道循环岂数哉。一阳初复透三才。梅花早布人间信。葭管时飞琴上灰。

按候应知阴已往。占云可决泰将来。这般默露天心处。独有禅翁预解怀

厦门虎溪与会泉上人夜话

溪连海气逼虚空。一道悬崖小路通。山色重重图画里。人家隐隐雾烟中。

鹭江水静月铺白。雪岭枫高霜染红。更感会公多雅意。烹茶相对话无穷。

6.求关于佛的句子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ぷ╮人生╭ぷ╯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

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说: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

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佛说: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出世间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说:苍生难渡

╰ぷ╮道╭ぷ╯

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7.关于佛教的句子

最经典的有: 1,南无阿弥陀佛——相当于西方的My god!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过知道这句话真正意思的不多 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的这句话堪为经典 4,般若波罗蜜——佛教智慧浓缩成了五个字 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谁解其中意?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大师的偈语就是经典 7,不可说——不落言筌,道可道,非常道 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教的宇宙观 9,唵嘛呢叭咪吽——佛教最著名的咒语,六字真言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篇末的这句佛偈,很有意境啊 华严经以十为圆满之数,这十句话应该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 p.s.惠能大师还有一句话,不过经常被一些无知之人胡乱批评,单独举出来: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