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于方的诗句 2. 关于春游的诗句 关于方的诗句1.【关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描写无私奉献的诗句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虚怀千秋功过, 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1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2.带方字的成语八方风雨 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辨物居方 居:在,安置;方:方位,地方.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八方呼应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不劣方头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政方针 重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 戴圆履方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东方千骑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斗方名士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独霸一方 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耳听八方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方便之门 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 方寸不乱 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方寸万重 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 方寸已乱 心已经乱了. 方寸之地 指心. 方底圆盖 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方枘圆凿 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头不劣 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方外之人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方兴未艾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方凿圆枘 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正不阿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方趾圆颅 方脚圆头.指人类. 抚绥万方 抚绥:安定、安抚;万方:万邦,万族.指安定天下. 规圆矩方 比喻够标准,合法度. 见笑大方 指让内行人笑话. 矩步方行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来日方长 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或将来还有机会.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如日方升 如:象;方:刚.象太阳刚刚升起来.比喻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 如醉方醒 方:刚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如梦方醒 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食前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身后识方干 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四面八方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天方夜谭 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天各一方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外圆内方 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贤良方正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五方杂处 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想方设法 想种种办法.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仪态万方 仪态:姿态,容貌;万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一方之任 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应变无方 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 圆首方足 代指人类. 贻笑大方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游必有方 要是出游,必须要告辞去处. 圆孔方木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盂方水方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圆凿方枘 枘:榫头;凿:榫眼.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智圆行方 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直内方外 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 助画方略 协助规划作战的方针策略. 有勇知方 有勇气且知道义. 殊方绝域 〖解释〗指极远的地方. 殊方异域 〖解释〗殊方:远方.异域:异邦、外国,指远方或国外. 遐方绝域 〖解释〗指边远偏僻的地区.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东方将白 天将破晓. 遁迹方外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 多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方骖并路 犹并驾齐驱. 方来未艾 谓(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 方领圆冠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方枘圜凿 见“方枘圆凿”. 方桃譬李 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方头。 3.关于 方 的成语诗句方兴未艾 fāng xīng wèi ài 方枘圆凿 fāng ruì yuán záo 方正不阿 fāng zhèng bù ē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fāng yǐ lèi jù,wù yǐ qún fēn 方兴未已 fāng xīng wèi yǐ 方寸不乱 fāng cùn bù luàn 方凿圆枘 fāng záo yuán ruì 方寸之地 fāng cùn zhī dì 方外之人 fāng wài zhī rén 方枘圜凿 fāng ruì huán záo 方领矩步 fāng lǐng jǔ bù 方桃譬李 fāng táo pì lǐ 方寸万重 fāng cùn wàn chóng 方寸已乱 fāng cùn yǐ luàn 方来未艾 fāng lái wèi ài 方以类聚 fāng yǐ lèi jù 方领圆冠 fāng lǐng yuán guàn 方便之门 fāng biàn zhī mén 方滋未艾 fāng zī wèi ài 方言矩行 fāng yán jǔ xíng 方骖并路 fāng cān bìng lù 方员可施 fāng yuán kě shī 方面大耳 fāng miàn dà ěr 方底圆盖 fāng dǐ yuán gài 方头不律 fāng tóu bù lǜ 方头不劣 fāng tóu bù liè 方足圆颅 fāng zú yuán lú 方趾圆颅 fāng zhǐ yuán lú 4.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雨”的诗句.(10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有关水的诗句有那些关于水的古诗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渓.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苍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1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1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17.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忆江南》) 19.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0.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至清则无鱼.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7.以方开头的著名诗句有哪些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庖丁解牛》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方,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8.描写方圆的诗句卑静身后老,高动物先摧。方圆水任器,刚劲木成灰。 大道母群物,达人腹众才。时吟尧舜篇,心向无为开。 彼隐山万曲,我隐酒一杯。公庭何所有,日日清风来。 观荷叶露珠(齐己)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戚氏(苏轼) 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仙。绛阙岧嶢,翠房深迥,倚霏烟。幽闲。志萧然。金城千里锁婵娟。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寂,琼草芊绵。争解绣勒香鞯。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云璈韵响泻寒泉。浩歌畅饮,斜月低河汉。渐渐绮霞、天际红深浅。动归思、回首尘寰。烂漫游、玉辇东还。杏花风、数里响鸣鞭。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 南歌子(王吉昌) 绝念驱群丑,澄心剿万缘。内枢橐龠息绵绵。一贯三宫,经纬契周天。火力温金鼎,明循六百篇。烹成二八体方圆。隐映祥光,绰约傲飞仙。 陇西行(谢灵运) 昔在老子。 至理成篇。 柱小倾大。 绠短绝泉。 鸟之栖游。 林檀是闲。 韶乐牢膳。 岂伊攸便。 胡为乖枉。 从表方圆。 耿耿僚志。 慊慊丘园。 善歌以咏。 言理成篇。 关于春游的诗句1.描写踏青的诗句《苏堤清明即事》-【作者】吴惟信 【朝代】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 :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扩展资料 明清以来,踏青风俗亦然。 《温州府志》记载:“清明扫墓而祭多有邀亲朋,拏舟击鼓铿金类游湖者。”《杭州府志》说:“二月花朝以往,士女急先出郊,谓之探春。 画舫轻舟,栉比鳞集,先南屏,次放生池、湖心亭、岳王坟、卢舍庵,后入西陵桥、放鹤亭、比来皋亭山、刘坟村。每当春日,桃花盛放,一望如锦,游人多问津焉。” 《金华府志》:“清明日,人家门户插柳枝,长行赏郊外名曰踏青,前后十余日祭扫先坟。 2.关于踏青的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3.有关踏青的古诗词杜甫“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宋代吴惟信的《苏真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上平湖白鹭飞.风和日丽人意好,夕阳潇鼓几船归孟郊日日出两园,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王令就《春游》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郭,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郑板桥《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鸟啼遍春堂……吴友如《清明节放风筝》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4.形容踏青的诗句关于踏青的诗分别有以下几首: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 (唐代)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庆清朝慢·踏青》 (宋代)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效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5.有关踏青的古诗词庆清朝慢·踏青 宋 · 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效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这首词以工丽、尖新的笔触,从春日里天气的变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两方面入手来描绘春景,将两者和谐地组合成一幅风流楚楚 、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全词在铺叙与描写的技巧、手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柳永的艺术表现方法,而在内容上又富有生活气息,读来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6.有关踏青的诗句有关踏青的诗句有: 1、踏青 【作者:王宠】 茶磨山前水似苔,红妆队队踏青回。 衣香花气熏人醉,蛱蝶蜂儿扑面来。 2、东园踏青 【作者:邓氏】 芍药丛边露气沉,步随芳草共幽寻。 桃花薰日红浓淡,柳叶迷烟翠浅深。 何处香泥忙社燕,谁家晴槛噪时禽。 悄寒罗袜浑无力,斜倚东风碧树阴。 3、二月上浣同云娃踏青归雨宴达曙用佳字 【作者:程嘉燧】 客来兰气满幽斋,少住春游兴亦佳。 霞引秾桃褰步障,天粘碧草度弓鞋。 烟花径袅婵娟入,山水亭孤竹肉谐。 醉爱雨声笼笑语,不知何事怨空阶。 4、踏青 【作者:赵汝鐩】 四野春工遍,柔风动赏心。 蹭青喧柳陌,举白醉花阴。 5、踏青 【作者:吴可】 幽居懒慢养余生,强为春风处处行。 藉草弄花终少味,寻山爱竹尚多情。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 6、【作者:苏辙】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夸后醉从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7.写两段关于踏青的句子白居易的《钱唐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言朴素,情景交融,钱唐湖早春的美景读之如见,呼之欲出,读诗的人仿佛要身临其境了。 宋代吴惟信的《苏真堤清明即事》却是一幅因恋春而流连忘返,以至日暮而归的春游画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真可谓文情并茂,脍炙人口。像徐元杰的“花开红树乱莺啼,草上平湖白鹭飞。 风和日丽人意好,夕阳潇鼓几船归。”孟郊的“日日出两园,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苏轼的“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 莲步袅。腰支佩兰轻妙。 行过上林春好”,也都是妙笔生花,各具特色。自唐后,宋代的踏青春游愈加盛行。 诗人王令就以《春游》为题,赋诗一首:“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通篇诗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把由春游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诗人陆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 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四句,诗人踏青时的所见所闻便跃然纸上。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年踏青,看到蝶飞鸟鸣,随口吟出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 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鸟啼遍春堂……”全文46句,内却嵌入了54个“春”字,自然流畅,回味无穷,可谓描尽踏青时的美好风光。 清代吴友如的《清明节放风筝》:“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