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腊八节诗句

一、赞美腊八节的诗句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北齐·魏收——《腊节》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唐·杜甫——《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清·道光帝——《腊八粥》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1、《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2、《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3、《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5、《腊八日水草庵即事》——(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6、《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7、《腊八粥》——(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8、《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受万年。

满意望采纳

二、关于腊八节的古诗

1、《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作者: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2、《腊节》 作者: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3、《腊日》 作者: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4、《腊八》 作者: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5、《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作者: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三、关于腊八节的诗句有哪些

1、《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2、《腊节》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3、《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四、有关腊八节的诗句有哪些

1、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道光皇帝《腊八粥》

2、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北齐·魏收《腊节》

3、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4、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唐·杜甫《腊日》

5、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6、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清·夏仁虎《腊八》

五、腊八节的由来,习俗,传说(这些要短)和诗句由来,习俗,传说这些

1、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2、传说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一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3、习俗 - ---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 4、诗句——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唐·杜甫——《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六、关于“腊八节”的诗句有哪些

1、《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2、《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3、《腊前月季》——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5、《腊八日水草庵即事》——(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6、《桂州腊夜》——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7、《已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诗 》——虞集(元) 官桥柳外雪飞绵,客舍樽前急管弦。

僧粥晓分惊腊日,猎围晨出忆残年。 白头长与青山对,华屋谁为翠黛怜。

惟有寒梅能老大,独将清艳向江天。 。

七、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人描写腊八节故事词我找了这几个,希望对你有帮助。

1、《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2、《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3、《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5、《腊八日水草庵即事》——(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6、《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八、请问有什么关于腊八节的诗句

关于腊八节的诗句:

1、《腊节》 北齐 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2、《腊月村田乐府十首 其四 口数粥行》 宋 范成大

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大杓轑铛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

锼姜屑桂浇蔗糖,滑甘无比胜黄粱。全家团栾罢晚饭,在远行人亦留分。

褓中孩子强教尝,余波遍沾获与臧。新元叶气调玉烛,天行已过来万福。

物无疵疠年谷熟,长向腊残分豆粥。

3、《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 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4、《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 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5、《腊日》 唐 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九、腊八节的古诗

1、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宋代:苏轼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

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

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2、腊八日煮粥感赋 其一——清代:陈曾寿 香粥分雏闹膝前,儿时风味渺如烟。

老夫奉佛焚香了,自忏平头六十年。 3、腊八粥——清代:王季珠 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

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 扩展资料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

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