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唐诗西江月

唐诗西江月

1.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前两句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翻译: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中心思想: 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秀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

它只不过是人们常见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我们从这首词中却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唤起我们对田野风光的热爱。

2.古诗《西江月》全文是什么

《西江月》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3.【有关写苏东坡的诗词

黄庭坚: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跋东坡》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 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