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鼎的诗句

1.有关于“鼎”的诗句,最好是形容品德的

拔山扛(举)鼎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钟鸣鼎食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玉龟符 鼎鱼

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三牲五鼎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足鼎立 调和鼎鼐

问鼎轻重 五鼎万钟 问鼎中原 夏鼎商彝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一言九鼎 言重九鼎 霸王举鼎 折鼎覆餗

钟鼎山林 钟鸣鼎列 钟鸣鼎食

问鼎中原 春秋鼎盛 鼎镬如饴 鼎玉龟符 调和鼎鼐 钟鼎山林

拔山扛鼎 力能扛鼎 鼎成龙升 五鼎万钟 人声鼎沸 一代鼎臣

刀锯鼎镬 鱼游沸鼎 三牲五鼎 革故鼎新

染指于鼎 鼎鱼幕燕 鼎湖龙去 龙去鼎湖 鼎铛玉石 九鼎不足为重

举鼎绝膑 列鼎而食 幕燕鼎鱼 鼎食鸣锺 击钟鼎食

鼎足而居 钟鼎人家 尝鼎一脔

鼎铛有耳 举鼎拔山 负衡据鼎 三分鼎立 商彝周鼎 一言九鼎

四海鼎沸 鼎折餗覆 击钟陈鼎 匡鼎解颐 商彝夏鼎 钟鸣鼎重

鼎足而三 言重九鼎 鼎食钟鸣 笙歌鼎沸

钟鸣鼎列 牛鼎烹鸡 鼎折覆餗 瓜分鼎峙 鼎镬刀锯

重裀列鼎 海内鼎沸 鸣钟食鼎 禁鼎一脔

彝鼎圭璋 鼎鼐调和 鼎食鸣钟 鼎足之势 群情鼎沸

鸣钟列鼎 夏鼎商彝 折鼎覆餗

2.关于 鼎 的四字词语

鼎铛玉石 谓视鼎如铛,视玉如石。

形容奢侈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 见“鼎成龙去” 鼎鼎大名 形容名声极大 鼎鼎有名 见“鼎鼎大名” 鼎分三足 见“鼎足三分” 鼎湖龙去 同“鼎成龙去” 鼎镬刀锯 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

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鼎鼐调和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鼎食鸣钟 亦作“鼎食鸣锺”。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鼎食鸣锺 见“鼎食鸣钟” 鼎新革故 《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旧时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后泛指事物的破旧立新 鼎鱼幕燕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李善注:“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左氏传》曰:‘吴季札曰:夫子之在此也,犹燕巢于幕之上。

’”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鼎玉龟符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鼎折覆餗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於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

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鼎折餗覆 见“鼎折覆餗” 鼎足而立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鼎足而三 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鼎足三分 如鼎之三足,各据一方。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拔山举鼎 同“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

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大名鼎鼎 名气很大 负衡据鼎 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鸣钟列鼎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鸣钟食鼎 见“鸣钟列鼎” 三牲五鼎 ①指盛馔佳肴。

②指丰厚的祭品 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同往。

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

见《史记·平原君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

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 鱼游沸鼎 见“鱼游沸鼎” 鱼游沸鼎 同“鱼游釜中” 鱼游沸鼎 同“鱼游釜中” 重裀列鼎 喻指生活富贵,位居高官 大名鼎鼎 名气很大 刀锯鼎镬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调和鼎鼐 调和五味。

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瓜分鼎峙 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击钟鼎食 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幕燕鼎鱼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人声鼎沸 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煮用具 三分鼎足 谓一分为三,如鼎足之并立。

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足鼎立 谓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 四海鼎沸 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 尝鼎一脔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 鼎鼎大名 形容名声极大 鼎鼎有名 见“鼎鼎大名” 禁鼎一脔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

比喻珍美之物 九鼎一丝 犹言一发千钧。喻非常危急 举鼎绝膑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

《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张守节正义:“绝,断也。

膑,胫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 举鼎绝脰 见“举鼎绝膑” 匡鼎解颐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五鼎万钟 指高官厚禄 夏鼎商彝 谓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

泛指古董 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众 折鼎覆餗 见“折足覆餗” 鼎足之势、鼎足三分、鼎折覆餗、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玉龟符、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鼎足三分、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 、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足之势、鼎玉龟符。

3.带鼎的成语

拔山举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

形容力气很大。尝鼎一脔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

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大名鼎鼎 鼎鼎:盛大的样子。

形容名气很大。刀锯鼎镬 刀、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镬:古炊具,也指烹刑。

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种酷刑。

调和鼎鼐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

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鼎铛有耳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

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鼎铛玉石 视鼎如铛,视玉如石。

形容生活极端奢侈。鼎成龙去 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鼎鼎大名 形容名气很大。鼎鼎有名 鼎鼎:盛大的样子。

非常有名。鼎分三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同“鼎足三分”。鼎湖龙去 指帝王去世。

同“鼎成龙去”。鼎镬刀锯 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

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

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鼎镬如饴 饴:麦芽糖,糖浆。

受酷刑像吃糖一样。形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鼎鼐调和 比喻处理国政。鼎食鸣钟 鼎:古代炊器;钟:古代乐器。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鼎食鸣锺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同“鼎食鸣钟”。鼎食钟鸣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鼎新革故 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拳的。

鼎鱼幕燕 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鼎玉龟符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鼎折覆餗 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鼎折餗覆 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鼎足而居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鼎足而立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鼎足而三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也泛指三个方面。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负衡据鼎 指身居高位,肩负重任。革故鼎新 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

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革旧鼎新 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同“革故鼎新”。瓜分鼎峙 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海内鼎沸 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击钟陈鼎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击钟鼎食 打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禁鼎一脔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

比喻珍美之物。九鼎大吕 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九鼎一丝 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举鼎拔山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举鼎绝膑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

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扛鼎拔山 扛:双手举起。

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扛鼎抃牛 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

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匡鼎解颐 指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力能扛鼎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

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列鼎而食 列:陈列;食:吃。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龙去鼎湖 指帝王去世。鸣钟列鼎 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

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鸣钟食鼎 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

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幕燕鼎鱼 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牛鼎烹鸡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群情鼎沸 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染指于鼎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

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人声鼎沸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三分鼎立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三分鼎足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三牲五鼎 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三足鼎立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铜礼器。

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商彝周鼎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

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笙歌鼎沸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四海鼎沸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

形容天下大乱。问鼎轻重 问鼎的大小轻重。

指妄图夺取天下。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

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五鼎万钟 指高官厚禄。夏鼎商彝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

泛指古董。言重九鼎 形容说。

4.有哪些带有鼎字的成语或者句子

拔山举鼎 拔山扛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大名鼎鼎 刀锯鼎镬 调和鼎鼐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湖龙去 鼎镬刀锯

鼎镬如饴 鼎鼐调和 鼎食鸣钟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鱼幕燕 鼎玉龟符 鼎折覆餗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瓜分鼎峙

海内鼎沸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禁鼎一脔

九鼎大吕 九鼎一丝 举鼎拔山 举鼎绝膑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力能扛鼎 列鼎而食

龙去鼎湖 鸣钟列鼎 幕燕鼎鱼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染指于鼎 人声鼎沸 三牲五鼎

三足鼎立 商彝夏鼎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问鼎中原 五鼎万钟 言重九鼎 一代鼎臣

一言九鼎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重裀列鼎 九鼎不足为重

5.形容饕餮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饕餮的诗句只有四句:

1、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2、论罪等饕餮,囚衣御方良。

3、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4、修身以待终,何至陷饕餮。

1、饕餮简介: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又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某些小说中所说的龙子。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

2、史料记载: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辞海》在解释饕字时说:饕即“贪,《汉书·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食。”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参考资料

360百科:

6.描写黑云的诗句有什么

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 溪上遇雨二首

唐代: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3. 祖龙行

唐代:常楚老

黑云兵气射天裂,壮士朝眠梦冤结。祖龙一夜死沙丘,

胡亥空随鲍鱼辙。腐肉偷生三千里,伪书先赐扶苏死。

墓接骊山土未乾,瑞光已向芒砀起。陈胜城中鼓三下,

秦家天地如崩瓦。龙蛇撩乱入咸阳,少帝空随汉家马。

4. 清平乐(题处梅家藏所南翁画兰)

宋代:张炎

黑云飞起。夜月啼湘鬼。魂返灵根无二纸。千古不随流水。

香心淡染清华。似花还似非花。要与闲梅相处,孤山山下人家。

5. 暴雨

唐代:韩偓

电尾烧黑云,雨脚飞银线。急点溅池心,微烟昏水面。

气凉氛祲消,暑退松篁健。丛蓼亚赪茸,擎荷翻绿扇。

风期谁与同,逸趣余探遍。欲去更迟留,胸中久交战。

6.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凯安

唐代:佚名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

大赉下周车,禁暴开殷网。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7. 汴河阻风

唐代:孟云卿

清晨自梁宋,挂席之楚荆。出浦风渐恶,傍滩舟欲横。

大河喷东注,群动皆窅冥。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

苍茫迷所适,危安惧暂宁。信此天地内,孰为身命轻。

丈夫苟未达,所向须存诚。前路舍舟去,东南仍晓晴。

8. 送张将军征西(一作西征)

唐代:钱起

长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争破虏。沙场烽火隔天山,

铁骑征西几岁还。战处黑云霾瀚海,愁中明月度阳关。

玉笛声悲离酌晚,金方路极行人远。计日霜戈尽敌归,

回首戎城空落晖。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9. 太和公主和蕃

唐代:王建

塞黑云黄欲渡河,风沙眯眼雪相和。

琵琶泪湿行声小,断得人肠不在多。

10. 赠冯宿

唐代:李观

寒城上秦原,游子衣飘飘。黑云截万里,猎火从中烧。

阴空蒸长烟,杀气独不销。冰交石可裂,风疾山如摇。

时无青松心,顾我独不凋。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