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游园古诗词 游园古诗词1.关于游园的古诗1、青丝白马冶游园唐崔颢 《代闺人答轻薄少年》2、独上乐游园唐白居易 《登乐游园望》3、昔君乐游园唐元稹 《酬乐天登乐游园见忆》4、朝游园花新唐司马扎 《猎客》5、乐游园里春正好元杨维桢 《丽人行》6、秉烛游园聊适情宋白玉蟾 《留别鹤林诸友》7、一年一别乐游园宋晁公溯 《感事》8、何秘游园问主人宋陈文蔚 《壬申春社前一日晚步欣欣园》9、苏公宅畔蝶游园宋陈藻 《赋京口苏园》10、春暖游园乃是常宋邵雍 《春园中吟》11、就便游园归去迟宋邵雍 《首尾吟》12、汉世乐游园宋孙嵩 《曲江头》13、逢春细和乐游园宋王灼 《三和谢娱亲堂扁》14、萦纡乐游园明王祎 《长安杂诗(十首)》。 2.关于游园的诗词《游园不值》【作者】叶绍翁 【朝代】宋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登乐游园望》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 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丽人行》年代: 元 作者: 杨维桢杨白花飞愁杀人,美人如华不胜春。 锦鞯驮起双凤缕,黄门挟飞五花云。白日雷霆夹城道,乐游园里春正好。 就中小姊最娇强,雌雄双飞观者恼。瑶池斗草碧云移,草青草歇春不知。 黄裙有恨随春水,椒房青蝇何处起。君不见翠羽飕飕帐一空,东方蝃蝀缠紫宫。 《猎客》年代: 唐 作者: 司马扎五陵射雕客,走马占春光。下马青楼前,华裾独煌煌。 自言家咸京,世族如金张。击钟传鼎食,尔来八十强。 朱门争先开,车轮满路傍。娥娥燕赵人,珠箔闭高堂。 清歌杂妙舞,临欢度曲长。朝游园花新,夜宴池月凉。 更以驰骤多,意气事强梁。君王正年少,终日在长杨。 《春园中吟》年代: 宋 作者: 邵雍春暖游园乃是常,城中殊不异仙乡。竹间日日同真侣,水畔时时泛羽觞。 雨后鸟声移树啭,风前花气触人香。林间富贵一般乐,更从其来更不妨。 3.关于“游园”的诗词1.《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 唐代:王勃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 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3.《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唐代:苏颋 乐游光地选,酺饮庆天从。 座密千官盛,场开百戏容。 绿塍际山尽,缇幕倚云重。 下上花齐发,周回柳遍浓。 夺晴纷剑履,喧听杂歌钟。 日晚衔恩散,尧人并可封。 4.《乐游园望月》 唐代:杨凭 炎灵全盛地,明月半秋时。 今古人同望,盈亏节暗移。 彩凝双月迥,轮度八川迟。 共惜鸣珂去,金波送酒卮。 5.《至日登乐游园》 唐代:裴度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 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 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 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 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 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 4.游园不值古诗1.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原文: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 注释: ⑴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⑵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⑶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3.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5.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色请问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注释]1.不值:没有遇到人.2.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3.小扣:轻轻地敲.4.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简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6.游园不值(古诗故事)作文[游园不值(古诗故事)作文]游园不值(古诗故事) 砂子塘天华寄宿制学校 六(1)班 柏晗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游园不值(古诗故事)作文.花灼灼,柳依依,山抹黛,水漾绿,好一派生气勃勃的春景图.碧蓝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几片白云像碧海上的白帆在空中漂流,我趁着好时光拜访一位园主人,小学六年级作文《游园不值(古诗故事)作文》.我随着黝黑的石子路在悠悠地走着,路边长着一堆堆小草小花和黛绿的青苔.我走近园子,轻轻地敲着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远处又传来我的敲门声,可是很久都没人开门.也许是园主人担心我会在青苔上留下脚印吧.我很失望,准备离开.忽然看到了一枝绽开笑脸的红杏伸出墙外来,我想园子里应该是繁花似锦、绿树成阴、春色满园吧!我便随口吟起诗来: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古诗故事)作文300字。 7.游园不值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原文: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⑴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⑵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⑶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8.游园不值 古诗《游园不值》 作者:叶绍翁 朝代:南宋 形式:哲理诗 体裁:七言绝句 游 园 不 值 (南宋)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图片:龙泉杏园,也就是龙泉诗人叶绍翁描述的地方 【注释】 1.游园不值 :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 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应:可能,大概。 4.屐齿 :木屐(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 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3.怜:爱惜,怜惜,爱怜:这个词在此不是“可怜”, 怜悯,是爱的意思。 5.苍苔:青色的苔藓。 6.小扣 : 轻轻地敲。 7.柴扉 : 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今译】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满园”两句,或实写景致,或暗喻所访之人德行(满园春色)既为己所知见(一枝红杏),久之必为人所知。 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 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 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表苔被人嗝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 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这两名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诗人的愿意,那并不重要。 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 全诗赏析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倒是“怜”字有情致,高齿的木板鞋(屐,音jī)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尽管它吃了“闭门羹,轻拍木编门扇(柴扉,音fēi)而久久不见打开。 “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无缘 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 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 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 来怜屐了。 从某些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为名作,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也可能出现奇迹。 名句赏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 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