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诗词鉴赏题目 古诗词鉴赏题目1.帮我出一道诗歌鉴赏题水龙吟·叹韶华初春娇红桃花,未至六月即湮灭出题 真有难度!1 该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谈谈.2 诗歌中有许多自然意象,请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请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联加以赏析.1 答:表达了作者对光阴飞逝,人生苦短,功业未成的感慨、无奈和悲凉的感情,首句初春桃花没到六月“即湮灭”,影射人生的短暂,“逝者如斯,空叹韶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无奈凄凉的情感,“奈何东逝水,濯尽英雄,惟余莽莽?”最后点题,表达出作者希望建功立业却只能空余茫茫的感叹与悲伤.2 答:选择自然意境是要衬托出作者的情感和志向的,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即湮灭的桃花,“秋日坟头,断鸿声里”等等自然景物都是悲凉的意境,以哀景衬哀情,更加强烈的表达出了作者悲叹时不我与功业未成的思想感情.3 (附加题)答: 你随便选一联,然后用白话解释一下,接着还是按照前面两道题的思路,总是就是生命短暂啊,情感悲凉啊,无可奈何啊,连意境都很哀伤,于是只能空自嗟等等等等,自己发挥吧~。 2.找10篇诗歌鉴赏题目1 塞下曲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 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 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4分)2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4分) 4 [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4分)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 5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 (3分)(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 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6 凤栖梧 无名氏①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4分) 7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 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5分) 答: 8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 (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9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① (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②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注:○1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骗。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 3.谁能提供给我 20首古诗鉴赏题目 要带答案的你可以把它复制下来改成txt格式存在手机或者播放器里 希望能帮助你吧 我在网上找的 一、04年古诗鉴赏(6分)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分) 答: 6.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成的?(2分) 答: 7. 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 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2分) 二、05年古诗鉴赏(6分)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 2、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3、“山青花欲燃”中“燃”字妙在何处?(2分) 三、06古诗鉴赏(6分)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1、本诗绘形绘色,突出了景物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3分) 2、诗歌营帐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 (3分) 四、07年古诗鉴赏(6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简要回答。(3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3分) 五、08年古诗鉴赏(6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⑴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⑵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分) 六、(2009二诊) 春日偶成 程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① 请写两三个句子具体描绘“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这两句诗表现出来的画面。(2分) ② 春日里诗人被怎样的景色所感染?(1分) 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3分) 七、(09年一诊)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中的“弄” 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分) 答: 5. 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读下面的词,完成21-22题。 (共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分)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 2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 (共2分) 2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共2分) 2005年实验区 读下面的诗,完成24—25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24.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5.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2005年实验区(B卷) 读下面的词,完成23—24题。 (共4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本词上阕写景,以“______”字统领,然后以______、边声四起、孤城落日三幅画面来描写边关的独特景象,为下阕的抒情打下基础。 (2分) 24.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 23.异 衡阳雁去(或:大雁南飞)(每空1分,共2分) 24.壮志难酬(或:功业未立)的感慨思乡忧国(或:思念家乡)的情怀(每问1分。 共2分) 二、2006年非实验区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0—21。 4.50首古诗鉴赏题目1.未展芭蕉·钱羽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1)有人说“芳心犹卷怯春寒,”中“怯”字极妙,试联系诗句简析之。 答:该句从神情上描写未展芭蕉的内心律动,芭蕉未展,并非不想与奇花异草争春,而是有些担忧畏怯早春的寒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就把未展芭蕉娇怯羞涩宛若少女的神情给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 (2)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你认为这首诗有首怎样的寄托?请谈谈自己你的看法。 答:这里是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对早春初萌而未展的芭蕉新叶仪态、神情的深入镂刻,创造了一个情窦初开而又娇怯含羞的少女比形象,希望她在爱情的追求上要勇敢大胆,而不要半藏半掩。诗意含蓄、深沉,感情挚着而热烈,形象新奇迷人。 2.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答:触觉、视觉、听觉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答:孤寂凄冷 3.题西太一宫壁二首①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②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③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④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 ②蜩(tiáo):指蝉。③陂(bēi):池塘。 ④持:携带。] 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2.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来写夏景或忆春水抒发感情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感情的。 3.这两首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答: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5.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目加答案给你几个例子:《终南山》、《登楼》、《书愤》的诗歌鉴赏!!! 要求如下: 按照这个格式——这是一首_________(内容、题材),通过__________等意象,运用__________手法,描写了___________(的画面),表现了___________(的情感)。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②。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③。 分野中峰变④,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⑤,隔水问樵夫。 答案:写景 山、云、霞 夸张 互文 动静结合 高大磅礴、如画中景 热爱自然、陶醉山水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疑难点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②连山句: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③ 两句诗互文。即“白云入看无,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回望合”。 白云,白茫茫的雾气。青霭,也是雾气,比白云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 ⑤人处:人家、村子。 赏析点拨: 鉴赏这首诗,首先要注意诗的线索和顺序。 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顺序,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首联是远观,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到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见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变换无穷。 尾联写登山流连往返,以至天晚欲寻觅宿处。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在仅仅四十个字之内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次,重点鉴赏诗的第二联。这一联诗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来描写进入终南山所见到的奇妙景象。 诗人进入终南山,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答案:写怀诗 花、楼、浮云、庙、日 借景抒情、古今对比、用典 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爱国、忧国忧民 【注解】: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 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 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 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 “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 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此。 6.求12首诗歌鉴赏菩萨蛮①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②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③ 北斗回南面,④ 休即未能休,⑤ 且待三更见日头。 【作者】 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 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 它们是千年 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 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 《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②休:罢休,双方断绝关 系。 ③参(音申)辰:星宿名。 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 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④北斗:星座名,以位置 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 ⑤即:同“则”。 【品评】 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 它以不可实现 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 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 思或为此词所本。 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 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 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 发愿于“枕前”,表 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 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 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 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 面上秤锤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 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 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 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 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 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 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 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 从军行七首(其二)这是一首格调沉郁的边塞诗。 此诗只抓住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透过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跌宕起伏地表现出当时边塞军士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思想的苦闷无聊,也使征戍者的深沉、复杂的感情跃然活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令人陶醉的千古绝唱,然而在久戍边关的军士眼中,又是使人厌倦而单调的景象。天天都是那连绵不断的乱山、长城,白天与“大漠”、“落日”为伴,晚上又是“寒光照铁衣”的荒野。 即使军中作乐,通宵尽欢,乐声嘹亮,也难以消除军士们积郁内心的惆怅。 “琵琶起舞换新声”。 琵琶不断奏出新的曲调,随着旋律的变化,人们翩翩起舞。琵琶是富于边地色彩的乐器,而军中作乐,离不开胡琴、羌笛和琵琶的伴奏,这些乐器,对戍边者来说,带有异域的情调和征战的音律,易唤起战士们强烈的感触。 既然是“换新声”,应该给人以新的感受,带来新的欢乐吧?然而“总是关山旧别情”。“总是”二字,转折得有力,巧妙。 此句的“旧”与上句的“新”二字相承应,意味无穷。“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诗意的波折,造成抑扬顿挫的音情,尤显出“意调的酸楚”,边愁的深重。 征戍者离乡背井,因此,“别情” 是军中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尽管曲调花样翻新,而唤起的“总是”人们的离愁别绪呵!《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 句中“关山”二字,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颇深。 “撩乱边愁听不尽”。 尽管撩起了纷乱的边愁,却总也听不尽。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澜,又一次音情的抑扬。 “ 听不尽”三字,含蓄有致,感情复杂,意味深长,只要边患未除,就依然弹下去,听下去,所以“边愁”既是思归的哀愁,又何尝不含有更多的意味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轻轻宕开一笔,“景中含情,更惨”, 以景结情。 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优怨? 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一个渺茫而悲凉的境界。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后,到此却汇成一湾深沉的流水,荡漾回旋。 “秋月照长城”,为全篇情感之凝结处。这时离情入景,奇想层出,使诗情得以升华。 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将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被誉为“诗之最上乘也”。 7.近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解答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练习 一、【三年高考】 【2012高考试题解析】 (2012·全国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9.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是针对下阕人物形象的把握,诗句意为“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 因此,“就砚旋研墨” 与“临窗滴”有暗指关系,意在强调思念之深情。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2012·天津)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 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2·四川)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3分) (2)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5分) 【解析】第(1)题是炼字题,“空”在学过的许多古诗中出现过,学生并不陌生。只要抓住意象“贪夫”的心理和情感,结合思归的主题,就能推出答案。 第(2)题是情感和意象题,从标题“子规”不难看出思乡难归的情感主题。任意选择诗歌中的两个意象,结合情感主题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古诗鉴赏。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解析】情与景分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首联情景交融,颔联直接抒情。 【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备考建议】抒情方式分类 特点 例句 简析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不要任何附着物,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 接 抒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情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借景抒情 白居易《草》[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即由“景”生“情”。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 寓情于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 情景交融 今宵酒醒何处?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