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诗天门山 唐诗天门山1.古诗中的天门山是怎样的天门山位于安徽芜湖市鸠江区大桥 镇境内,在当涂县与和县之间的长江两 岸。 天门山是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 这两座山夹江而立,宛如天设之门,所 以统称天门山。远望又像妙龄女子的两 道细眉,所以又名蛾眉山。 东梁山又称为博望山、望夫山, 天门山图 在安徽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西梁山又 称作梁山,在安徽和县城南30公里。 天门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如刀削斧 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 天门山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来游 玩题咏。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二十六岁的李白乘舟顺江而下时写了 一首著名的七绝《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 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天门山的风姿,极言春江 天门日出奇观之壮美,抒发了诗人挚爱江山社稷的一腔激情。 此外李白还在其他诗中多次歌咏天门山,如《游泰山六首》诗云:“清 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 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诗云:“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进帆天门山, 回首牛渚没。” 天门山山势陡硝,如刀削斧砍,突立江中,东西梁山隔江对峙,即“天 门中断楚江开”。只见遥远的水天相接处,大小船只从“天门”中穿梭往来, 令游人赏不尽这鬼斧神工的美景。 船过“天门”顺江而下便可游览诗仙李白江 中揽月、骑鲸升天的采石肌和青山太白墓,再往下不远处就是和县的乌江镇, 这里有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庙。 此外,天门山下还有两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一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天 门书院,始建于元代,同桂枝书院、西湖书院、紫阳书院齐名。 二是别具特色 的铜佛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每逢佛事,这里会吸引全国各地的信徒 前来焚香拜佛。届时香烟浓郁,香客如潮,形成了芜湖市新十景之一“天 门烟浪”。 2.关于天门山的古诗望天门山 诗人:李白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赏析】 《望天门山》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3.关于“天门山”的古诗有哪些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 白话文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2,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出自唐代:李白《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白话文释义:扬帆再行来到天门山,回头望去牛头渚已被掩没。 大江长啊季风按时吹来,太阳升起夜雾消散。老朋友近在咫尺却未见面,不能共同欣赏奇景相隔如胡越。 寄您一枝青青的兰花,愿我俩和谐美满友谊长存。 3,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出自唐代:李白《姑孰十咏之天门山》 白话文释义:远远出现于江面上的天门山,两座山峰隔江相对。 江岸掩映在松色中显出了寒意,巨石将江浪激成花一样碎。天边的群山参差起伏,缥缈立于晚霞外围。 航船随着落日远去,四看山色苍苍,如同沉于一片青霭。 4,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出自唐代:李白《横江词·其四》 白话文释义: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5,扬帆下芜湖,梁山在吾目。大江从西来,天门势如束。 ——出自明代:管讷《过芜湖望天门山》 白话文释义:扬帆起航到安徽芜湖,梁山的壮观景色映入眼帘。江水滔滔从西边涌来,到天门山势如破竹。 4.古诗 望天门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 白)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