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全唐诗"的txt版,或者可以转换成txt格式的下载网址《全唐诗电子书(最新版》 中文名称:全唐诗电子书(最新版) 下载地址:/read.php?tid=26661 /qts/QTS_sml.htm /read.php?tid=26661 /qts/QTS_sml.htm . 这两个应该更好一点 /soft/5/2007/200701222736.htm 2.电子书《全唐诗第884卷第四首樊川寒食》喻凫著:新松□绿草,我替你到大型图书馆里去查阅了,原本此诗“第一句缺一字”,休怪诸“转载者都用‘口’代替”,也不是“国人治学的态度”不严谨,更不是“国人对待其他事情的粗糙不精益求精的态度”,真是哪个庙都有屈死鬼呀! 其实,几千年来的古典文献保存至今,或多或少都部分缺失的字、页,没办法考证、核实、补订,于是便就有了用“口”来代替某字某段的办法。 例如《全唐诗》中张循宪的《五言隙岁过栖岩寺》:“……色口行将遗,声贪坐自捐。钟铃口口口,口口眇相连……”10句中就有12个脱字。 原因就在于诗的原稿是北京图书馆所藏的石刻拓本,由于时间久远,风残日蚀,残缺字就在所难免了。 另外,《全唐诗》成编于三百年前,有些拗传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误收唐以前和唐以后所作(见陈尚君《全唐诗误收诗考》);漏收唐人诗作,如王重民、孙望、童养年及陈尚君等的辑本(见《全唐诗外编》、《全唐诗补编》);作家作品重出,有时互注,有时无注等等舛误。 如果你在哪里看到这首诗有了那个代替“口”字的诗,或者是假的,或者是真迹。 如果是真迹,勿忘给古典文献编辑们一个知会儿,将真迹流传下来。 中华书局根据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御制全唐诗》于1999年版的《全唐诗》884卷第四首喻凫所写《樊川寒食》诗原样复印给你,以做参考。 我提供了这条重要的信息,还奖励那50分吗?。 3.全唐诗收录主要是那些诗歌《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 流行于初盛唐期间的民间词,是词的萌芽阶段。 盛唐文人所写的曲子词基本上都是整齐的五言、七言形式,个别为长短句。 到中唐,文人开始认真地倚声填词。 元和年间后,文人填词逐渐增多,词正式成为一体。但是,此时文人运用曲调的范围还比较狭窄,就现存资料看他们常用的是有限的十几个曲调,如《一七令》、《忆长安》、《调笑》、《三台》等,不过在语言上,他们开始引入近体诗的语言,写来精致凝炼、细腻华美。 这样,文人诗的语言及思想感情便开始渗入词中,使词逐渐脱离原来的淳朴真挚、朴素生动但又粗糙简陋的原始状态,形成一种正式的文人文学体裁。到晚唐,温庭筠的词以浓艳的色彩、华丽的词藻、细腻的手法来描绘形象和刻画心理,形成了一种香而软、密而隐的艺术风格。 这是文人词趋于成熟形态的一个标志。温庭筠之后,写词的文人越来越多。 到五代十国时期,倚声填词更尉为成风。西蜀与南唐二地,经济文化最为发达,成为词人汇集的两大基地。 西蜀词人的词大多收集在《花间集》里。西蜀花间词人中,以韦庄的成就最高;而南唐词人中则以李璟、李煜、冯延巳最为出色。 4.《全唐诗》有哪些内容《全唐诗》由清朝康熙年间的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从律、徐树本、车鼎 晋、汪绎、查嗣瑰、俞梅10人奉敕编纂,最 后由曹寅具体负责刊刻事宜。 全书共900余 卷,收录2200多人的诗歌作品48900余首。 它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的季 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 杂书所载,拾遗补阙,汇聚而成的诗歌总 集,既包括已结集者,又含有散逸者。 书中 把帝王后妃作品罗列于前;其次为乐章、乐 府;接着是历朝作者,按时代先后编排,附 以作者小传;最后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墟、判、歌、谶记、语、古谚、民谣、酒令、占 辞、蒙求,而以补遗、词缀于末。它不仅收 集了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包含一般作 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 荣景象,不失为一部资料丰富和比较完整的唐代诗歌总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