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咏竹古诗词100首 咏竹古诗词100首1.咏竹的古诗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李贺 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刘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摘自《樊川诗集注》 新竹 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 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 天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摘自《陆游诗集》第一册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 湘竹词 (唐)李商隐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酬人雨后观竹 (唐)薛涛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 (唐)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摘自《薛涛诗笺》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诗竹) (三国)关羽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 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 引多少骚人墨客。 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 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 珠泪满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 (明)夏昶 闻群初夏尽**,写赠琅环着意看。 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题兰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摘自《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 2.求一首经典的咏竹诗词虚怀千秋功过, 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本人非常喜欢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徐庭筠 《咏竹》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其中非常经典的两句后人改作"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3.郑板桥咏竹诗词很久以前就知道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有一道非常著名的《咏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本在破岩中.千磨万炼仍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道诗形象地为我们描写了竹枝不畏坚韧,顽强地生长的性格. 最近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两句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下面注解出处“清.郑燮《竹石》,解析是‘经由重重磨难,任凭狂风吹打,(竹子)依然坚直挺拔.这是一首题画诗中的两句,作者以竹喻出身寒微却能坚守道义的人,隐寓自己的刚劲风骨,是郑燮最著名的诗句.’” 仔细读过以后,总觉得有些蹊跷,这作者是郑燮,我知道就是郑板桥,因为他原名就叫郑燮,后来他在所作的画作下款都提有“板桥郑燮”的字样,后人就逐渐地叫他郑板桥.我也清楚了解郑板桥在辞官之后以画兰、竹、石为生,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结长青,石万古不败,正好与他自身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照这样看,这前后两后《咏竹》和《竹石》应该是在写同一样东西没错,而且语句相仿佛,只是字句有所调整而已,那为什么名字跟解释大不相同呢? 劳记古人,敬重古人是我们后人应该做的,但是在尊敬他们的同时要以事实为准绳.老实说我现在还搞不清楚前后两首诗到底哪一首才是郑老先生遗留下来的名作,我承认在博学方面我不是博学通才,但是对那些古诗词我还是比较喜欢了解和苦读的,不管哪一个版本是正确的,我都希望出版社在印制那些书籍的同时,一定要校对核实,尊重事实,不要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困扰.。 4.咏物诗大全100首包括诗一、不同的文学评论家对于咏物诗编辑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仅仅是《全唐诗》就有咏物诗六千多首,所以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只能举例如下: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8、《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1、《咏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12、《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3、《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4、《幽兰操》 唐·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15、《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6、《咏桂》 唐·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1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8、《感遇·兰叶春葳蕤》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二、咏物诗概念介绍: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5.郑板桥写的咏竹的诗词有哪些共有四首,前三首为“咏竹”,后一首“借竹抒意”,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1 《竹石》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新竹》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3 《题画竹》清代: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4 《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6.咏竹的诗句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唐)李贺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二、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初食笋呈座中(唐)李商隐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湘竹词(唐)李商隐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 只是泪痕多!酬人雨后观竹(唐)薛涛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唐)薛涛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摘自《薛涛诗笺》庭 竹(唐)刘禹锡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诗竹)(三国)关羽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引多少骚人墨客。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受了多少折磨。 到如今,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珠泪满江河!栽竹(唐)杜甫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明)夏昶闻群初夏尽**,写赠琅环着意看。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题兰竹卷(明)文彭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摘自《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笋竹二首(清)郑板桥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清)郑板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题画(清)郑板桥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题画(清)郑板桥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7.咏竹的诗句1、《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话文释义: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2、《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白话文释义: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3、《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代: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白话文释义: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4、《竹》 唐代: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白话文释义: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5、《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唐代: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白话文释义: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8.咏竹的诗句郑板桥《题竹石》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竹》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竹》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题画竹》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