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想学古诗词从哪里入门

1. 古诗词学习入门指导

2. 想学古诗词

古诗词学习入门指导

1.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古诗文学习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文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尤其历代名篇名作,不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发达地方我不知道,但在我们这种偏僻、落后的乡镇,就经验主义而言,给学生讲解平仄押韵、讲韵律、讲谐和,估计行不通。古诗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的诵读朗读上。

如何朗读诵读?

就自己上课及观课心得谈三点: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

二是根据教材适度扩充读。在教一新课后,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到相应的古诗,课外补充让学生回家好好诵读,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兴趣。

三是诵读想象法。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去。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再现画面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生初具诵读的基础上,每两三个星期来一次总结,评出读书优秀的学生,成为班中的读书之星,张榜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让其他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还可以专门把每周某节课定为古诗文背诵课。举行古诗文背诵比赛,让学生上台来交流读书心得,比赛谁背诵的最好最流畅,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鼓。久而久之在班级上无形中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朗诵氛围。

当然,要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作为教师首先还得解读古诗文,不管是宏观层面、中观层面抑或是微观层面。

2.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文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及背诵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也导致了小学生不能长期的记忆下来古诗词。

随着古诗入选教材的增多,古诗教学及背诵方法也越来越生机勃发,并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面貌。可见,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让学生学习古诗,既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需要。下面本人就加强小学诗词学习提出些看法。

就学生方面而言,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初读古诗时,学生要坚持课前预习古诗词,并要做到熟读古诗古诗词,就其语言和内容而言,其实真的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古诗词寄予着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与当今学生的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仅就课堂上的那么点时间,学生是不能把整首诗全部掌握的,因此,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是尤为重要的。首先,看古诗词的标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标题是古诗词的眼睛。

透过标题,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诗的标题极为凝练,需要花时间才能真正理解。

如果能真正做到这点,学生不仅能培养到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对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其次,要了解作者,即诗人。

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网络等,查找、探寻诗人的生平、经历、成就,做到了解诗人。再次,要求学生熟读古诗词。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读的过程中,要争取能背下来,为后面的古诗学习作好铺垫。如果学生真的能坚持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学生要精读诗词,做到了解诗意。在品词析句时,要体味诗词中的意蕴读熟古诗词后,就开始了解诗词的意蕴了,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学生可以结合起来理解。

本人比较喜欢学生自主学习诗词,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诗词其实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一味追求标准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学生还要善运用想象。

古诗词用凝练的词句造就意境、勾画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和形象去想象,这样才能融入诗境,才能品悟诗情。

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感情沉郁。为此,在讲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时,我特意播放了殷承宗的《黄河颂》。

那雄浑的音乐,那黄河奔腾的壮阔景象,以及黄河边上山岳耸峙的巍峨,让学生感动。在这么一种氛围感染下,学生反复吟诵古诗,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激发,朗诵的场景大气磅礴。

三、学生要做到研读诗词,进入境界,在意象中体验古诗词的内在情感首先,学生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在古诗词中,有不少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一诗,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其次,学生要培养想象力,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和领悟,要能构想一个诗词的画面。

学生在想像中要会领悟情感。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就老师方面,本人认为要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古诗词审美能力。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经典诗词除了语言艺术之外,还包含有其它的艺术因素,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很难领会到诗词作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也就很难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展示自身的美,感受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美展示在经典诗文诵读中,并带领学生去感知经典诗文的美,使学生体验到美的愉悦。

教师还应注意古诗词教学中诗词诵读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应该做到引导小学生诵读古诗词。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诗文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

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实情感。引读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

教师引导包括以下两种方法。1.提示式。

像记叙。

3.我想学写古诗,请各位前辈们指导指导,初学写诗要注意什么,谢谢了

①不知道你是不是学生,如果是,你上语文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虽然我承认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失败),觉得好的古诗就背下来,这就是积累。如果你不是学生,就找一些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书来看,学诗第一步就是要看诗、赏诗、背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②诗的气势和感情主要是靠意象来渲染的,平时要积累诗歌意象。举个例子,塞外诗中,什么大漠、孤烟、黄风、铁甲、角声、旌旗等等这些意象一铺陈出来,塞外那种雄浑悲壮的气氛一下子就出来了;同样,山水诗中,什么烟雨、清风、明月、杨柳、涟漪、莲花、云霞等等这些意象一融入诗中,那种山清水秀的感觉也立刻出现了。说这么多,就是要告诉你,积累意象的重要性,同时,意象还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

③平仄韵律,这个问题对所有初学者都是难题,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天生地对汉字敏感,我每次写诗,都很容易就能想到押韵需要的字,从写第一首诗开始,就是这样。其实新手写诗不必刻意追求每个字平仄严格相对,只需让末字平仄押韵即可。韵律是要靠感觉的,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这种感觉自然而来。

④最后,写诗不能为写诗而写诗,那样的诗没有灵魂,只有当自己心中有感、急欲抒发之时,写出来的诗才是佳作。

祝愿你在诗歌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有感赠君诗一首,望笑纳:

大唐盛世已难再,

多少诗篇落尘埃。

千百年后学诗者,

勇敢创作莫徘徊。

4.诗词基本入门知识

“诗”: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在诗中有戏剧,而在戏剧中也有诗)(诗的害乎锤锻)(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我们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形式。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

统称为诗歌。按有无故事情节又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是否有韵律,又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词”: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赋》。

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1]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

《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诗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和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的音乐美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

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词的特点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

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

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的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

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如苏风波62字 洞仙歌83字更漏子46字甘草子4河 传61字何满子74字黄河清慢98字贺新郎116字减字木兰花44字 锦缠道66字 江城子70字浪淘沙54字临江字满庭芳95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南歌子52字 南乡子56字念奴娇100字卜算子44字 菩萨蛮44字 普天乐46字清平乐46字 鹊桥仙56字青玉案67字沁园春114字青门引42字如梦45字苏幕遮62字水调歌头95字双双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踏莎行58字唐多令60字天仙子68字乌夜啼36字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相见欢36字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谢池春66字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谒金门45字忆秦娥46字虞美人56字一落索46字 阮郎归47字一斛珠57字玉楼春56字一剪梅60字渔家傲62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雨霖铃字 祝英台近77字 昼夜乐98字 烛影摇红96字诉衷情33字定西番35字诗的格式五绝:仄起 平起五律:仄起 平起七绝:仄起 平起七律:仄起 平起编辑本段相关书籍1、《全唐诗》2、《全宋词》6、《乐府诗集》7、《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1—4卷)8、《百年绝句大典》9、《百年律》10、《诗韵合璧》相关诗句西施故里浦阳江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浦阳通钱塘古居游客日三千 浣纱银河落九天——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西施圣殿诗五千载金鼎宝殿 一万年玉容天仙画的是山河壮丽 唱的是国歌太平——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2]题诗红粉池诗苎萝山下天宫匠 红粉池名地共长池边留影多才女 碧波青莲好鸳鸯——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2]。

5.古诗词教学该教什么,要如何教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重要文体,不同版本的教材古诗文所占的比重相差无几。以当今发行量最大的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中,古诗词47首,古文4篇,约占教材总量的13% ;苏教版教材中,古诗词36首,没有古文,约占教材总量的12%。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重。那么,不由得我们不认真思考:古诗文我们应该怎么教?

准确理解古诗文内容

古诗词之所以难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用词精炼,二是爱用隐语。谜语是中国描写诗的始祖,诗人总喜欢别人仔细揣摩自己的诗,而读者总想把诗中所掩盖起来的事件看清楚。如此,两者的喜好,让我国古代诗文中多有意象和用典。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知道其中所含有的典故,不知道诗文中出现的事物所表示的意象,就很容易把诗词解偏。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很多老师教这首诗的时候,一般是这样解释诗词意义的:“红红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落下去了,眼前是奔腾的黄河水向东流去。我们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需要再上一层楼。”仿佛王之涣只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登高才能望远的理念,其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在前两句中还有着别的意思悄然隐含在文字深处。

在这首诗中,“白日”和“黄河向东流”具有别样的意思。“白日”一般指“生命”“青春”,“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样暗指青春流逝、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了解了这些东西以后,我们再来读这首诗,前两句是不是隐隐有一种面对岁月流逝而生发的无奈?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一定讲得这么清楚,但老师心中一定是要知道的。

什么是意象?关于意象,很多人是这样理解的:象,指客观的具体的事物;意,是作者的心意体验、思想情感。有一份独特的感受,通过内心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的形象,称为意象。它是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愫和独特象征意义。例如:“鸿雁”象征着“思乡,信使”,“杜鹃”象征着“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东篱”比喻“出尘脱俗之境”,“菊花”象征着“高洁品质”……

诗词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通过对文中各种的想象和联想,学生才能体会到诗词中的意境及思想感情,才不会把诗词的意义解偏。

理解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要想真正理解诗文中的情感,必须让学生走进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6.怎样学写诗词怎样才能入门

一个诗人或词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感之”,“能写之”.首先,你需要有丰富、细腻,且真诚的感情.“修辞立其诚”,没有真诚的文学永远不会成为好的文学.具体到诗人词人,那就是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倘若没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就不会受到任何感动,自然也就不会有写诗的动机.诗词是让人的心灵不死的,因此一定要”能感之“.永远不能为了写诗而写诗,真的有所感才能写出好诗.其次,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只有多读多背,让诗词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才能写得好.因此,所有的诗人词人都是先背,然后才能自己创作.诗词中特殊的句法与词语都是需要学的,生硬的背不会起什么作用,因此多读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了古人作诗的方法,自己也就能写好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诗读词一定要有抑扬顿挫的读诵,务必将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否则对诗词声调之美是无法真正体会的.倘若对声调的美没有体会,写出来的诗词不是生硬就是别扭.诗词的生命与感发之力量有一大半是来自声调的,严沧浪说盛唐诗“兴象高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声调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从声音上直接打动人.诗词当然有格律,但是真正写好诗词不是来自拼凑,而是来自自然的流露.诗的格律有平起与仄起两种,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就往上再加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就变成仄起了.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面加两个字成为七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平起.虽然理论上一三五不论,但是三平与三仄在格律诗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第五个字一定要论.要是五言的话,只有第一个字才能论.五言的平起格式与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种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即平仄仄变成仄平仄.至于词律,每一种词牌都有自己的格律,因此要参考像《白香词谱》之类的词谱.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古诗可以押仄声和入声,且可以换韵.词有平声韵、仄声韵、亦可换韵.但是无论诗与词,都一律不可四声通押.入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倘若不能读准确入声字,诗词的声调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说普通话的人都不知道入声,因为从元朝开始入声就被分入其他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南方很多方言保存着入声.要是你不知道准确的读法,那就把入声字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是很短促的字,且有p,t,k 的收尾.古人作诗填词都有入声的,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白”就是入声,要是不读成入声这句就犯了三平了.要是一首诗或词押的韵四声都有,而且听起来好像不太押韵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声韵.比如柳永的《江雪》:“绝”、“灭”、“雪”.普通话的读音一个是阳平,一个是去声,一个是上声,但是这些字都是入声,因此要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在平水韵有专门的分类,一共有十七个韵部.一个一个的背当然是最保险也最笨的方法,要是对诗词的格律熟悉了,入声辨别也就不难了.比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二句的格律应当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歇”自然是入声,否则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这句格律就完全不对了.至于押韵的问题,相对来说不是很大,理论上说应该按照平水三十韵,但是有些韵部(比如一东二冬)是可以合并的.词韵更为广泛,《白香词谱》的附录应该有词韵.前面所说的格律、入声等方面,只不过是诗词的准则,真正要写好诗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诗外的功夫,那就是你的感情,你的品格,你是否有一个愿意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你对社会是否有关怀、有责任.一个诗人写出什么样的诗要取决于他的学识、经历、性格、最重要的是人格.杜甫之所以伟大,不还是因为他的忠爱缠绵是完全出于真挚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死板的教条吗?每一位诗人的风格不同,也是由于性格、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和诗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古人云“诗言志”,诗词与人格是不可分开的,我相信秦桧之流的人物绝对写不出好诗.刚开始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够写出来、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合格律,但是写完之后要改好.最好的情况就是格律谙熟于心,写出来的诗词就自然合乎格律了.即使如此,写完之后有必要的话还是要改的,比如不通顺的句子或者生硬的词语.古人从小背诗,他们的语言也有入声字,因此这些问题都不是他们担心的.我们的时代虽然离古人很远,但是古人创作的诗词却历久常新,给予我们心灵的感动与提升是任何其他学问都无法代替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净土,延续这优良的传统吧。

7.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古诗

第一步:会读、为背诵和理解打下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文最主要的就是学会育读,培养孩子对古诗词、文言文的语感。小学课本中,从一年级开始,就加入了古诗的内容,而古文,孩子们则是从三年级才开始接触,形式也是由现代文带八古文。到高年级时,孩子们才真正开始学习文言文,比如郑人买履的寓言,教材中会配有译文,作为孩子学习的辅助。

与中学要求一对一地翻译字词不同,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重在让学生感受古今词意的变化,比如“走”,现在的意思是“行走”,在古代却是“跑”。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育读一些精辟的名言名句和著名的诗句。

所以,家长在都孩子学习古诗文时,不妨和孩子一起从读入手。无论是简单的古诗,还是稍微复杂一点的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就是会读,让孩子对照书中的译文和注释,一句一句地读出诗的平仄、文的停顿,为背诵和理解打下基础。

第二步:读懂意思,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诗的意思

育读是理解古诗文的一种方式,如果要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还需要查找诗文的写作背景,这对于高年级孩子来说要容易一些,他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看注释,自己理解一部分诗文,而低年级的孩子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来引导。

形象思维是代年级孩子的认知的主要方式,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低,那么你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描述画面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比如,教孩子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家长可以为孩子讲述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深夜里思念家乡、思念父母的故事,让孩子想象自己离开家的情景,并说说感受。学骆宾王的《鹅》,家长可以编排一套鹅的动作,对应诗中对鹅的描绘,这样,孩子在手舞足蹈地跟着比划的过程中就会把诗轻松记住。

高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可以尝试着体会古诗的意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时候。家长可以循循善诱。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在给孩子讲解时,家长可以紧扣一个“愁”字,诗里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景愁”;有“别董大”的“离愁”;还有不知前路的“忧愁”……最后“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尾句又带出勉励朋友的昂扬情感,让孩子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诗的意境。

第三步:会用,让孩子从诗中找到共鸣

学古诗文最重要的不是会背,而是会用。当孩子积累了一些诗词时,家长可以在亲子共读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让孩子说一说描写诚实的诗句、表达乡愁的诗句。长此以往,当孩子遇到此类作文或情境时,就会自然想到这些诗句,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家长在为孩子挑选经典古诗文的时候,要有所选择,着重选一些孩子平常用得着、有现实意义的古诗文让孩子诵读,并且想办法让古诗文的中情境与孩子日常生活体验。例如,《春晓》,孩子读这样的诗,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从而产生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诗歌。

8.如何学习古诗词

古代诗词,言简意赅,几十个字就能讲述一个详尽的事情,有的还朗朗上口,使人容易记忆。写古诗词,看似艰难,实是容易,没有专门的入门指导,纵使“熟读唐诗三百首”,依然是“不会写诗”,也“不会吟”。建议从以下“三关”来进行写作。

押韵关:押韵,顾名思义,即使韵母相押,在同一首诗中,在双句句尾要用韵母相同的可归为一类的读音相近的字。特别在诗词中要求更严。而所为之韵又必须属于平声字一韵到底,或者仄声字一韵到底。

平仄关:平仄,即以诗中字的读音声调来分。古声韵难学,我们暂且不提。只读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新声韵。平声字,也就是声调属于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的字;仄声字,也就是声调属于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的字。而律诗也就由这些平仄相间的句子组成。且有专门的格式。主要就是以下四种格式:

意境关:意境,又称境界,是诗歌艺术形象的专用名词,初源于佛教,指某种悟道的境地。六朝被借用于论诗,到唐朝皎然,司空图时,研究更深入,他们认为,意境不是客观的“物境”与主观的“情境”的简单相加,而是寓情于景,思与境谐。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说的集大成者,他学贯中西,研究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因素,情景相融是意境的基本特征,我们写诗必须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并且王国维还把意境分为写境与造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要求人们要追求“语言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的艺术效果。

文字和音乐的世界最为纯洁,它可以安抚人们走累的心,让人们的灵魂找到停泊的地方。其实写诗词就是写人生,我们要多写诗词和学习诗词中文字语言,来陶冶性情,充实生活情趣。

想学古诗词

1.【想学写诗词应该看什么书

首先多读诗词找语感这个是第一步必须的,其次要懂一点诗词的不同体裁格式的知识.比如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写出来分别有什么要求.了解这个的话,可以去看一下施蛰存写的《唐诗百话》.再进一步就要具体了解诗词的格式、音律要求,可以看一下王力写的《诗词格律》.最后,最好还要有一点音韵学的知识做基础,可以随便涉猎一下古人写的音韵学的书,广韵之类的东西,因为这样写出来的诗词会比较有古典韵味(因为现代普通话很多语音跟古汉语有较大区别了,唐音算中古汉语),当然最后这一点不顾及也罢,算是比较高的要求了.。

2.想学写古诗词,请推荐一些入门必读的书

推荐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是学习写古诗的入门书。格律,韵部等知识都包括其中了。因为关于诗词创作的书太过庞杂,王力先生是中国古代汉语界的宗师和权威,先读他的书打基础。

如果想精进的话,可以继续读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是一本相当系统的专著

填词是按一定的词谱的,现在通行的是《白香词谱》和《钦定词谱》。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词的知识,可以读龙榆生先生的《词学概论》。

写诗还是要培养语感的,建议多读前人的作品,先读李白、王维,掌握诗的谋篇布局;再读李商隐、杜甫,强调练字练句,对写作古诗很有帮助。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前人的诗话词话,是古人讨论如何作诗和品鉴诗的。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有编过《历代词话丛编》,不妨一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3.想学诗词 入门应该先学什么

我觉得初学诗词,格律知识要懂一些,对于格律诗来说格律已成定式,可以从网上找这方面的只是来看,但要学填词,我觉得应该要有一本词谱。《白香词谱》挺好的。

懂了一些格律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看看一些诗词话(评),我很喜欢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很精辟。最近我在读一本吴小如的《诗词札从》,收获不小。要先学会分析诗词,了解诗词,欣赏诗词。

要经常写一些诗词,但在写的同时要多看书,看诗词话(评)是一方面,同时还要看看古人的一些著名诗词,并去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它,再看看名家的评说。

我觉得除了看有关诗词方面的书外,还可以看一些有关美学方面的书籍,毕竟艺术是相通的,比如说美学基本原理中的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都很适合诗词。还可以读点音乐方面的书,节奏在诗词与音乐中都很重要,毕竟诗词与音乐原来是一家。

其实我也是个初学者,不太懂诗词的。这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

4.我想学古诗,该怎样学,学哪些呢

这个不难,不用死看书,也不用自己瞎琢磨。我给你一些我自己建议,如果你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的话。

第一:加个对联群。先从对联开始练习,对联对语感和平仄的要求讲实话,比诗律要来的严格。你打好基础后开始接触诗,当然对联群里也会有很多长辈值得你学习,也有很多会发自己的原创诗,互相交流。你可以把自己每句对别人的联当做分散的诗句来写,一步步完成。要知道,对联可成诗,诗却不是对联。(律诗中的颈联颔联就是对联,虽然律诗中有些音律可以变化,比如拗救)

第二:试写藏头诗。有人认为藏头诗比起正规的诗更难,没错,严格的话是更难,但是也更适合新手,因为很多人刚写诗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恰恰藏头诗(即楼主所说的嵌字诗)在给了你开头的基础上让你发挥想象力,便不会觉得找不到灵感,不知从何而写。然后还有一点我推荐先写藏头诗的原因,那就是藏头诗并不是非要限定要用近体诗歌格式,这个下面会讲到,你可以写成打油诗,也可以写成古风无韵律的诗。这一环节主要是锤炼原创者的每句的语感和句子中的连贯性,还有基础的韵感。

第三:真正了解近体诗。因为如果对联会得话,对平仄要求已经很合格了,马蹄韵也很熟悉,三平尾三仄尾,孤平这种初级的错误也不会犯了了,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尝试正规的去写绝句和律诗。当然,对联和诗的讲究是还有些出入,但是基础是有的,功底是有的,游戏规则的变化阻碍不了作者的发挥。这个时候把对联和之前的写的不规则的藏头诗拿出来琢磨,或者重新写,用正规的律体写。可以参照诗律表,但也不一定完全参照,因为还有“拗救”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现在有可以矫正诗律的软件和网站,我知道一个搜韵网。

第四:学会用平水韵。很多人写诗都不用,我之前也不用,后来知道自己以前一直在制造伪诗,果断找了平水韵表,每次写的时候对照即可。因为古时候的字发音和现代人的发音都不一样,所以对诗音律的要求也不一样,诗是古代文化精髓的延续,自然要用古代的规则写,否则都是画虎反类犬。还有要注意查古仄今平表,古时候是仄音现在是平音的字非常多。

第五:无限读和练,找个好点儿的平台,论坛也好,博客也好,Q群也好,相互交流,让别人对自己的作品提些建议精益求精。

我玩诗词也只能算是个学生,这两年学到不少,摆个说教的姿势的确有点不合身份,权当同学间的交流。如果有兴趣可以加我Q。

5.求学习古诗词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水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歇送武判官归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俞文豹《清夜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九州生气恃春雷,万马齐喑究可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开先《宝剑记》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史记·苏秦列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白居易《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苏轼《洗儿》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详《过零丁洋》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白居易《卖炭翁》 温故而之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唐·温庭筠《望江南》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乐府诗集·木兰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月上柳梢头,人。

6.想学学诗词

你可以看看安意如的《陌上花开缓缓归》《人生若只如初见》,写的挺好,有介绍诗人当时写诗的情景,选得诗很好,评的也比较有新意。可能会比直接看唐诗三百首,或者宋词三百首要更容易看进去。直接看唐诗三百首,有可能看着看着就厌烦了,而且太多了,并不一定都是你喜欢的意境的诗。我个人推荐可以看看《古诗三百首》,古诗十九首,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韵味。

个人觉得诗词的好处在于妙不可言,那句诗那句词恰好诉出了你心中当时的感情,所以才让人难以忘怀,这也是所谓的意境吧。

7.怎样学习古诗文

我认为:要想学习古诗文,首先克服的困难是:古文的翻译、背诵以及默写。翻译可以用我们语文老师的四句话来形容:(1)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就是说尽量要把古文中每个字与句子都要一一对应翻译。(2)单音节变双音节或多音节。大家都知道,古文以精练简洁而见长,相比之下,白话文则要把古文的一个字扩成两个字,甚至更多。(3)省略成分补出来。古文不像现代文,它会省略主语,宾语。常用“之”替代,或者干脆不出现。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进一步推测出省略的成分,再适当理顺句子意思。(4)调整词序很重要古文中许多句子和现代文的顺序都不同,先得一一对应着翻,再理顺词序。

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几个方法,希望能帮助你。(1)熟读法。这恐怕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了。但读的同时,可以在脑海中理出整篇文章大致的思路,知道每一段的段意。按照这个思路背。而且,在熟读之后,有时自己觉得哪一句会脱口而出。这时,不要看书,试试看,自己能背多少。然后背不出的,就看看书。这样,反复几次,就能背出来。(2)联想法。如果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可以用这种方法。尽量让脑海中浮现出所背文章的意境,根据这幅图画背古文,效果会很好。(3)好句法。这是我常用的方法,我通常先读三遍文章,然后就会找出我比较喜欢的句子,再背它的上文,再背下文。这样背,很容易脱口而出。

下面该谈谈古诗了。我读诗的方法:我会先准备一本笔记本,一本《唐诗鉴赏辞典》,它上面有着详细的作者写诗的背景和名家的点评,认真仔细的读完之后,将这首诗所涉及到的文化常识、历史典故、一一记录。这样,一边复习笔记本,一边可以增长不少知识。我有时读到深有感触的诗时,会情不自禁地写下心中的感受。

8.我想学学诗词能不能请老师们给我推荐几首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 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9.我想学写古诗词,谁有学习材料

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内容,我现在送你一篇你先看一下,如果你认为可以的话,我可以多送你一些材料,也可以给你寄几本书.怎样写古诗词(初级学习版) 怎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

一、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

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

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

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

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

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

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二、律诗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

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

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2、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2、只能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三、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用韵也叫“押韵”。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学过拼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两大类。比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而“ong”是韵母,押韵也就是押韵母相同的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押韵的目的是为保持诗歌声律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之美。

律诗的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压韵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

过去所指“诗韵”就是指这个来说的。通行的诗韵共有108韵,因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所撰写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过去韵书加以合并简化后列出107韵,所以这些诗韵也称“平水韵”。

后世略有增加至108韵。“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由于平声韵目多,又被分为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这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前面提到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至宋以后,语音变化较大,再照韵书押韵,声律反而不见得谐和,因此,今人写古诗,不一定非要依照韵书压韵。

就律诗而言,现在不但首句可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属于平声,也是可以的。四、四声、平仄、对仗四声,指汉语中的四种声调。

声调,由汉语的语音高低、升降、长短构成。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

现在的普通话,就包含阴平声(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高),阳平声(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一个低升调或低平调),去声(一个高降调)古汉语中也有四声,但与今天略有不同: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阳平上声:这个。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