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月有关的诗句有哪些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李颀:琴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杜甫:寄韩谏议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杜甫:古柏行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山石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韩愈:石鼓歌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长恨歌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白居易:长恨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王维:桃源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沈全期:杂诗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赠孟浩然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春宿左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酬张少府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钱起:送僧归日本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杜牧:旅宿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楚江怀古 渚云低暗渡,关月冷相随。 崔涂:孤雁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韦庄:章台夜思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祖咏:望蓟门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温庭筠:苏武庙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深林人不知。 2.关于抽烟抽得多的句子1. 人们说,抽烟的男人都有伤痛,换言之也就是有伤痛的男人才喜欢抽烟或者抽烟始于伤痛。那么抽烟的男人就应该是涅磐的的凤凰,在阵痛,撕裂,呐喊中重生。选择了抽烟,也就选择了这种毁灭的凄美。 2. 有时与烟友们坐在一起聊天,你给我一支烟,我给你一支烟,抽得家里烟熏火燎、乌烟瘴气,可没有一个讨厌的。特别是在自己失意时,能得到别人友善地送来一支香烟时,拉长的驴脸立马堆成了圆圆的笑脸,再听上人家几句安慰的话,心里的烦恼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种抽烟的情结才是最让人值得感激和怀念的了! 3. 抽烟是一种伤害,男人却乐此不疲。原因就在于男人要用这种温和,柔软的伤害来忘记那思想深处撕心裂肺的痛。爱也是一种伤害,男人却在伤害中寻找快乐。 4. 吸烟的人食指和中指常常被烟熏得黢黑,活像烫了毛的猪蹄。更有甚者,还把最后的烟屁股掐灭,把剩余的一点点烟丝装在烟袋里,以备没烟时再用纸卷上抽。烟瘾大的人,不等一支烟抽完,就重新接上一支烟,再喝上浓浓的砖茶,嘴巴活像个大烟囱,不停地冒烟,嘴巴干了,就喝上一口茶,那架势,还真像个“活神仙”。 5. 这时的烟,就不在是简单的,纯粹的烟,它是男人心中那翻滚的浪潮,平缓的沙滩,情欲的峰巅,绝美的谷底。抽烟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依赖和心理的需求。 6. 于是,戒烟又成了抽烟人的一件大事。可戒烟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每提及此事,让多少抽烟人“望烟兴叹”啊!就像吸毒一样,明明知道毒品害人,一旦粘上就没有好下场,可仍然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抽烟人也深知抽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坏处,时时想着戒烟。 7. 有的人一时心血来潮,就当众宣布:“我要戒烟了!”可架不住烟鬼们一根接一根地白白奉献,还没等你戒了半天,抽的烟反而比以前都多了好几支——因为这一天全是抽的“敬烟”(别人白给的烟)。 8. 烟也是一种别离。因它生命的短暂,显得更加美丽和凄然。就像昙花一现。这种别离也就更弥足珍贵。 9. “黄泉路上无老少”,不管你官再大,也不管你多富有,如果不把身体保护好,等到风烛残年,将要“灭灯”的时候,你再想说“重头再来”的话已为时晚矣!所以说,抽烟终归是人的一大害事。为了您的健康和家人的幸福,我郑重地奉劝各位,还是早早把烟戒了吧! 10. 有人说,“饭后一袋烟,赛如活神仙”,可我觉得,抽烟的渴求并不仅仅在饭后,要是累了,困了,闲了,身体冷了,或者与人唠嗑了,下象棋了,等等,只要是需要时,你抽上一支烟,顿时觉得血液沸腾,神清气爽,浑身舒服,那种既提神、又解瘾的感觉真是无以言表。 11. 尤其是在起草文件时,如果感觉文思不畅,语言梗塞时,赶快抽上一支烟,一阵吞云吐雾之后,就会感觉到茅塞顿开,词如泉涌,下笔有神啊!这时的我发自内心里慨叹:“烟啊,你真是我的好伙伴,我今生今世不会离开你了,难怪**打江山时一遇到问题时,抽上一支烟,就有了新的战略思想!我们小烟民虽然不敢与伟人相比,但对烟的渴求应该都是一样的吧! 12. 总是在很寂静的黑夜,关山所有的灯和窗户,很安静,只听得见她的呼吸声,她喜欢不断的搬弄着打火机,跟她的呼吸声附和着。再点上一只烟,幽幽的吸上一口,吐出烟雾。谁也不知道她在寂静的夜想些什么?谁也无法走进她,烟成了她的唯一。 13. 抽烟的起源她永远无法忘记,她成了一个烟民,成了一个成天幽幽吐着烟雾无法接。 14. 又点燃了一只烟,男人沉浸在淡蓝色的烟雾中,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迷蒙,那么的深情。细细看去抽烟男人的眼角似乎有一滴潮湿的晶莹。 15. 男人的一生有着无数的别离。像那一只又一只的香烟。有的刚刚点燃,有的只抽一点,有的燃其大半。但能伴其终生的少之又少。 3.与"筝"有关的古诗句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君家。(崔颢) 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 (王士稹《蝶恋花》)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 端《鸣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中庸《听筝》 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 贳得新丰酒,复闻秦女筝。 柳条疏客舍,槐叶下秋城。 语笑且为乐,吾将达此生。 ——王勃《与卢象集朱家》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日行」李白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邯郸南亭观妓」李白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登瓦官阁」李白 4.和笔有关的诗词有哪些1、筹笔驿 唐代: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2、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满江红·翠幕深庭 宋代:吴文英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4、沁园春·孤馆灯青 宋代: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5、王勃故事 宋代:宋祁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AC%94 5.和愁有关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 6.与柳有关的古诗词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 (2003 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 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 我向秦。” ( “ 杨花 ” 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 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诗词中不仅写 “ 折柳送别 ” 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 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如 “ 柳丝 ” 、“ 柳枝 ” 、“ 柳阴 ” 、“ 柳色 ” 、“ 烟柳 ”“ 柳绵 ” (又可说成是 “ 柳 花 ” 、“ 杨花 ” 、“ 柳絮 ” )、“ 杨柳 ” 、“ 折杨柳 ” 、“ 杨柳春 ” 、“ 杨柳依依 ” 等等。 “ 折柳 ” 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 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 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 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 一个多月。 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 天》,寄给李之问。 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李只得以实相告。 李夫 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 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 聂胜琼 《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二、“ 折柳 ” 之缘由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 柳 ” 谐 “ 留 ” 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 但是,这种 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 不是一个 “ 谐音 ” 就能解释清楚的。 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如清 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 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这种解释 是很合理的。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 “ 随地可活 ” ,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 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 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 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 “ 折柳送别 ” 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这几句古诗。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 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 “ 杨柳依依 ” 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 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 疑的,古人作诗讲究 “ 无一字无来处 ” ,当然来自经典。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 “ 客舍依依杨柳春 ” 改为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我以为不妥。总之,“ 折柳送别 ” 应该有 “ 谐音感怀 ” 、“ 哲理启迪 ” 、“ 文化传承 ” 这样三个缘由。 三、“ 折柳 ” 之乐曲 “ 折柳送别 ” 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 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 有一首歌词曰:“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 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李白《塞下曲》:“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还有前面提 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 “ 闻折柳 ” ,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 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 诗《送阮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反复重叠歌唱,所以 称为《阳关三叠》。 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 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柳,以表达离别之意。刘禹锡就 有《杨柳枝词》九首,其中一首的内容是:“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 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据学者王先谦解释,“ 杨柳 ” 是柳的一种,垂杨即垂柳。 如李商隐 《隋宫》:“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这句中的 “ 垂杨 ” 指的就是隋堤柳。 (在古 诗词中,似乎是柳寓生离,杨寓死别,应该是有明确分工的。如白居易《赠卢子蒙》:“ 闻 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 。 聊备一说。)。 7.关于吹箫的诗句有哪些《满江红·敲碎离愁》 宋代: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译文: 仿佛要把我满怀的离愁敲碎似的,纱窗外,阵阵清风把翠竹摇得簌簌作响。自从他走了之后,悠扬的玉箫声也从此听不到了。我倚在高楼上苦苦思念着,有多么孤独冷清! 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到处飞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够开怀。举头望去.远处的群山一片碧绿——眼看夏天就要来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来的信,从头再读一遍。 倾诉相思的字句,徒然充满了信纸。可是相思之情,何时才能得到满足?哎,是什么东西滴落衣襟上?那是满把的泪水啊!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不至于让他迷失道路。 讨厌的是簇簇垂杨,却老是遮断我眺望的视线。最凄苦的时刻,就是月亮在苍茫的暮色中升起来时,我还倚着栏杆守候着、守候着,却不知守候什么。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3、《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宋代: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4、《过垂虹》 宋代: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译文: 我自创的新调,音韵是如此和谐美妙;小红轻轻地唱着,我为她伴奏,吹着洞箫。 一曲唱完,小船已摇过了吴江县城;回望经过的水路,轻烟绿波,还有那一座座美丽的石桥。 5、《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译文: 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 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 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 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