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孝的唐诗

1.中国古代孝顺的故事

选几个经典的: 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扇枕温衾是二十四孝里的一个故事.记述了东汉江夏安陆人黄香因幼年丧母,侍父极孝,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寒冷的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再让父亲休息.长大后任魏郡太守,魏郡遭受水灾时,黄香倾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被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后成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姿态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老莱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隐士,因为国家战争频繁,为了躲避世俗的纷争,归隐于蒙山 .他非常的孝敬父母,每日做可口的饭菜供奉双亲.70岁的时候都不显老,时常身着鲜艳的 五彩衣服,手里持着儿童玩耍的拨拉鼓小孩子般的戏耍.因此他的表现令父母非常的开心.有一次,他为父母端水,进屋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因为不想让父母为他难过,就想了个逗 人开心的办法,他索性坐在地上模仿小孩子哭,滑稽的表演让父母破涕为笑.。

2.关于孝的古诗、小故事、名人名言

一、小故事

1、孝感动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继承王位。舜登天子位后,对其父仍毕恭毕敬,封其弟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3、啮指痛心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日家中来客,母亲不见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急忙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子释然。

4、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

5、芦衣顺母

闵损,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名言

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法国莫泊桑《项链》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春秋孟子

白话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可以运行在掌管天下。

3、事亲以敬,美过三牲。——西晋挚虞《族姓昭穆》

白话文:侍奉父母以敬,美超过三牺牲。

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希腊伊索克拉底《全希腊盛会献词》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

3.古代关于孝的故事

一、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二、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刚刚九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使蚊虫避开;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三、鹿乳奉亲 周剡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

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四、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当,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

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五、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4.跪求关于孝顺的诗句,格言与故事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

5.有关孝顺的古诗

【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青天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宋凌云《忆父》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舆恭《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倪瑞璿《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6.关于孝的古诗有哪些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7.关于孝顺的古诗大全

《谁氏子》唐代: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

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

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孟东野失子》唐代:韩愈

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

彼于女何有,乃令蕃且延。此独何罪辜,生死旬日间。

上呼无时闻,滴地泪到泉。地祇为之悲,瑟缩久不安。

乃呼大灵龟,骑云款天门。问天主下人,薄厚胡不均。

天曰天地人,由来不相关。吾悬日与月,吾系星与辰。

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吾不女之罪,知非女由因。

且物各有分,孰能使之然。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

鱼子满母腹,一一欲谁怜。细腰不自乳,举族常孤鳏。

鸱枭啄母脑,母死子始翻。蝮蛇生子时,坼裂肠与肝。

好子虽云好,未还恩与勤。恶子不可说,鸱枭蝮蛇然。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上圣不待教,贤闻语而迁。

下愚闻语惑,虽教无由悛。大灵顿头受,即日以命还。

地祇谓大灵,女往告其人。东野夜得梦,有夫玄衣巾。

闯然入其户,三称天之言。再拜谢玄夫,收悲以欢忻。

4.《短歌行》唐代: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5.《陈遗至孝》南北朝:刘义庆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8.谁能给我一些关于孝顺的古诗

孟郊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劝孝歌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

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

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

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

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

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忠孝篇

重华大孝动于天,

武穆精忠国在先。

识得荣辱除弊政,

更期来者谱新篇。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