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渔家傲记梦

1. 古诗词渔家傲

2. 古诗词渔家

古诗词渔家傲

1.古诗词大全 渔家傲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2.【渔家傲古诗的意思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

《渔家傲》赏析【作者介绍】范伸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孤贫,能刻苦自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仁宗宝元三年(1040),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掌管边防军事的副长官),对巩固边防颇有贡献.康定元年(1043)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推行政治革新,因保守势力反抗而失败,被贬为地方官.后死于赴颍州途中.谥“文正”.范仲淹诗、文、词都有成就,语言简练,风格豪迈.诗歌创作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给以后的诗**新运动开了先河,有《范文正公集》.【解题】这首词选自《全宋词》第一册,题作《秋思》作者在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抗击西夏.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治所在今陕西省耀县).《渔家傲》即作于这个时期.据宋人魏泰《东轩笔录》说,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在仅存这一首了.《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五仄韵.【注评】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也作“塞上”指当耐的西北边境.秋:秋天.来:到来.风景异:意思是延州一带秋季的风光和内地大不相同.○总写“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_.大雁是候鸟,秋天向南飞,春天向北飞.衡阳,县名,在现在湖南省衡阳市,旧县城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无留意:没有稍停的意思,说飞走就飞走了.○大雁南飞,是典型的秋季物候.以雁衬人,暗示“归无计”. 四面边声连角起, 四面:指边境各处.边声:边境上的马嘶、风号等声音.连:这里是随着的意思.角:军中用的号角.起:响起.全句意思是:军中号角吹响的时候,边境上四面的各种声音也随着响起来了.○声音之异.所闻. 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千嶂:意思是丛山.里:(丛山)之中.长烟落日:落日余晖中,烟雾茫茫.长烟:大片的雾气.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闭:(城门)关闭.○驻地孤独.所见.上阕侧重写景,展示环境的险恶.浊酒一杯家万里, 浊酒:品质差的酒.古代酒分清浊二色,清酒甘醇,是为美酒.浊酒质量差.家万里:家乡在万里之外.意即远离家乡来到万里之外的边防阵地.○抒情.故土之思. 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指抗敌的功业还没有完成.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东汉将军窦宪追击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纪功.勒:刻(字于石上).归无计:即“无计归”,意思是没有理由回家.○抒情.军功未立. 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 羌管:即羌笛.古代的管乐器.长二尺四寸,三孔或四孔,因出于羌中,故名.悠悠:连绵不尽.霜满地:北方寒冷,秋天初霜较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相当于西历十月下旬),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延州一带初霜比这个时间还要早.○写景.耳闻目见,暗示“人不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不寐:诗中人(作者)难以安睡.寐:入睡.将军:词人自指.白发:头发为之变白.暗示形势的严峻.征夫:戍边士卒.泪:落泪.○以叙事结,传达出复杂而矛盾的情绪.下阕侧重描绘戍边将士的精神面貌,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兼而有之.【译文】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简析】范仲淹少有大志,长有作为.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兼文学家,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政治家独有的远见卓识,给读者以深刻启迪.例如他的散文名作《岳阳楼记》,借洞庭湖景色变化引起的不l同感受,宣扬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所谓“古仁人之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生理想,具有一种催人奋发的感召力.《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同类题材的作品一样,也描绘了边塞的荒寒,以及戍边将士生活和精神的痛苦,但同时又突出了“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思想.将士们处在险恶的环境中,既有生命危险,又经受着怀乡思亲的精神折磨,这些固然值得同情,但不能以“妇人之仁”去同情.个人的痛苦和军人的使命相比较,巩固边防以捍卫国家的安宁要重要得多.“燕然未勒”,“归''就无从谈起──这才是鼓舞士气、振奋军威的大道理.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范仲淹移知延州后,他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力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取守势而不轻易出击,才使局势以满头白发的将军形象收束全篇,章法结构颇具匠心.【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塞下“塞”的本义是险要之处.多指边界上可以据险固守的要地.“塞下”本指边境附近.但由于我国从秦汉以后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主要在北方和西北,因而“塞下”一语也就用来泛指;匕方边境地区.本词中“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的“塞下”具体指当时的西北边境,即作者所处的延州一带.“塞上”与“塞。

3.语文9年级古诗词《渔家傲 秋思》

渔家傲秋思

开放分类: 文学、古诗

《渔家傲 秋思》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4.渔家傲的古诗

古诗《渔家傲》的译文如下: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3. 赏析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4.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48204.aspx

5.渔家傲这首古诗

首先,渔家傲不是一首古诗而是一个词牌名,以渔家傲为词牌名的词有很多,例如 渔家傲·秋思等。

其次,范仲淹、李清照都写过关于渔家傲的词。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望采纳,谢谢

古诗词渔家

1.关于渔家的诗词

诗情画意的诗句(一)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情画意的诗句(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古诗【夜到渔家】的正确诗意

夜到渔家

张籍

渔家在江口, 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 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 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 春风动草衣。

这首《夜到渔家》,一本作《宿渔家》。张籍用蘸满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前人较少触及的渔民生活的一个侧面,题材新颖,艺术构思富有独创性。

春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行旅至江边,映入眼底的景色,萧索而落寞。诗人一开头就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简陋,靠近僻远江口,便于出江捕鱼。时值潮涨,江潮侵入了柴门。诗人在柴门外窥望,发现屋里阒无一人。诗人为何在门外徘徊张望呢?原来他要在这户渔民家里投宿,而屋主人却还未回家。“行客欲投宿”,暗示时已临晚,而“主人犹未归”,则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渔时间之长,其劳动之辛苦不言而喻。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观看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蜓伸展,前村还在远处;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明夜已降临。“钓船稀”则和“主人犹未归”句,前后呼应,相互补充。

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不断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期待已久的渔人大概回来了吧!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调子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语言浅切流畅,活泼圆转。“春风动草衣”句写得尤为传神。正如清人

田雯评价张籍诗歌特色时所指出的那样:“名言妙句,侧见横生,浅淡精洁之至。”(《古欢堂集》)

3.关于“渔父”的古诗词有哪些

1、宋·苏轼《渔父》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2、南唐·李煜《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侬有几人?

3、南唐·李煜《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4、唐·张松龄《渔父》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5、唐·贯休《渔父》

一叶一竿竹,眉须雪欲零。陆应无祖业,香必是伊腥。儿亦名鱼鹧,歌称我洞庭。回头深自愧,旧业近沧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