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诗中 唐诗中1.唐诗中抒情、哲理、写景的句子请给出唐诗中,抒情的,写出哲理的,抒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哲理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写景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唐诗中的成语有哪些桂子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形容中秋前后佳景。 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见过大世面。 为人说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指为人说好话,替人讲情。 壮志未酬——“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李频《春是思归》)指宏伟的志愿没有实现。 为人作嫁——“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原指贫女无钱置备妆奁,却年年为人缝制嫁衣,后用以比喻徒然为别人忙碌。 古稀之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此成语指七十岁。 过去人们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所以说“古来稀”。 绿叶成荫——“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不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杜牧《叹花》)据《唐摭言》记载:杜牧佐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一民女,年十六有余,容颜极美。 杜牧甚爱之,遂与其母约定:“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可嫁。”十四年后,杜牧任湖州刺史,那女子已嫁人生子,于是杜牧怅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姑娘的爱幕之情和不能婚配的无可奈何的自伤心理。 比喻女子出嫁后生有子女。 作茧自缚——“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蚕吐作蚕,把自己包裹在里面。比喻做某事的结果反使自己受困。 亦比喻束缚自己。 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弹箜篌》)诗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使得正在补天的女娲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的发展出奇而惊人。 天旋地转——“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白居易《长恨歌》)天地转动。 原指根本改变局面,现形容头晕眼花。 杳如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比喻一去之后无影无踪。亦比喻人或物下落不明。 擒贼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捉盗贼要捉首恶。 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人马奔跑时的尘土飞卷。此诗是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而自刎乌江的惋惜和批评。 现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恢复势力。 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四海为家——“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两次出现。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出将入相——“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崔颢《江畔老人愁》)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指文武兼备的人才。亦指官居高位者。 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旧指女子十三、四岁。 二分明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形容古时扬州的繁华。 孤云野鹤——“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旧喻闲居野处的隐士。 红豆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长用以象征爱情。 比喻男女相思。 在一首中出现十几条成语,恐怕也只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了。 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 也作“门庭冷落”。 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 意谓一见如故。 3.唐诗中人名唐诗中的著名人名 丁启阵 一个人,要想身死名留,乃至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古人认为有三种途径: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指品德修炼,立功是指建功立业,立言是指写作诗词歌赋、学术论著。而实际上,流芳百世的途径不止这三种。 据我观察,至少还有这样一种:诗文名篇的描写记载。 一个人,倘若有幸被文人写入诗文作品,碰巧这诗文又成为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 那么,尽管这个人的一生可能于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均毫无建树,但其姓名也能随着诗文名篇的传播而广为人知,乃至于永垂不朽。如果说因为自己立德、立功、立言而获得不朽名声的人是著名人物,那么这一类由于他人的诗文描写而名留后世的人,我们不妨称之为著名人名。 唐诗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著名人名。这些著名人名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姓氏+官名,第二种是姓氏+排行,第三种是姓氏+身份,第四种是姓名具足者。 姓氏+官名的如: 杜少府。见于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少府,是当时县尉的通称。杜少府,即姓杜的县尉。 关于这位杜少府,我们除了知道他是王勃的朋友,曾经从长安外放到蜀川(今天四川省崇庆县)做县尉这两点之外,充其量还能推测他是一个感情较为脆弱之人——因为,王勃的送别诗里勉励他“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陆郡丞。 见于杜审言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晋陵,唐郡名,即今天江苏常州市。 关于这位陆郡丞,我们还知道这样两个信息:与杜审言相熟,写过《早春游望》一诗。 韦参军。 见于高适诗《别韦参军》。诗中有下述句子:“……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可见,这位韦参军(军职名),是高适最铁、最有共同兴趣的朋友。 房兵曹。 见于杜甫诗《房兵曹胡马》。兵曹,即兵曹参军事,也是军官职位。 这位军官立过什么军功,我们一无所知,但是,我们知道他曾经拥有一匹好马。这匹来自大宛(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费尔干纳盆地)的好马,瘦而神骏,“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年轻的杜甫,在它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姓氏+排行的如: 魏大。 见于陈子昂诗《送魏大从军》。魏大,即魏氏家族兄弟辈排行老大。 这位魏家老大,我们知道的信息有:与陈子昂相熟,即将去参军,陈子昂对其寄托了厚望,希望他能像春秋时晋国大臣魏绛那样消除边患,建立军功。 元二。 见于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诗十分有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更是情深意长。 此诗当时即被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子,即“阳关三叠”,一唱三叹,流传至今。但是,这个引发王维写出千古佳作的人,我们却只知道他姓元、是元氏家族同辈中排行老二这一点儿情况。 后来,杜甫诗《送元二适江左》中的元二,不知道是否同一个人。杜甫诗中的元二,是一个“负气好谈兵,游诸侯间”的人(清人浦起龙言)。 卫八。见于杜甫诗《赠卫八处士》。 关于卫八有不同说法,有人怀疑是蒲州隐士卫大经的族人,有人说是卫宾,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所能确知的,他是杜甫的朋友,生育有多个儿女,曾经于战乱岁月招待过杜甫一顿简单却令其倍感温馨、感慨万端的夜宵——“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黄四娘。见于杜甫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两句,足以使黄四娘名垂千古。然而,黄四娘何许人,历来有不同说法。 苏轼心目中她是农村妇女,浦起龙断言她是妓女,也有人认为她是有身份的女人,我曾做论文考证其为“花禅”,即妓女出身后来遁入空门做了尼姑。 刘十九。 见于白居易诗《问刘十九》。这位刘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做司马时的朋友。 诗中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两句,白居易邀其同饮,可见也是喜欢饮酒之人。据白居易另一首诗《刘十九同宿》所言,这刘十九是嵩阳处士,是今天河南登封县人。 姓氏+身份的如: 颖师。韩愈、李贺均有《听颖师弹琴》诗。 这位俗姓颖的出家人,曾向多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可见他不但会弹琴,更深知名人的广告作用。 吴处士。 见于贾岛诗《忆江上吴处士》。这位吴处士大约也喜欢苦吟诗歌,某年夏天曾跟贾岛在长安相聚,后来乘船去了福建。 姓氏具足的如: 辛渐。见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天宝元年前后(742)的一天清晨,辛渐要从江宁县(今天江苏省镇江市)去洛阳,当时任江宁县丞的王昌龄在西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送行。从王昌龄托其转述的话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看,辛渐大约是王昌龄不错的朋友。 汪伦。见于李白诗《赠汪伦》。 汪伦只是安徽泾县一个普通百姓,善于酿酒,大约也喜欢诗歌,崇拜李白。有一次他邀请李白到自己家乡一游,并以美酒相款待,送别的时候还在岸边踏歌。 李白一时高兴,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诗句,令后人艳羡不已。据说,汪伦的后代也为此感到自豪,一直把李白的诗视为珍宝。 李凭。见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 从李贺诗歌猜测,李凭大约是当时以弹奏箜篌著名的梨园弟子。 品读唐诗的时候,一方面,这些原本籍籍无名之人。 4.唐诗中的古诗诗名这个唐诗诗名太多了,下面给你写几个: 1春晓 孟浩然 2、绝句 杜甫 3、春夜喜雨 杜甫 4、忆江南 白居易 5、寒食 韩翃 6、江南春 杜牧 7、咏柳 贺知章 8、凉州词 王之涣 9、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10、绝句 杜甫 11、渔歌子 张志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5.唐诗中有很多涉及地理的诗句,解释其中的原因1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第一句.这是气候的垂直差异性,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山上的温度自然比山下要低,花期也晚.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间,它比(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第二句.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让水自西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从表面上看是正确的,但是水循环的过程可不是这样的,有一个海陆间循环,或者叫大循环.陆地的水到了海洋后,海洋的水蒸发,又在陆地上以降水的方式补给河流.要是没有这过程,河流早就干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