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陕西2019中考语文古诗词分析 2. 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 陕西2019中考语文古诗词分析1.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体该怎么答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心 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 注释 ①选自《放翁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诗人。 ②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③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④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⑤梦断:梦醒。 ⑥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⑦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⑧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⑩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料:预料。 译文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江湖!赏析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 “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 “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南郑属古梁州,故曰。 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 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 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 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醉歌》)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 (《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着。“旧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 原来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以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 这里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 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盾,不仅体现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 2.关于初三语文古诗分析望 江 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下面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最后一句“肠断白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 3.初中语文评析古诗思路1诗歌分类古代诗歌的分类是基础性的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所以要牢记要点:按诗歌的体裁分类: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七律五律、绝句:七绝五绝)。按诗歌的题材分类:分为咏怀诗、咏史诗、咏物诗、田园山水诗、边塞诗等。2作家分类知人论事的方法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要求,而对于掌握诗歌作家的生平事迹有助于考生对作者所写诗歌的理解。在历年的上海卷考试中也考到了辛弃疾、岳飞等爱国主义诗人,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对常见的作家有所了解并有所分类识记。如:爱国主义诗人群体有:屈原、陆游、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边塞诗人群体有: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等。山水田园诗人群体: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女词人:李清照等。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苏轼等。婉约派词人:姜夔、柳永、晏殊等。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苦吟诗人:盂郊、贾岛。亡国之君:李煜等。如再进一步根据作者对作品表现情感分类如:爱国报国(报国之志、报国无门)、战争之思(反对战争、歌颂英雄)、思家念乡(亡国之恨、离别之痛)、感怀人生(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等。3意象分类在古代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所以了解了一些固定的意象可以理解作者在诗歌中的思想情感,从而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考题,分析考题,直达答案的要点。如:表示坚贞高洁的品质意象有:松、菊、梅、竹、冰雪、蝉等。表示离愁别绪思乡之愁的意象有:月、鸿雁、云、鹧鸪鸟等。表示爱情的意象有:莲、红豆等。表示离别送别的意象有:折柳等。表示凄凉悲伤的意象有:梧桐、杜鹃鸟、猿猴等。表示生命顽强拼搏的意象有:草、鹰等。表示荒凉景象的意象有:草木繁盛、古迹等。表示希望的意象有:小雨、春风等。4手法分类在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运用典故、衬托、渲染、象征、对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些表现手法都需要考生在诗歌鉴赏题中识别出来,大家可以从复习课本入手进行判别。举一些例子如运用典故的手法:课本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又如衬托的例子:“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就是以动衬静。希望大家在复习课本中有所收获。5修辞分类对于修辞今年上海卷的高考中就出现了,并着重于对修辞的作用进行了考核,所以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非常重要。常用修辞如:[夸张]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比喻]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拟人]诗句如: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通感]“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设问]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等修辞手法。总体来说古诗词中作者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使诗歌中的意象更为形象生动,使表情达意更为完整,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家在考试中可以从这几点来考虑。6意境分类“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对于意境的鉴赏是高考中的难点,是对考生的较高要求,那么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对常见的意境有所了解,并对描述常见意境的词语有所识记,便于在分析时的运用。如:常见的意境有:雄浑壮丽、幽清明净、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恬静自然等。常见描写意境的词语有: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高亢、繁华、淳朴、暗淡、萧条、荒凉、冷寂等。 4.关于初三语文古诗分析望 江 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下面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最后一句“肠断白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 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1.初中古诗默写人教版请答题古诗文复习资料班级:1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2 愁云惨淡万里凝3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4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5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6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7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8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9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10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1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2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13 何陋之有14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15 秦时明月汉时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16 雪上空留马行处17 千里莺啼绿映红18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19 择期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 碧水东流至此回 21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2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23 下笔如有神24 断肠人在天涯-------------应该就是这样了。 2.初中语文古诗词默写春天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夏天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思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爱情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何时休,此情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理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中考语文古诗词填空带答案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复习题(附答案)一、记忆性默写,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 1.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3. 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4. 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5. 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感》)7. 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8.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9. 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10. 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 (同上)11. 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上)13. 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 (同上)15.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6. 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18. __________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 (同上)19.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2.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23. 逢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24. 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25. 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26. 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27. 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9.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同上)30. 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同上)32. 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西山村》)33. 萧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34. 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5. 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36. 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同上)37. 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9.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40. 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乙亥杂诗》)二、理解性默写,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 《关雎》中的男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2. 《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但闲静无忧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三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和文言文重点词汇《桃花源记》陶渊明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课《核舟记》魏学洢一文的第二至四段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背诵并默写)《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马说》韩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出师表》诸葛亮《〈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孟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蒹葭》 《观沧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泊秦淮》 《浣溪沙》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游山西村》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己亥杂诗》。 5.给我一点中考语文的默写题目,给分2006年中考语文默写试题荟萃2006年无锡市考试语文试题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 。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 ③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 ,只有香如故。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 ⑥江山如此多娇, 。 注意:⑦⑧⑨三题任选两题。 ⑦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到过三峡的人都说,春冬时候的水依然像郦道元笔下所描写的那样 “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⑧虽然社会还存在着贫富差距,但是许多人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就像黔娄之妻所说的那样“ , ”,默默地为社会努力工作着。 ⑨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诗句是“ , ”。 参考答案:(10分)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④零落成泥碾作尘 ⑤各领风骚数百年 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⑦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⑧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每一句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2006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卷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⑴蝉噪林逾静, 。 (王籍《入若耶溪》)⑵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⑶劝君一杯酒, 。 (王维《渭城曲》)⑷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⑸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苏轼《岳阳楼记》)⑹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浙江舟山)⑺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历来为世人传唱。⑻古诗词中有许多歌咏春天的诗句,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连续两句: , 。 参考答案:⑴鸟鸣山更幽 ⑵恨别鸟惊心 ⑶西出阳关无故人 ⑷长风破浪会有时 ⑸月有阴晴圆缺 ⑹后天下之乐而乐 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⑻示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心剪刀//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白居易的《钱塘糊春行》、孟浩然的《春晓》、韩愈的《初春小雨》、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中的句子等等。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非课改区)古诗文填空 (12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 ▲ 。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2) ▲ ,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3)劝君更尽一杯酒, ▲ 。 (王维 《渭城曲》)(4)天苍苍,野茫茫, ▲ 。(北朝民歌《敕勒歌》(5) ▲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欧阳修 〈〈醉翁亭记〉〉)(6)青箬笠,绿蓑衣, ▲ 。(张志和《渔歌子》)(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 ▲ 。 (韩愈《马说》)(8)写出含有“月”的古诗词: ▲ , ▲ 。(9)《卖柑者言》中用以揭露封建官僚道貌岸然的嘴脸,后来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是 ▲ , ▲ 。 参考答案:⑴淡妆浓抹总相宜⑵纸上得来终觉浅⑶西出阳关无故人⑷风吹草低见牛羊⑸人生自古谁无死⑹斜风细雨不须归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⑻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浙江省绍兴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一⑤题必做,第⑥⑦两题选做一题)(12分) ① ▲ ,天涯若比邻。自己注册下,就能下载了。 6.求中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1.《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亲贤臣,远小人)5.《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 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8.《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亲贤臣,远小人)9.《陋室铭》这篇短文中的核心句是: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0.《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 。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1.《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2.《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3.《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4.《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5.古语云:“不知者不怪也”。 《论语十则》中与此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人不知而不愠 ) 16.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7.《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是 , ,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初中语文最容易默写的古诗是什么2008年中考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易考名句汇编一、《论语》十则(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鱼我所欲也》(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四、《曹刿论战》(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6)六、《出师表》(5)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七、《桃花源记》(3)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八、《三峡》(3)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九、《马说》(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十、《陋室铭》(3)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十一、《小石潭记》(4)十二、《岳阳楼记》(4)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十三、《醉翁亭记》(4)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十四、《与朱元思书》(4)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十五、《关雎》(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十六、《龟虽寿》(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十七、《观沧海》(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十八、《过故人庄》(1--)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十九、《观书有感》(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十、《饮酒》(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十二、《次北固山下》(1)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十三、《使至塞上》(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十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十五、《行路难》(4)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二十六、《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4--)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二十七、《望岳》(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十八、《春望》(3)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二十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三十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十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三十三《钱塘湖春行》(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十四、《雁门太守行》(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三十五、《赤壁》(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十六、《泊秦淮》(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三十七、《夜雨寄北》(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十八、《无题》(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三十九、《相见欢》(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四十、《渔家傲》(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四十一、《浣溪沙》(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四十二、《登飞来峰》(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四十三、《江城子》(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四十四、《水调歌头》(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四十五、《游山西村》(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十六、《破阵子》(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沙场秋点兵四十七、《过零丁洋》(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四十八、《天净沙 秋思》(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十九、《山坡羊 潼关怀古》(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五十、《已亥杂诗》(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五十一、《归园。 8.中考语文容易考到的默写的地方初三语文背诵复习之我见陈窈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记诵名句名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因此,背诵默写这一很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的考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是我在背诵复习时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 首先:应该消除害怕背诵的心理 背诵早已被实践 所证明,它既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他们虽然治学方法不同,学术成绩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博闻强记。 钱钟书先生从幼年起,不仅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就连《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小说,“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在他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再加上他超人的智慧,所以作起学问、写起文章来能够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前辈大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背诵古诗文要注意三个阶段。一要接受诗文的信息,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词句意思;二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开展想象,领会意境;三是要探究诗文的言外之意,体会诗文里的思想感情。 三个阶段,体现理解古诗文的三个层次。理解古诗文的三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 只有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真正理解古诗,从而乐于背诵古诗。 其次:对学生进行中考默写题型归类分析指导,在解题的同时复习背诵的内容 在复习的时候,我把题型分成六种。 第一种类型:对照默写题 这类题要求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解这类题,一要熟记要求背诵的古今诗文,二要认真细致地逐句与记忆中的正确文句相对照。 例 下列文字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 乐,寓之酒而得之心也。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第二种类型:上下连贯式,要求直接按课文填写上句或下句,只要熟记原文即可。 例 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4)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千里称也。 第三种类型:理解默写题 这类题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解这类题必须依据题干有关内容的提示(或要求)填写句子。 例 按下面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1)《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夏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送别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类型:是情境默写题。这类题取材于现实生活,设计一个情境,要求填写相关的句子。 解这类题要特别注意所设计的“情境”,据此调动记忆仓库的积累,填写句子。 例 按提示填空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才能而不被发现,韩愈早在《马说》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 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第五种类型:定向归类型。 例 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四个含“雪”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晓驾炭车辗冰辙。” “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_ 。” “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六种类型:相似归类型 这里我只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末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这道题是为了复习送别诗。 先复习送别诗,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官归京》等,然后找出情景交融的诗句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尽长江天际流。”“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题型指导,以便学生在复习时能对症下药。再次:是对一到六册中的古诗词作一归类复习 我归类了20首写景诗,其中春景有13首,如《初春小雨》、《夜月》、《渭。 9.中考语文古诗词填空带答案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复习题(附答案) 一、记忆性默写,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 1.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3. 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4. 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5. 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感》) 7. 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8.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9. 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0. 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 (同上) 11. 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上) 13. 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 (同上) 15.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 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18. __________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 (同上) 19.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2.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23. 逢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4. 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26. 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同上) 30. 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同上) 32. 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西山村》) 33. 萧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 34. 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5. 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6. 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同上) 37. 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9.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 40. 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乙亥杂诗》) 二、理解性默写,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 《关雎》中的男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2. 《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但闲静无忧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10.初中古诗文默写第一册 1.《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扁鹊见蔡桓公》中,引申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蔡桓公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来表达对医生的反感。 3.《过故人庄》中,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莺燕报春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野花与春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们与人的关系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游山西村》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在《桃花源记》中,与以下两句诗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描写出片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李清照《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第二册 1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表现挖山艰难和决心坚定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16.《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居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与人交往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7.《爱莲说》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表明作用独爱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观书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三册 20.《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论诗》中,常用来赞美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2.《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