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唐诗》的年代清朝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 唐诗本事及评论资料,亦间附诗后。诗人小传考证尤为详尽,并采辑遗文佚事,附入小注。 此书编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 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经今人周勋初考证(见《文史》第八辑《述〈全唐诗〉成书经过》),知《全唐诗集》即指季书,彭定求等对二书的利用情况,亦不尽属实。 以《全唐诗》与季、胡二书覆勘,可知是以季书为主、兼采胡书编成的。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 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在充分利用季胡二书的基础上,编修诸臣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校订补遗工作。一、增补诗什,《全唐诗》卷八八二以下补遗七卷,系据季胡二人未用的《唐百家诗选》、《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古今岁时杂咏》等书及石刻资料编成,正编各家诗亦有少量增补。 二、考订辨误,包括六朝人误作唐人如陈昭、卫敬瑜妻等,六朝诗误归唐人,如吴均、刘孝胜诗误归曹邺;误将诗题中人名视作撰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皆一一作了订正。三、据所见善本唐人诗集,增加了部分校语。 季胡二书校记皆注明出处,诸臣将出处全部抹去,仅注为“一作某”。四、重新调整了小传。 删繁就简,并将二书所附作者生平资料删去。五、删去胡书末之“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二十八卷”。 六、重新安排全书序次 全唐诗 ,“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次臣工,次闺秀,次释道,”末附神仙、鬼怪、嘲谑、歌谣谚语、词等类作品。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但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最后,将《全唐诗》的版本及后人的补遗。 2.咸采撷荟萃于一遍之内亦可云大备矣什么意思咸采撷荟萃于一编之内,亦可云大备矣! 意思是: 都选录、汇集在一部书(《全唐诗》)之中,也可以说齐全了! 字词解释: 咸:都。全都。 采撷:采集,这里表示选录、选用。 荟萃:本指草木丛生的样子,后喻优秀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编:编书。这里做量词,一编书,即一部书。 大备:完备、齐备。 康熙皇帝在《御制全唐诗序》中说,《全唐诗》“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厘为九百卷。于是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撷荟萃于一编之内,亦可云大备矣!” 整段话的意思是: (《全唐诗》这部书)收取诗篇共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涉及二千二百余名诗人,分成九百卷。至此,唐朝三百年诗人的精华,都选录、汇集在一部《全唐诗》之中,也可以说齐全了! 3.唐诗600首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全唐诗》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4.《全唐诗》是编于哪个时期全唐诗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一部汇集唐朝诗歌的集子。全书共 900 卷,目录 12 卷,共收唐、五代诗4.89万首,作者2 200多人。在中国, 还没有一部集子像《全唐诗》那样收辑这么多的诗歌和作者。 最早考虑编纂此书的人是清圣祖玄烨。1705年春天,玄烨在第五 次南下巡视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江宁织造曹寅。曹寅邀请了彭定求、沈 立曾、杨中讷等十人参加编书。次年十月,全书编辑完工。全书的编排体 例是这样的:帝王后妃的作品编在最前面,其次是乐章、乐府,接着是唐 代诗人的作品。诗人按时代先后排列,并附作者小传。最后是唐、五代的 词。由于内容浩繁,编纂时间仓促,书中误收、漏收、重复,以及张冠李 戴、次序混乱、考证粗疏等问题不少。尽管有这些欠缺,《全唐诗》还是 一部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它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 为使《全唐诗》更加完整、正确,1960年重新排印出版,改正了 一些明显的错误。此后,又出版了《全唐诗外编》。 5.歌曲《兰亭序》的简介是什么歌曲兰亭序 所属专辑 :魔杰座 歌手:周杰伦 作词:方文山 地区:中国台湾 发行时间:2008年10月15日 唱片公司:杰威尔音乐 歌词: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 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已写 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一行朱砂 到底圈了谁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RAP: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尖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弹指岁月 倾城顷刻间湮灭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 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 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飞 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 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 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手书无愧 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低哑二胡..一种凄凉的音色就这样沧桑地诉说着.. ) 《兰亭序》已在月色头上..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真正品音乐的人.绝不会说什么《兰亭序》比不上《青花瓷》.《东风破》才是最绝..不同于菊花台的悲怆..青花瓷的凄美..东风破的离愁..而兰亭序更多的是沧桑与无奈.. 《兰亭序》要阅懂歌词背景内涵..听入身在其中的意境。 再与中国古文化书法相连..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人燕南飞 转身一撇你禽泪」 方先生遣词用句唯美令人拍案叫绝!以书法的行书行云流水.描写心细的古代女子在月下推门出来脚步轻移的姿态..再描写女子的绝世美貌无人能模仿比拟..最后暗喻王羲之的年代东晋.正是王室南迁落魄之际.徒留佳人在北方..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虽说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一首诗..但是当手中悬笔欲落款之际..心中激荡的思绪却也不免如岸边千叠的浪~ 而爱情何解..怎麽落笔都不对..若不是真的谈过一回恋爱..恐一生也无法临摹出如兰亭序般千变万化的情! 「掬一把月 手揽回忆怎么睡」 方先生继青花瓷后再次打捞月色..手揽回忆..何等思念..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你婉约」 「心事密缝 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 兰亭序实属句句是诗..条条押韵..意境高雅深情..曲韵婉约有神.. 「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最后二胡把这种绝美凄伤..婉转牵肠的意境诠释的完美! 与上一张专辑不同的是,周杰伦这一次从古典瓷器到古典书法的转变。其古韵不退,却用流行的方式阐述了古典的书法。 与王羲之大有不同。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本来表达的是“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其大致思想如下: 一、写兰亭集会的盛况以突出生之“乐” 。 إ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气,第六句抒发感慨。 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إ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二、写静者躁者的异同以突出死之“痛” 。 إ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 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什么感慨?有两个: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它告诉我们三点: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 إ三、文章为批评名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而作 。 إ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 6.古代唐诗有哪些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全唐诗》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一共有几万首,买本《全唐诗》慢慢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