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黄遵宪的诗歌理论

1. 黄遵宪的诗歌

黄遵宪的诗歌

1.近代诗人黄遵宪的诗近代诗人黄遵宪著名的诗

海行杂感 稗瀛大海善谈天,?O女童男远学仙。

傥遂乘桴更东去,地球早辟二千年。 青李黄甘烂漫堆,蒲桃浓绿泼新醅。

怪他一白清如许,水亦轮回变化来。 中年岁月苦风飘,强半光阴客里抛。

今日破愁编日记,一年却得两花朝。 星星世界遍诸天,不计三千与大千。

傥亦乘槎中有客,回头望我地球圆。 家书琐屑写从头,身在茫茫一叶舟。

纸尾只填某日发,计程难说到何州。 温则宫朝会 万镫悬耀夜光珠,绣缕黄金匝地铺。

一柱通天铭武后,三山绝岛胜方壶。如闻广乐钧天奏,想见重华盖地图。

五十余年功德盛,女娲以后世应无。 寄怀左子兴领事 古人材艺今俱有,却是今人古不如。

十载勋名辅英?,一家安乐寄华胥。头衔南岛蛮夷长,手笔西方象寄书。

闻说狂歌敲铁板,大声往往骇龙鱼。 登巴黎铁塔 拔地崛然起,???虼0僬伞W苑羌儆鹨恚肽荃媛纳稀8弑晷鹫耄奈姨O率逭善欤扇萸苏省J∩؟牛躲谝傧嘞颉S稳似笞憧矗丫ّ劢绱础P蒂可咸冢抨ら裣臁H艘巡灰矸桑某隹招樯稀2⑹牢薅穑懒⒕腊。

2.黄遵宪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黄遵宪其实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岁所作《杂感》,对“俗儒好尊古” 提出批评,宣称“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不过这只是他的泛泛之论。

在《人 境庐诗草自序》中,他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作了为更详尽的说明。其要旨大概是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追求绝对的自由, 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

其中最具特色的两点是:其一,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这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日益扩大和不断变化的生活内容;其二,提 出要“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这表明 他的诗歌有散文化倾向,这一倾向同他多以诗叙事写物有关。

3.求几首黄遵宪的

1、《今别离》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

2、《杂感》 大块凿混沌,浑浑旋大圜;隶首不能算,知有几万年。羲轩造书契,今始岁五千;以我视后人,若居三代先。

俗儒。 3、《香港感怀十首》 酋长虬髯客,豪商碧眼胡。

金轮铭武后,宝塔礼耶稣。火树银花耀,毡衣绣缕铺。

五丁开凿后,欲界亦仙都。 4、《香港感怀十首》 盗喜逋逃薮,兵夸曳落河。

官尊大呼药,客聚众娄罗。王面镌金宝,蛮腰跨革靴。

斑阑衣服异,关吏莫谁何。 5、《香港感怀十首》 沸地笙歌海,排山酒肉林。

连环屯万室,尺土过千金。民气多羶行,夷言学鸟音。

黄标千万积,翻讶屋沉沉。 6、《香港感怀十首》 便积金如斗,能从聚窟消。

蛮云迷宝譬,脂夜荡花妖。龙女争盘镜,鲛人斗织绡。

珠帘春十里,难遣可怜宵。

4.求几首黄遵宪的诗

实在找不到更多更全的了,先发这些,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苏伊士运河龙门竞比禹功高,亘古流沙变海潮。万里争推东道主,一河横跨两州遥。

破空椎凿地能缩,衔尾舟行天不骄。他日南溟疏辟后,大鹏击水足扶摇。

锡兰岛卧佛大风西北来,摇天海波黑,茫茫世界尘,点点国土墨。虽曰:中国海,无从问禹迹。

近溯唐南蛮,远逮汉西域,旧时《职贡图》,依稀犹可识。自明遣郑和,使节驰络绎,凡百马流种,各各设重译,金弃铸多罗,玉环献摩勒,每以佛光明,表颁帝威德。

苏禄率群臣,渤泥挈尽室。阑斑被绣缦,扶服拜赤帟。

是中蛮夷长,窃号公侯伯,比古小诸侯,尚足称蒲璧。其他鸟了部,争亦附商舶。

有诏镇国山,碑立高百尺,以此明得意,此刻之罘石。及明中弃后,朝贡渐失职。

岂知蕞尔国,既经三四摘。铁围薄福龙,大半供鸟食。

我行过九真,其次泊息力。婆罗左右望,群岛比虮虱。

咸归西道主,尽拔汉赤帜,日夕兴亡泪,多於海水滴。行行复行行,便到师子国。

浩浩象口水,流到殑伽山。遥望窣堵波,相约僧跻攀。

中有卧佛像,丈六金身坚。右叠重累足,左握光明拳,虽具坚牢相,软过兜罗绵。

水田脱净衣,鬊云堆华鬘,大青发屈蠡,围金耳垂环。就中白毫光,普照世大千,八十种好相,一一功德圆。

是谁摄巧匠?上登忉利天,刻此牛头檀,妙到秋毫颠。或言佛涅盘,娑罗双树间,此即茶维地,斯语原讹传。

惟佛有神力,高踞两山巅,至今双足迹,尚隔十由延。或言古无人,只有龙鬼仙,其后买珠人,渐次成市廛。

此亦妄造语,有如野狐禅。实别经行地,与佛大有缘,参天贝多树,由此枝叶繁。

独怪如来身,不坐千叶莲,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启颜?岂真津梁疲,老矣倦欲眠。如何沈沈睡,竟过三千年? 吁嗟佛灭度,世界眼尽灭。

最先王舍城,大辟禅师窟,迦叶与阿难,结集佛所说。尔来一百年,复见大会设,恒河左右流,犍槌声不绝。

其后阿育王,第一言佛法,能役万鬼神,日造八万塔,举国施与佛,金榜国门揭。九十六外道,群言罢一切。

复遣诸弟子,分授十万偈,北有大月氏,先照佛国月,四开无遮会,各运广长舌。汉家通西域,声教远相接,金人一入梦,白马来负笈,绳行复沙度,来往踵相蹑。

总持四千部,重译多於发,华言通梵语,众推秦罗什。后分律法论,宗派各流别,要之佉卢字,力大过仓颉。

南有狮子王,凿字赤铜鍱,当时东西商,互通度人筏,但称佛弟子,能避鬼罗杀,遂使诸天经,满载商人箧。鸟喙{艹邪}子洲,畏鬼性呆怯,一闻地狱说,心畏睒摩杀,赖佛得庇护,无异栖影鸽。

国主争布金,妃后亦托钵,尊佛过帝天,高供千白氎,乐奏梵音曲,讼听番僧决,向来文身人,大半著僧衲。达摩浮海来,一花开五叶,语言与文字,一喝付抹杀,十年勤面壁,一灯传立雪,直指本来心,大声用棒喝。

非特道家流,附会入庄列,竟使宋诸儒,沿袭事剽窃。最奇宗喀巴,别得大解脱,不生不灭身,忽然佛复活。

西天自在王,高踞黄金榻,千百毡裘长,膜拜伏上谒,西戎犬羊性,杀人日流血,喃喃诵经声,竟能消杀伐,藏卫各蕃部,无复事鞭挞。即今奔巴瓶,改法用金梜,论彼象教力,群胡犹震忄习慑。

综佛所照临,竟过九州阔,极南到朱波,穷北逾靺鞨,大东渡日本,天皇尽僧牒。此方护佛齿,彼土迎佛骨,何人得钵缘,某日是箭节,庄饰紫金阶,供食白银阙,倒海然脂油,震雷响金钹,香云幢幡云,九天九地彻,五百虎狮象,遍地迎菩萨。

谓此功德盛,当历千万劫,有国赖庇护,金瓯永无缺。岂知西域买,手不持寸铁,举佛降生地,一旦尽劫夺。

我闻舒五指,化作狮子雄,能令众醉象,败窜头笼东。何不敕兽王,俾当敌人冲?我闻觕大力,手张祖王弓,射过七铁猪,入地千万重。

何不矢一发,再张力士锋?我闻四海水,悉纳毛孔中,蛟龙与鱼鳖,众生无不容。何不口一吸,令化诸毛虫?我闻大千界,一击成虚空,譬掷陶家轮,极远到无穷。

何不气一喷,散为鞞蓝风?我闻三昧火,烧身光熊熊,千眼金刚杵,头出烟焰红。何不呼阿奴,一用天火攻?我闻安息香,力能敕毒龙,尾击须弥山,波涛声汹汹。

何不呼小婢,悉遣河神从?我闻阿修罗,横攻善见宫,流尽赤蚌血,藕丝遁无迹。何不取天仗,压制群魔凶?我闻毗琉璃,素守南天封,薜荔鸠盘茶,万鬼声喁喁。

何不饬鬼兵,力助天王功?惟佛大法王,兼综诸神通,声闻诸弟子,递传术犹工。如何敛手退,一任敌横纵,竟使清净土,概变腥膻戎?五方万天祠,一齐鸣鼓钟。

遥望西王母,虎齿发蓬蓬,合上皇帝号,万宝朝河宗。佛力遂扫地,感叹摧肝胸。

佛不能庇国,岂不能庇教,奈何五印度,竟不闻佛号!古有《韦陀》画,云自梵天造,贵种婆罗门,挟此肆凌傲。凡夫钝根辈,分定莫能校。

自佛倡平等,人各有业报,天堂与地狱,善恶人所召。卑贱众首陀,吹螺喜相告,亦有婆罗门,渐渐服教导。

食屑鹁鸠行,夜行鸺鹠叫,涂灰身半裸,拜月脚左跷,各弃事天业,回向信三宝。 大地阎浮提,慈云遍覆帱。

何意梵志辈,势盛复鼓噪,灰死火复然,尾大力能掉,别创温都名,布以人皇诏,佛头横著粪,诃骂杂嘲诮,尽驱出家人,一一出边徼。外来波斯胡,更立祆神庙,千牛祭火光。

5.求几首黄遵宪的诗

实在找不到更多更全的了,先发这些,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苏伊士运河龙门竞比禹功高,亘古流沙变海潮。万里争推东道主,一河横跨两州遥。

破空椎凿地能缩,衔尾舟行天不骄。他日南溟疏辟后,大鹏击水足扶摇。

锡兰岛卧佛大风西北来,摇天海波黑,茫茫世界尘,点点国土墨。虽曰:中国海,无从问禹迹。

近溯唐南蛮,远逮汉西域,旧时《职贡图》,依稀犹可识。自明遣郑和,使节驰络绎,凡百马流种,各各设重译,金弃铸多罗,玉环献摩勒,每以佛光明,表颁帝威德。

苏禄率群臣,渤泥挈尽室。阑斑被绣缦,扶服拜赤帟。

是中蛮夷长,窃号公侯伯,比古小诸侯,尚足称蒲璧。其他鸟了部,争亦附商舶。

有诏镇国山,碑立高百尺,以此明得意,此刻之罘石。及明中弃后,朝贡渐失职。

岂知蕞尔国,既经三四摘。铁围薄福龙,大半供鸟食。

我行过九真,其次泊息力。婆罗左右望,群岛比虮虱。

咸归西道主,尽拔汉赤帜,日夕兴亡泪,多於海水滴。行行复行行,便到师子国。

浩浩象口水,流到殑伽山。遥望窣堵波,相约僧跻攀。

中有卧佛像,丈六金身坚。右叠重累足,左握光明拳,虽具坚牢相,软过兜罗绵。

水田脱净衣,鬊云堆华鬘,大青发屈蠡,围金耳垂环。就中白毫光,普照世大千,八十种好相,一一功德圆。

是谁摄巧匠?上登忉利天,刻此牛头檀,妙到秋毫颠。或言佛涅盘,娑罗双树间,此即茶维地,斯语原讹传。

惟佛有神力,高踞两山巅,至今双足迹,尚隔十由延。或言古无人,只有龙鬼仙,其后买珠人,渐次成市廛。

此亦妄造语,有如野狐禅。实别经行地,与佛大有缘,参天贝多树,由此枝叶繁。

独怪如来身,不坐千叶莲,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启颜?岂真津梁疲,老矣倦欲眠。如何沈沈睡,竟过三千年? 吁嗟佛灭度,世界眼尽灭。

最先王舍城,大辟禅师窟,迦叶与阿难,结集佛所说。尔来一百年,复见大会设,恒河左右流,犍槌声不绝。

其后阿育王,第一言佛法,能役万鬼神,日造八万塔,举国施与佛,金榜国门揭。九十六外道,群言罢一切。

复遣诸弟子,分授十万偈,北有大月氏,先照佛国月,四开无遮会,各运广长舌。汉家通西域,声教远相接,金人一入梦,白马来负笈,绳行复沙度,来往踵相蹑。

总持四千部,重译多於发,华言通梵语,众推秦罗什。后分律法论,宗派各流别,要之佉卢字,力大过仓颉。

南有狮子王,凿字赤铜鍱,当时东西商,互通度人筏,但称佛弟子,能避鬼罗杀,遂使诸天经,满载商人箧。鸟喙{艹邪}子洲,畏鬼性呆怯,一闻地狱说,心畏睒摩杀,赖佛得庇护,无异栖影鸽。

国主争布金,妃后亦托钵,尊佛过帝天,高供千白氎,乐奏梵音曲,讼听番僧决,向来文身人,大半著僧衲。达摩浮海来,一花开五叶,语言与文字,一喝付抹杀,十年勤面壁,一灯传立雪,直指本来心,大声用棒喝。

非特道家流,附会入庄列,竟使宋诸儒,沿袭事剽窃。最奇宗喀巴,别得大解脱,不生不灭身,忽然佛复活。

西天自在王,高踞黄金榻,千百毡裘长,膜拜伏上谒,西戎犬羊性,杀人日流血,喃喃诵经声,竟能消杀伐,藏卫各蕃部,无复事鞭挞。即今奔巴瓶,改法用金梜,论彼象教力,群胡犹震忄习慑。

综佛所照临,竟过九州阔,极南到朱波,穷北逾靺鞨,大东渡日本,天皇尽僧牒。此方护佛齿,彼土迎佛骨,何人得钵缘,某日是箭节,庄饰紫金阶,供食白银阙,倒海然脂油,震雷响金钹,香云幢幡云,九天九地彻,五百虎狮象,遍地迎菩萨。

谓此功德盛,当历千万劫,有国赖庇护,金瓯永无缺。岂知西域买,手不持寸铁,举佛降生地,一旦尽劫夺。

我闻舒五指,化作狮子雄,能令众醉象,败窜头笼东。何不敕兽王,俾当敌人冲?我闻觕大力,手张祖王弓,射过七铁猪,入地千万重。

何不矢一发,再张力士锋?我闻四海水,悉纳毛孔中,蛟龙与鱼鳖,众生无不容。何不口一吸,令化诸毛虫?我闻大千界,一击成虚空,譬掷陶家轮,极远到无穷。

何不气一喷,散为鞞蓝风?我闻三昧火,烧身光熊熊,千眼金刚杵,头出烟焰红。何不呼阿奴,一用天火攻?我闻安息香,力能敕毒龙,尾击须弥山,波涛声汹汹。

何不呼小婢,悉遣河神从?我闻阿修罗,横攻善见宫,流尽赤蚌血,藕丝遁无迹。何不取天仗,压制群魔凶?我闻毗琉璃,素守南天封,薜荔鸠盘茶,万鬼声喁喁。

何不饬鬼兵,力助天王功?惟佛大法王,兼综诸神通,声闻诸弟子,递传术犹工。如何敛手退,一任敌横纵,竟使清净土,概变腥膻戎?五方万天祠,一齐鸣鼓钟。

遥望西王母,虎齿发蓬蓬,合上皇帝号,万宝朝河宗。佛力遂扫地,感叹摧肝胸。

佛不能庇国,岂不能庇教,奈何五印度,竟不闻佛号!古有《韦陀》画,云自梵天造,贵种婆罗门,挟此肆凌傲。凡夫钝根辈,分定莫能校。

自佛倡平等,人各有业报,天堂与地狱,善恶人所召。卑贱众首陀,吹螺喜相告,亦有婆罗门,渐渐服教导。

食屑鹁鸠行,夜行鸺鹠叫,涂灰身半裸,拜月脚左跷,各弃事天业,回向信三宝。 大地阎浮提,慈云遍覆帱。

何意梵志辈,势盛复鼓噪,灰死火复然,尾大力能掉,别创温都名,布以人皇诏,佛头横著粪,诃骂杂嘲诮,尽驱出家人,一一出边徼。外来波斯胡,更立祆神庙,千。

6.简单述黄遵宪诗歌的近代特征

近代后期,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文学宣传其维新思想与革命主张,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构架和走向,并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导。黄遵宪大大拓宽了诗歌的审美范围,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是“诗界革命”实绩的体现者。

1. 诗界革命是近代诗歌领域的一次革新运动,它是与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相呼应、相配合的。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主将和旗帜,创作成就最为突出。诗界革命在实践中的成绩,是创作了一批“新派诗”,这些诗在内容上以表现新事物、新境界、新思想为主要特征,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服务,既有呼吁救亡图存、以诗写史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反映当时国际风云、海外风情的优秀篇什,大大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令人耳目一新。新派诗在形式上虽然固守旧风格,但也力图在意境、语句诸方面突破陈陈相因的传统规范,以流俗语、新名词入诗,积极探索通俗化的新途径,形式也比较活泼自由,表现出解放诗体的努力和要求。

2. 作为一个放开眼光看世界的维新志士,黄遵宪较早地走出国门,熟悉西方文化,关注现实政治,其诗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新的理致、新的意境,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突破了古诗的传统天地,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革新意义。黄诗有以下内容值得重视:第一,反映甲午战争前后四十年的历史风云,歌颂中国人民反帝卫国的崇高精神,是黄遵宪诗歌中最光辉的部分,也是他诗歌中的主旋律。诗人生当大乱之年,边关烽火,家国兴亡,皆系之于诗,举凡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维新、庚子事变,以及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史实,诗中均有反映,他的诗集不愧是一部近代中国的编年史。特别是甲午战争前后写下的系列诗作,反帝爱国思想尤为突出。如代表作《冯将军歌》、《度辽将军歌》、《哀旅顺》、《台湾行》等。第二,鼓吹维新,宣传变法,是黄遵宪诗歌中的另一重要主题。他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出发,对封建社会中的陈腐事物进行批判,为变法摇旗呐喊;新政失败后,一面谴责顽固派破坏变法的罪行,痛惜维新事业的夭折,一面忧虞国家前途,更坚定了变法图强的信念。第三,描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吟咏西方社会的科学文明。黄遵宪“足遍五洲多异想”,“吟到中华以外天”,其域外生活经历不仅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五彩缤纷的新内容,而且也使他的诗带有更多的近代色彩。此类诗歌多写新事物、新科学、新景观,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写出了“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开拓了全新的题材。代表作品有《今别离》四首、《日本杂事诗》二百首、《纪事》等。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

3. 黄遵宪在广泛学习、继承前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突破旧境界,创造新诗国,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首先,黄诗虽然常有一种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更主要的是方面是真切的写实。其诗凡描写时代风云者,多为宏篇巨制,往往自成某一方面小史;这些诗叙事成分增多,描写因素加强,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一种五光十色,博大弘深的感觉。其次,黄诗吸取古人以文入诗的手法,力求“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打破诗歌固定的句式、格律,纵横变化,伸缩自如,为近代诗体的解放迈出了新的一步。再次,黄诗的语言广采博收,不拘一格,不仅古的、雅的、中国的资源运用自如,今的、俗的、外国的资源也同样吸收熔铸于诗中。这样就形成了其多维的语言特色,有的典雅,有的清新,有的晓畅。总的看来,黄诗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体现了近代诗歌由旧向新的过渡,同时也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给“ 诗界革命”开辟了道路。

不知道我回答的字数如何?恐怕超过500字了?您贴到word上面,查一下,要是多了就自己删一些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就好。祝好!

7.黄遵宪的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诗歌中重要的现象,是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的兴起,和梁启超对“诗界革命”的提倡。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今梅县)人。光绪举人,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回国后积极参加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去职家居,老死乡里。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

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二十一岁所作《杂感》,对“俗儒好尊古”提出批评,宣称“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不过这还是泛泛之论。戊戌变法前夕,他提出了“新派诗”的名目,《酬曾重伯编修并示兰史》云:“废君一月官书力,读我连篇新派诗。”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诗中他是以“文章巨蟹横行日”(指横写的西洋文)和“世变群龙见首时”为其“新派诗”的背景。换言之,这是对西学日兴的形势的反应,并有着欲为群龙之首、领风气之先的用意。后来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他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作出了更详尽的说明。其要旨大体是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尤具特色的有两点:

一是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这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

一是提出要“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这表明他的诗歌爱好有散文化倾向,这一倾向同他多以诗叙事写物有关。

在具体创作方面,多记时事是黄遵宪诗的一大特点。如《冯将军歌》、《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度辽将军歌》等均反映了中法、中日战争中的大事件,对国家的衰危表示了极大的忧虑和悲愤。另外,《拔自贼中述所闻》、《天津纪乱》、《聂将军歌》等则记述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中的事件,并表示强烈的反对。今人对上述两类作品的评价不同,但在作者本身而言,却是同样性质的。黄氏以诗为史的意识很强,这些诗也确有史料价值。

黄遵宪诗以五、七言古体长篇最具代表性。五古擅于铺陈,七古纵横变化,而均有笔力雄健、富于气势之长。不过,他在给梁启超的信中自称五古“凌跨千古”,七古“不过比白香山、吴梅村略高一筹”(《与任公书》),其言甚夸。黄氏的诗常写得张扬外露,力求新异,但思想并不深刻,也缺乏能够表现独特人生感受的意象。他的时事诗篇有意为史,因此叙述和议论多,抒情则流于简单的夸张;反映国外风情的诗,偏重于介绍新事物,“差能说西洋制度名物,掎摭声光电化诸学,以为点缀、而于西人风雅之妙、性理之微,实少解会。故其诗有新事物,而无新理致”(钱钟书《谈艺录》),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把西方文化中深切的东西引入到诗歌中来。

但黄遵宪在诗史上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他清楚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充分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诸方面打破一切忌讳,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世界的姿态

8.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外有人,篇名是 什么

不是“诗之外有事,诗之外有人”而是“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出自《人境庐诗草自序》“诗界革命”与黄遵宪“吟到中华以外天”的新派诗“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於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尝於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於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於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

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人境庐诗草自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