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题(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首句的意思: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月光、细沙四种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组成一幅朦胧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勾画了秦淮河两岸凄清迷离的画面.(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诗人情感.借景抒情(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的情怀;白描,表达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答案:(1)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2)借景抒情(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的情怀;白描,表达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译文:《泊秦淮》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2.泊秦淮古诗第一句是什么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陈后主(553~604年),即陈叔宝,字元秀,汉族。南朝陈皇帝。 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 隋兵南下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 后在洛阳病死,追封长城县公。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诗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月色迷茫、轻烟浮动的秦淮河两岸夜景,给人以迷蒙之感。 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夜泊秦淮”四个字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三、四句感怀,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