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盛唐的诗歌特点

1. 盛唐的诗歌

盛唐的诗歌

1.描写盛唐的诗句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忆昔二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2.唐朝诗歌在整体上有哪些独特的艺术成就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①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③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④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 .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 .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3.

所谓近体诗就是律诗和绝句的统称.至于lz说格式符合近体诗,那除了字数、句数符合,格律也要符合,这样的极少数例子是有的,比如齐梁时期不少宫体诗、山水诗都是暗合了近体诗的一切要求,但是没必要把它们算作是近体诗.首先要搞清楚何为近体诗,周颙揭示了汉语声韵的规律后,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这种追求声律的风气和趋势,启发了后代诗人,唐代律诗、绝句就是这种诗歌潮流的产物.近、古体诗就是唐代用来区分是否是严格按声律创作的诗歌,这是到了唐代才形成的,所以唐代前没有近体诗的说法显然无误.lz说《七步诗》符合格式,是对近体诗的概念不明,所谓格式,从前所述,不光是字数、句数的限制,更有声律限制,这首诗当然不是近体诗,连暗合近体诗也不算.《七步诗》还有另一版本,所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五言六句,我们背的也并不是后人改编,关于这首诗故事很多,不论是哪种版本,也都不是近体诗.另外呢,南朝时期出现的暗合近体诗规矩的诗歌,也不是凑巧,是汉语文学、汉语诗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是符合文学追求音韵、声律整齐美的规律的.总而言之,唐及唐以后的诗人可以写作古体诗,古人却写不了近体诗,即使有作品合乎近体诗的规矩,也只是个别现象.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笑话,唐代有个秀才去乡试,写了一句“名山多奇宝”,同学都笑话他,说他写五言破了规矩,他却说谢灵运不是有诗“池塘生春草”吗?怎么偏我就破了规矩.这则笑话未必真实,但可以让大家知道,南朝时候对作诗是没有特成熟严格的限制的,到了唐代已经不同.沈约提出“四声八病”,连他自己作诗也不能遵守,唐诗的格律严格来说要到中唐才成熟.五、七言绝句、律诗的成熟,非常好记忆,李白、王昌龄为七绝圣手,杜甫规范了律诗创作.我想说到这应该比较完备了,这些都是文学史的常识,可以找一套文学史,由魏晋至唐宋一观.。

4.盛唐时期的诗歌

盛唐指的是开元、天宝这一时期,历时50多年。

这个时期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士大夫满怀希望,情绪乐观,游宦从军,极为活跃。现实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广阔,开阔了诗人们的眼界和胸怀。

众多著名诗人同时出现使诗歌创作大放异彩,形成唐诗的鼎盛时期。盛唐诗歌的内容异常丰富,其中边塞战争和田园山水题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不少诗人往往有一段边地从军的生活经历,他们描写边塞的雄奇景象,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抒发爱国主义的豪情,反映征战生活的艰苦,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守兵将帅的骄奢腐败,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领域,加强了现实性。这类诗人中,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王之涣最为知名,他们的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采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的形式。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高适的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岑参的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的差异,其诗作又有明显的差异:“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祯《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

王昌龄在当时有“诗家天子”之称,除边塞诗外,宫怨、送别诗也写得很好。他又是七绝圣手,能以精粹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意味深长。

盛唐时期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的诗人不少,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等,其中以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王维的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渭城曲》、《山居秋暝》等,这些都是“诗中有画”的山水诗,显示了这一诗派在唐代的重大发展。

仅仅把王维说成是“山水诗人”是不全面的,他还有不少其他题材的篇章,如《陇西行》状边防的紧急,《老将行》鸣慷慨不平、表爱国热忱,《观猎》写边塞壮观、将军豪兴,《相思》抒送别、相思情意,都无不内容健康,艺术精湛,堪称名作。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色彩清淡,意境深幽,独具特色,备受人们广泛传诵。

标志着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伟大的粮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创作不仅是唐代诗歌的高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李白现存诗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其名篇多半成于安史之乱前,亦有一部分作于变乱发生后,其中有对黑暗政治的深刻揭露,有对叛乱势力的严厉斥责,有对民生疾苦的真实反映,有对拯物济世的宏伟抱负的抒写,有对个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有对爱情和友谊的讴歌,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唐王朝由全盛向衰败转折期的社会生活与时代心理。

安史之乱前的代表作品有《长干行》、《蜀道难》、《子夜吴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战城南》、《将进酒》、《远别离》、《北风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安史之乱后的代表作品有《古风·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的诗歌,内容博大精深,感情一泻千里,理想主义、叛逆精神和英雄气概构成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

善于运用豪迈、热烈、夸张的语言,借神话传说而极力驰骋幻想,创造出壮丽奇谲的意境和巨大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放浪纵恣的独特艺术风格。总之,李白极大地开阔了诗歌的美学境界,发展了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及其表现艺术,登上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光辉顶点。

较李白稍晚,以诗歌反映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社会现实的,是与李白齐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李白的诗歌主要是安史之乱酝酿时期的写照,而杜甫的作品则为动乱时代的“诗史”。

安史之乱前,杜甫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揭露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政治的腐败、剥削压迫的深重,并深刻地表露了自己对时局的隐忧。安史之乱后,他饱经离乱之苦,又写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羌村》、《北征》、“三吏”、“三别”等名篇。

后来在逃难和流浪中,又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岁晏行》等佳作。杜甫的诗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对受迫害者寄予了深挚同情,成为后来白居易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他善于把时事政治和个人身世遭遇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生活场景的典型概括,又有主观情感的浓烈发抒,熔理、事、情于一炉,包孕深闳,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民歌,两汉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这一现实主义的传统却未能得到进一步发扬,直至初唐陈子昂横扫齐梁诗风。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