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曹植的诗歌 曹植的诗歌1.曹植诗词的评价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2.【曹植写手足情深的诗有哪些《赠白马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郁纾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王彪》曹植一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共11年,曹植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曹丕及其子明帝曹睿的猜忌和迫害.其间「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三国志》本传).曹植在《迁都赋序》一文中说:「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於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频繁地迁徙和变动封爵,说明曹丕对他的极度不信任.而封为藩王,形同囚禁,没有任何自由.「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本传)曹植的情况比这更糟.他在《谏取诸国士息表》说:「今部曲皆年耆,卧在床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风靡、疣盲聋聩者二十三人.」曹植后期实际是在这种软禁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有的只是愤慨和悲伤,没有幸福和希望.《赠白马王彪》一诗形象地反映了曹植后期的生活和感情. 《赠白马王彪》一诗,最早见於西晋初年陈寿所撰《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诗前有云: 是时待遇诸侯国法峻.任城王暴薨,诸王既怀友于(按,即「兄弟」之意)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植发愤告离而作诗. 此后,梁代萧统又将此诗收入《文选》,唐人李善为之注,在诗前增有一《序》: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李善还注称:「集曰於圈城(按,当即鄄城)作」.可知曹植的文集的诗题是《於圈城作》;今题,当为后人据《序》所改.另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载,曹彪於黄初三年为吴王,黄初七年才徙封白马王,与此《序》不合.后人於此多有考辨,而意见不一.或谓曹彪於黄初四年徙白马王,上述引之史料略而未载.(黄节,见《曹子建诗注》)当然也有人认为此时当称曹彪为吴王,(杭世骏《三国志补注》)今不详述. 《序》的年份,与《三国志》曹植本传相合.本传称:「(黄初)四年,(曹植)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师」.不过,黄初三年,曹植为鄄城(今山东濮县东)王.鄄城同今在河南滑县的白马,魏时同属兖州东郡,故能同路东归.黄节认为,曹植在东归鄄城之后,才徙封雍丘王的.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植和他的同母之兄任城王曹彰,以及异母之弟白马王曹彪一道来京师洛阳参加「会节气」的活动.於此期间,「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三国志‧任城威王彰传》)的曹彰突然暴死.据《世说新语‧尤悔》篇记载,曹彰是被曹丕一手毒害的.会节气过后,诸侯王返回各自的封地.弟兄三人一块来的,如今回去的却剩下两个人,曹植心里已经非常难过;谁会想到朝廷还派了一名监国使者叫做灌均的人,沿途监视诸王归藩,并规定诸侯王在路上要分开走,限制他们互相接触,这样就使得曹植越发难堪和愤怒.面对曹丕这样的阴险无情的手段,曹植百感交集,怒火中烧,於是写出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赠白马王彪》. 《赠白马王彪》一诗共分7章,表现了曹植恐怖、悲伤、痛恨和愤怒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深刻地揭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 第1章共10句,写这次「会节气」结束之后启程返回封地的经过和心情.诗人在「承明庐」朝见了魏文帝曹丕之后,将要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按曹植於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改封鄄城侯,次年立为鄄城王.清晨从京都洛阳出发,傍晚经过了首阳山.这前4句都是过程的介绍.接著「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则寓有深意.说伊水、洛水既宽广又幽深,已经感到路途艰难.「欲济川无梁」竟然说过河无桥,更表明是难以克服的因难.作者瞻望前。 3.古诗《七步诗》曹植的简单注释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的意思以及一些词语的解释豆萁:豆秸.釜:锅.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4.谁知道曹植的《七步诗》和诗意,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版本一(曹植原版):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菜做成的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子时把豆茎当作燃料,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曹植是曹操的四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五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念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于是便放了曹植.。 5.曹植的诗歌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 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 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 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 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 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 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丹霞蔽日行 飞龙篇 薤露行 惟汉行 鰕{鱼旦}篇 吁嗟篇 豫章行二首 浮萍篇 野田黄雀行二首 门有万里客泰山梁甫行 怨歌行 圣皇篇 灵芝篇 大魏篇 精微篇 孟冬篇 当欲游南山行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马篇 升天行二首 五游咏 远游篇 仙人篇 盘石篇 驱车篇 种葛篇 妾薄命行 平陵东行当来日大难 桂之树行 当墙欲高行 当事君行 当车已驾行 苦思行 飞龙篇 飞龙篇 远游篇 善哉行对酒行 苦热行 艳歌行 艳歌行 结客篇二首 天地篇 长歌行 亟出行 妾薄幸 妾薄相行艳歌行 陌上桑 两仪篇 秋胡行 对酒行 乐府十首 歌 甘露讴 时雨讴 嘉禾讴白鹊讴 白鸠讴 木连理讴 责躬 应诏 朔风诗五首 矫志诗 矫志诗 正会诗 闺情诗公燕诗 侍太子坐诗 斗鸡诗 赠徐干诗 赠丁仪诗 赠王粲诗 赠丁仪王粲诗 赠丁翼诗 赠白马王彪诗 送应氏诗二首三良诗 代刘勋妻王长杂诗 弃妇诗 游仙诗 杂诗七首 杂诗 杂诗 七哀诗 怨诗行 情诗喜雨诗 诗 七步诗 离友诗三首 妬诗 四言诗 四言诗 离友诗 诗 诗芙蓉池诗 言志诗 诗 诗 七哀诗二首 离别诗 诗 诗 述仙诗 诗 寡妇诗 诗 洛神赋--------------------------------------------------------------------------------丹霞蔽日行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飞龙篇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薤露行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轮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求。慷慨独不羣。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惟汉行 太极定二仪。清浊如以形。 三光照八极。天道甚着明。 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 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 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 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 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鰕{鱼旦}篇 鰕{鱼旦}游潢潦。不知江海流。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 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 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 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豫章行二首 一 穷达难豫图。祸福信亦然。 虞舜不逢尧。耕耘处中田。 太公未遭文。渔钓终渭川。 不见鲁孔丘。穷困陈蔡间。 周公下白屋。天下称其贤。 二 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 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 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 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 浮萍篇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 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 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 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 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野田黄雀行二首一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门有万里客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