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诗经二则 诗经二则1.九年级下册的《诗经》两则译文《诗经·周南·关雎》 简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雎(jū):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 窈窕:纯洁美丽;淑;善良。 好逑(qiú):理想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水上植物,可以吃。 流:顺水势采摘。 寤(wù):睡醒;寐:睡着。 思服:思念、牵挂。 芼(mào):选择,采摘。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下面看另一种译法: 译文: 在一条弯弯曲曲河流中的沙洲上, 只见一对对美丽的雎鸠鸟欢愉地叫着。 如果有人问它们为什么如此高兴, 我可以回答说那是因为它们在寻觅着爱情。 瞧,沙洲上立着一位幽娴淑善的女子, 她静静地看着河水向远方荏苒流逝而去。 那顾盼生情的模样突然如此强烈地打动了我, 我顿然觉得她不正是我理想中最好的伴侣吗? 河流中漂浮着参差不齐紫红的荇菜, 我伸出手一左一右地将它仔细择取。 那在沙洲上幽娴淑善女子美丽的身影, 已经深深烙入我的脑海永远挥之不去。 不管白天、黑夜,醒着或在梦里, 她美丽的模样在我眼前漂浮不定。 我发奋地追求她,可总是追求不及, 因此在我的梦里或醒着的时候, 我牢牢地将她思念,以至郁结成疾。 那漫长的白天和黑夜的时光啊, 使得我念念不忘,辗转反侧,无以入睡。 河流中漂浮着参差不齐紫红的荇菜, 我伸出手一左一右地将它仔细采取。 那幽娴淑善的女子飘然立在沙洲上, 我取出琴瑟拨弄一心引起她的注意。 每一个音符都弹出我心中的爱慕, 每一个动作都表达眷恋不曾休止。 河流中漂浮着参差不齐紫红的荇菜, 我一左一右将它拔取轻轻放入筐里。 沙洲上那美丽幽娴淑善的女子, 被我的爱情所动投入我的怀里。 我在庭院奏起美妙的钟鼓之声, 乐章里传导出我们欢愉的情意。 我们沉浸在爱情美妙的旋律里, 然后牵手完成我们人生的大礼。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为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己。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这是一篇美丽的情歌。 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蒹(音兼):没长穗的芦苇。 葭(音家):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 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 晞(音西):干。 跻(音鸡):登;升。 坻(音迟):小渚。 采采:茂盛貌。 涘(音四):水边。 右:不直,绕弯。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译文 河边芦苇莽苍苍, 晶莹露珠凝成霜。 有位丽人真可爱, 站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再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青以青, 晶莹露珠一层层。 有位丽人真可爱, 站在河水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求, 道路艰险难攀登。 顺流而下再追求, 仿佛就在河之洲。 河边芦苇郁葱葱, 晶莹露珠明晃晃。 有位丽人真可爱, 站在河水那一旁。 逆流而上去追她, 道路艰险弯又弯。 顺流而下再追她, 仿佛就在河中滩。 赏析 《蒹葭》是《诗经· 秦风》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 “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作为诗歌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挚烈的追求和纯洁的爱情,同时兼有写景叙事的作用,它是全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主人公触目所见、情之所趋。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写连接思念之人的深情。 秋水盈盈,似乎是相爱者之间的脉脉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顾自生盼的眼睛。秋水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独特感受。 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断加深。 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 夕阳灭了星星亮了是该走了 我把双手藏在背后 怕想握你的手 你就让我看你先走不要回头 我舍不得转身远走把爱留在身后 爱是一双美丽翅膀 能够飞越任何梦想 我只想记住不忘 我们曾经真的到过天堂 最遗憾是天使不在家 一路行来都是无言的舞者 一切都是路边的风景。 2.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论语的研究成果: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论语》。它与《孝经》都是汉初学习者必读之书,是汉人启蒙书的一种。 汉朝人所注《论语》,已亡佚殆尽,今日所残存的,以郑玄注为较多,因为敦煌和日本发现了一些唐写本的残卷,估计十存六七;其他各家,在何晏《论语集解》以后,就多半只存于《论语集解》中。《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就是用的何晏《集解》,宋人邢昺的《疏》。 至于何晏、邢昺前后还有不少专注《论语》的书,可以参看清人朱彝尊《经义考》,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和吴检斋(承仕)《疏证》。关于《论语》的书,真是汗牛充栋,举不胜举。 以下列举一部分:1.何晏集解、邢昺疏《论语注疏》——在《十三经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袭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记》,可以参考,基本文文字出现于《校勘记》的,便在那文字句右侧用小圈作标识,便于查考,非今人之注疏可比。2.朱熹《论语集注》——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合《论语》、《孟子》为《四书》,自己用很大功力做《集注》。 固然有很多封建道德迂腐之论,朱熹本人也是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但一则自明朝以至清末,科举考试,题目都从《四书》中出,所做文章的义理,也不能违背朱熹的见解,这叫做“代圣人立言”,影响很大。 二则朱熹对于《论语》,不但讲“义理”,也注意训诂。所以这书是论语注疏中的重中之重,非今人之注疏可比。 3.刘宝楠《论语正义》——清代的儒生大多不满意于唐、宋人的注疏,所以陈奂(1786—1863年)作《毛诗传疏》,焦。 3.给我两则论语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 4.五年级上古文二则《论语 学而篇》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朝代:春秋战国(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 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达室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忙闲役使人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译文: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音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文: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色;事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 这样的人即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无惮改。”译文: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 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追祭祖先,[这样做了,]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忠厚老实。”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译文: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会了解那一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也可以说是求来的,但是,]老师求得的方法,大概与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看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三年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坚持的准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了孝。”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五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到]和谐为可贵。 古代贤主治理国家的方法,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原则。 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调节和约束,那也是不可以的。”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种符合于义的信约诺言,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做,]就能避免耻辱。 所依靠的,应当是亲近自己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是可尊崇而靠得住的。”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呢?”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仍然快快乐乐,富裕而爱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说:‘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知道未来的事。”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5.求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所有古诗词9 桃花源记/陶渊明 10 小石潭记/柳宗元 11 核舟记/魏学洢 12 《诗经》二首(关雎 蒹葭) 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23 马说/韩愈 24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卖炭翁/白居易)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诗经·邺风》 子衿/《诗经·郑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送友人/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卜算子•咏梅/陆游) 6.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多少首所谓又称诗三百305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